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大金國志》中金熙宗以後的本紀部分雖然都有論贊,也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但是其史論價值更多體現在書中的夾論上。

《大金國志》的夾論即是在敘述事件、人物時,突生感觸,在敘述事件和人物條下的有針對性的評論。這種夾論主要分佈在本紀太祖朝至海陵王一朝,金世宗到滅亡這一段時期的本紀中卻絕然不見有夾論,或許這正可以佐證崔文印所說的宇文懋昭的原書"截至於海陵正隆伐宋失敗",只是一部記載前四朝歷史的開國史。而在前四朝的夾論中,又分成對事件和人物兩種夾論。由於正史、編年往往以系事為主,讀者往往更關注事件的發展,而忽略了事件發生背後的得失,忽視了人物記載史家的內在考慮。而《大金國志》這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卻恰恰給我們重新思考正史、編年忽略的事件發生背後的得失和人物記載史家的內在考慮,充分體現出《大金國志》史論的史學價值。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大金國志》中的事件評論主要集中在宋金戰爭上。首先,關於宋金海上之盟以後宋朝燕雲之失,宇文懋昭認為主要由三個原因造成: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一,宋金議割燕雲十六州時,宋朝不明地理為日後金國侵佔燕雲創造了條件。

燕雲之地歷來是重要的軍事要地,宋朝在雙方盟約時也認為燕雲地區"乃天造地設以分番漢之限,一夫守之,可以當百"。但是宋朝卻僅僅侷限於求回關內之地,不知"平、營、灤三州自後唐為契丹阿保機陷之,後改平州,為遼興府,以營、灤二州隸之,號平州路。至石晉之初,耶律德光又得燕山檀、順、景、薊、涿、易諸州,建燕山為燕京,以控六郡,號燕京路,與平州自成兩路。昔宋朝密議海上割地,但云燕雲兩路而已。蓋初謂燕山之路盡得關內之地,殊不知關內之地平州與燕山異路也""但求石晉故地,初不思平、營、灤三州乃劉仁恭以遺契丹,(金朝)故不肯割"。正是由於宋朝不瞭解燕雲地區這段歷史地理的變遷,所以在破遼以後,平州就成為金國進攻燕雲地區的橋頭堡,燕雲失去了平州這一保障,平州也受到了來自金國的威脅。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二,遼人和燕雲地區降金士庶的鼓動。

破遼以後,雖然金人歸還燕雲地區給宋朝,但是卻擄走燕山士庶,留給宋朝的不過是一座座空城。當金人試圖南侵時,便鼓動燕山士庶"雲我與中國約,同取燕,中國得其地,我得其人,故被驅,失業人皆歸怨於朝廷"。而遼人中投降金國的劉彥宗、時立愛等人都是燕人,"以墳壠、田園、親戚之故,愈勸金人南侵"。被金人擄掠而去的遼天祚之女和天祚元妃也勸說南侵,試圖報宋人夾擊之仇。因此金人的南侵,"驅久勝貪忿之徒,乘契丹報怨之勢,率陷北燕雲之人,燕山之失,其理必矣"。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第三,降宋後守備燕雲地區的郭藥師戰略失誤造成了燕雲的迅速淪喪。

郭藥師為了防備金人入侵,採取"嚴於東北而弛於西"的戰略政策,屯於燕山之東白河以待敵,而西邊居庸關則以為易守難攻,並無防備。"藥師之備金人也,嚴於東北而弛於西何哉?蓋東北乃金人來路也。燕山之東,以韓城鎮為界,東北以符家口為界,韓城、符家口去燕山皆四百餘里。斡離不既侵東北。探騎、潰軍絡繹而來,燕山得預聞之,故藥師出'常勝軍'屯於燕山之東白河以待敵,西則居庸為絕邊,去燕山無百里之遠,但閉關而已,更無他備。不意粘罕間道取居庸,一夕攻城,故預無警備焉"。即便退而求其次,"設若白河之戰,藥師果能全勝,追敵而東,則西亦為粘罕乘虛矣況戰復不利,何以御之?"可見,宇文懋昭認為郭藥師即便假設能救援成功也很難防守燕雲。實際上,在宇文懋昭看來,郭藥師戰略上的失誤也要為丟失燕雲負很大的責任。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綜上所述

《大金國志》中保存了大量的史論,其中的論贊部分與《金史》比較對讀,可以呈現出相對來說更加客觀的帝王形象,對於金代帝王評價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雖然《大金國志》中的系列評論未必是盡善盡美的,但是這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卻讓我們在讀史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有著重要的史學價值。

聽說過《大金國志》嗎?在金國,這本書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