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01职场中的差距,开会时就可能被拉开

职场中混得好与差的人,通常看他开会坐的位置就能区分出来。

公司里的职员小王和小李是同一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刚开始两个人的业务能力不相上下,彼此的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但3年过后小王晋升为部门业务主管,而小李不但原地踏步,而且还差一点因在开会期间开小差被辞退。

相近的入职年龄、相似的任职经历,相同的工作环境,3年过后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除了外界因素,主要还是个人的主观因素在起决定作用,而主观因素反应在外,就是开会时的表现。

每次公司组织开会,小王总是习惯于带好笔记本,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并尽可能地坐到了会场的前排,每次会议结束,小王都能将开会内容记得准确而又完整,有时候部门经理记不准的地方,都要找到小王,确定一下,时间一长,小王给全公司的印象就是做事认真、踏实,办事靠谱,不落项,让人放心。

而小李则不同了,每次开会,总是踩着点儿来,有时甚至领导都入会了,他才姗姗来迟。入会后,专挑会场后侧的犄角旮旯、不显眼的地方入座,因为所选的“地势”便利,小李便时不时地放松了个人的会场纪律,一会儿摆弄会儿手机,一会儿翻几页闲书,整个会议时间到他那里却成了休闲时光。

直到有一次被公司领导点名回答问题、且挨了批评,他才在一段时间内有所收敛。结果,没到一年,小李的职场形象一落千丈,各级领导都不愿意、也不敢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开会走神、总往后靠、往后躲的消极员工,而小李也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些岌岌可危了,但后悔已经晚了。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一家社会学研究机构在10家公司做了这样的测试,观察公司员工在开会时,完全自主地选座入座的情况:结果有97%的人选择了坐在后面,坐第一排的人只有3%,经过周期1年的持续跟踪观察发现,愿意坐第一排的3%的人几乎都是公司的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及工作出色的优秀员工,是公司的核心员工,而其余的自主选择后面的97%员工当中,又有近8.5%的员工,工作消极怠工,平时自我要求放松,自由散漫。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往往坐后排的员工,不但位次靠后,工作状态与绩效也同样低下,那么这篇文章,我们就从开会往前坐还是往后坐这个现象,分析一下职场上混的好和混不好的人背后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咱们该如何去改变。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02开会总往后躲,暴露出你的心理特征

处于职场当中的人员,尤其是行政办公人员,每次在组织开会时,通常都会遇到一种现象,即,除非明确要求,或者会议前排摆放桌牌指定人员前排就座,否则,80%的人都不会往前坐。如果没有专门人员进行会场坐次安排,前排很可能就是空着,给人感觉很尴尬。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开会总往后躲这一表面现象隐藏着4个深层次的心理特征。

一是等级心理。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关键人物或重要人物在到会时,总会选择前排就坐。但有一些无足轻重的人,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老总,也不是什么副总,也不是什么总监、经理,喜欢在开会时自动选择后排或角落入座。

他们会觉得坐在前排是抢风头,甚至还会引起某些重要人物的反感:你是个什么官还坐在前排?而选择后排才会觉得符合自己的职位或身份。有句老掉牙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总是持有这样心理的员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往往都与提职加薪无缘无份,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没有向更高、更好的发展方向发展,现实当中,又怎么可能体现在实际行动当中去呢?

二是折衷心理。自古以来,中庸之道一直是大多数国人身体力行的处世哲学,它要求人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锋芒毕露,随大流最安全。于是,开会时坐“群众中间”就成了不少职场人士的最自然选择。

此外,人们往往认为,坐得靠前,就是想引起别人,尤其是领导的注意。有些人甚至觉得,开会时坐前排,用意在于巴结、奉承领导。为了不让同事误解,许多人开会时也会选择离领导远一些。职场当中,远离了领导,就意味着放弃了提升,凡事讲求大概齐、差不多,以一种佛系的心态来对等职场,便很难再有出彩的表现了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三是偷懒心理。很多人在一起开会,如果坐在前面,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注意到。如果打个电话、玩玩手机、涂涂鸦、跟旁人耳语说笑一下,脑子开会小差,多不方便啊,还是坐在后面的好,这或许是许多职场人士往后排坐心照不宣的想法。

在这些人心里,对于开会需要记录的内容,会议结束后,如果遇到上级抽查,可以及时跟其他同事借用一下,或者自己再补记一下,如果没有检查之类的,那么,笔记什么的,则完全可以不用写了,岂不是美事一桩。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现在所偷下的每一笔懒,到时候都会成为自己成长进步难行的一段路,有时甚至还是要加倍奉还的

四是厌烦心理。在开会总往后坐的这类人当中,有不少人认为很多组织召开的会议,都是无病呻吟,没有什么用途。他们讨厌开会,憎恨开会,他们认为开会就是浪费时间。平时工作非常忙,连喝水如厕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能看得上“开会行为”。于是,他们选择坐在后排,作为一种对会议“无声的抗议和蔑视”。而且,如果时机“成熟”的话,他们还会选择溜之大吉、走为上策。

职场里,会议也好,工作也罢,喜欢不喜欢都不是随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的,都需要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如果遇到好处就上,碰到坏处就藏,那么,最终的结论,只能说明自己越来越不成熟,仅此而已

以上,上述4 种心理因素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一些职场人开会总愿往后坐的主要成因。而持有其中一种或几种以上心理的我们,很难在职场当中掀起太大的波澜,且长期来看,对我们的职业发展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对于刚走出校园不久的职场新人,会议不仅是领导和同事考察你的场合,也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能力的平台,因此开会不提前做好准备,不愿意发言且永远坐在后排,那么,最终,很可能自己在职场也永远坐在最后一排,即使一时间躲过了领导的目光,但却躲不过公司上下长久的眼光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开会坐后面,这个现象虽然看上去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足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把会场比作升职场,一直坐在后面的人,想坐到主席台上的机会将会变得更少。80%的人想做后面,这就说明了这80%的人,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减少了,机会留给了20%的人,二八现象就是这么体现出来的。

有时你看着别人升职、加薪,心理酸溜溜地羡慕嫉妒恨,但是,如果你连开会都不愿意往前坐,重要的事情领导会想交给你去做吗?

03往前坐,越靠前,越幸运

我们前面讲了往后坐的人心理特征,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开会往前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开会往前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自信,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体现了对工作的重视和认真。想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与从业境况,不如从开会坐前排开始。

会场即是职场,不要拒绝表现自己的机会,开会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职场人士要明白:现在所在的坐位即是你日后的职位预兆。对此,建议把握3个效应:

一是跳出定位效应。定位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自己选定的角色位置不因其他因素而发生太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定位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曾对此作过一个试验:在招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有这样一则例子,一家公司每次开会,老员工D则坐到会场末位,这是他常坐的老位置了。他负责人资行政后勤什么的,一般没什么很多的事情,因而常坐在这里。有时领导在上面讲,他下面打瞌睡。这是老员工D的座位定位,也同时是他的职场定位​。

而员工A则径直走到前面靠近领导的位置,他明白坐这里,更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因为来得早,业务已相当娴熟了,很多新手都是在他的带动下,业务由生到熟的,在公司也博得一些声望。年富力强的A坐在这里,大家已俨然他是“准领导”了,而这也是员工A的座位定位、职场定位。

半年后,果然A提拔做了销售经理,而D因业绩屡屡倒数而最终被公司辞退。由此,能够看出,对个人的座位选择,往往就是个人职场​前途的选择,而要改变这一切,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自己从后排的座位中跳出来,给自己一个心里暗示​,我不想落后, 不坐后排。

二是强化曝光效应。心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Fechner)在1876年最早对曝光效应进行了研究。 而心理学家铁钦纳(Edward B. Titchener)认为人们看到熟悉事物的出现会感到“如沐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曝光效应所能带来的好处。

所谓的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 or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又称多看效应、暴露效应、接触效应等等,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

而这与往前坐还是往后坐有什么关系呢​?显然,往前坐会增加接触的机会,往后则意味着自我放弃​。

打个比方,如果你中意某个女孩,经常在她身边晃悠,或者乘机靠近她对你都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们两个能一同上课,或者她上班的位置离你不远,或者你经常能在健身房看到她,这些暴露都能帮助你提高在她心目中的好感。她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或许只给你打50分,但在健身房多次看到你之后,她或许给你打80或90分。而你几乎还没采取任何追求行动呢。

而如果一味地往后躲,向后站,别说讨好女孩,就是与女孩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深入发展呢​。

再看一下,我们周边的职场,那些愿意坐在前排,认真倾听会议的员工,会让领导感受到你对会议的态度,你有更多与其眼神交流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多发言和混脸熟的时机。

而参加会议的真谛是啥?就是存在感,既然来了,就参与进来,没有给领导存在感的人,可以说,今天这场会你就等于白来了。

上课时试着坐第一排,开会时试着坐前面,人多时,尝试坐在更显眼的地方,你会发现时间久了,变得不止是位置,还有高度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三是避开从众效应。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都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有时候处于无奈也会“随大流”。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讲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人在街上闲逛,忽见一长队绵延如龙,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自觉贻笑大方,赶紧悄然退出队伍。

回到开会当中,这里也不排除有些参会人员,在进入会场后,本想往前坐来着,但看到大多数人都往后坐,自己也没必要去​出那个风头了。

往后坐尽管不排除存在着无意之举,但倘若长时间地不能摆脱这一效应的束缚,久而久之,必然会在潜意识里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状态,择业标准。

日常求职,不少职场人也容易出现类似“择一个岗位定终身”的问题。比如,求职者看到其他同事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索性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不管自己有无兴趣,也采取饥不择食的方法,随便找了一项工作,并延续下去,很少愿意轻易改变职业,从众效应对求职者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

平时生龙活虎,一开会就怂?3招,让你开会渴望坐前排,跃跃欲试

04结语

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不要像坐后排那样,只是一味等伯乐来慧眼相识,盼刘备三番五次来邀请,没有结果便开始自我放弃,正确的做法就是如果自己行,就要往前站,阐述你的竞争纲领,让老板看到你应有的职业态度,发挥出你极佳的工作状态。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当中所言,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这一次,主要与大家共同分享了“职业态度”这一话题。首先,介绍了不同的坐位选择,能够看出不同的职业态度,接下来,讲了“坐后排”所折射出的职业态度,最后,列举了改善我们职业态度的3种做法:

是跳出“定位效应”,不要让你的职位由你选择的座位来决定,更不要使会场当中的“往后坐”与职场中的“向后转”划起等号,果断地跳出来,往前坐,你会发现其实前边的风景如此美丽。

是强化“曝光效应”,如果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重要的领导认识你、赏识你并重用你,就需要与之“混”个脸熟,为此,你就需要往前站、坐前排,这样才会增加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就是增大了“曝光率”,也就意味着你离提职加薪可能会更近一些。

三是避开“从众效应”,少数服从多数并非适用于每个场合,跟风往后坐就是一个例外,讲真,倘若一名职场新人不明就里跟着职场“老油条”往后坐,那他很可能会“输”得很惨,要坚信,真理也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不从众,故我在。

愿职场当中愿坐后排的人,早日起身走向前排,改变座次,改善心境,提职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