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撮为主

八十年代以撮为主

十亿人民九亿撮,还有一亿带饭盒。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上班的口号,尽量下馆子,不去单位食堂,也不带家里的饭,带饭盒让人瞧不起,所以我们中午一工休,直奔小饭馆,开撮!三十多年前管吃叫撮,就从我们这一代体现出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吃糠咽菜啃树皮,所以长大了见着鸡鸭鱼肉特能吃。觉着吃——太装,索性——撮!

我特别不明白一词儿,说地主恶霸鱼肉乡里,那应该是地主恶霸请父老乡亲撮顿大鱼大肉吧?

我是从1979年开始撮的,就是以一种革命觉悟去下馆子,当然,也是借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才能够一下与时俱进。不对,那是不叫与时俱进,这词儿还没诞生呢,那时叫拨乱反正,反正必须撮一顿,就是吃一顿。

记得1979年11月,我20岁生日时,跟一发儿小去了“萃华楼”,点了一桌子菜,最后结帐才十块钱。虽然我当时在798厂当临时工一天才挣1块钱,一个月也就30块钱,但我这人生第一撮还算豪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被一个叫“赛螃蟹”的菜晕了一道,至今还耿耿于怀。“赛螃蟹”不就是“摊鸡蛋”吗,凭什么要误导人家消费者?也搭上我那时还比较农民,没怎么接触过螃蟹,要是比较渔民的化,绝对不会被“赛螃蟹”蒙了。天蝎座的人比较记仇,后来我连螃蟹和鸡蛋都比较反感,很少让它们上桌,我老觉得是螃蟹和鸡蛋串通好了,给我这个第一次下馆子的主儿下了一套。

“处女撮”之后,我觉得外面的菜真比家里的菜好吃,好上这口了,便没完没了撮,经常约着发儿小和同事,于北京街头暴撮海喝。那时年轻,又能吃又能喝,越能喝就越能吃,单位刚发了工资,立马就陷进肉山酒海不能自拔。交道口的“康乐餐厅”、鼓楼的“马凯餐厅”、东四的“青海餐厅”、正义路的“花竹餐厅”、前门的“力力餐厅”、东风市场(现叫东安市场)的“湘蜀餐厅”、平安里的“柳泉居”,这些馆子老去。

八十年代我撮了这么多饭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西单绒线胡同的四川饭庄,那是个典雅素朴的四合院,对我这个当时挣四十一块七毛六的二级工来说简直是天堂,但我也敢去撮。我清楚记得1982年夏天我在这里抄过的菜谱:红烧牛肉1.05元,宫保肉丁1.2元,荔枝肉片1.3元,盐煎肉1.5元,鱼香肉丝1.6元,辣子鸡丁2元,干烧四季豆2.1元,糖醋里脊2.6元,鱿鱼烩肉片2.9元,豆瓣鱼4元,香酥鸭子6.6元,红烧海参8.2元,白油扇贝10.83元,鲜蘑扇贝12元。而现在,当时鲜蘑扇贝的价钱都买不起一盘凉菜,一根美极蒜香排骨能买当时的五盘红烧牛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撮为主,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以喝为主,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饭局酒桌上能搞定的。特别是每当金融危机惊涛拍岸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吃喝,并且珍重与你一同吃喝的人,不容易,不折腾,都是朋友,大家能在一个局上出现,或有一种值得珍惜的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