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是如何调节饮食的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基本吃素”是中国古代饮食的主要特征。《黄帝内经·素问》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其中的谷、果、菜均为素食。古人餐桌上,平时粗茶淡饭、白菜萝卜,节假日吃点肉食,称“打牙祭”。


中国古人是如何调节饮食的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食量占到五分之三以上。南齐人认为“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即白菜)”是最好的菜食,明朝人更将黄芽、白菜誉为菜中神品。从宋代起,贵族士大夫们也提倡素食主义,朱熹则说:“菜根百事可作”。

由于素食为主,中国古代人与喝奶食肉为主的西方人相比,饮食营养构成中蛋白质和脂肪偏低,会影响体质体力。但古人自有补充之道,那就是食用大豆类食物:豆腐及豆腐渣、豆腐乳、豆腐皮、豆浆、素鸡、香干、千张、油豆腐、豆芽菜等。


中国古人是如何调节饮食的

大豆,古称“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可作粮食,也可作油料,是古人几千年来的主要食品之一,被喻为中国人的“奶牛”。大豆在古人的眼里,还有很好的药用疗效,如《神农本草经》所记:“生研,涂痈肿;煮即饮,啥鬼度,止痛。”按《本草纲目》,大豆还可治水肿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