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东沙位于岱山岛的西北角,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中国著名的大黄鱼产地岱洋,是一座古老的渔镇,也是舟山渔场著名的渔港。最大海湾由西沙角、念母、沙河口自西而东环列,至山渚头岬角形成半圈状。古镇坐落在海湾东角的沙滩上,古称“东沙角”,镇名也因此而得。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古镇南侧的念母岙,有一北斗遗址,这是舟山群岛中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其中出土的文物证明了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在东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2200多年前秦始皇遣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看到岱山岛屿缥缈朦胧,犹如仙境,遂登临寻仙,岱山由此而在唐开元年间被命名为蓬莱乡,成为东海中的“蓬莱仙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海天一览亭”中有碑文记载,这亭子虽已被毁,只在原址上竖了一块遗迹碑,可它还是足以见证东沙那深厚的历史底蕴。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说起古镇,人们自然想起乌镇、西塘、南浔等江南水乡,白墙墨顶,木柱青瓦,小巷幽深……典型的江南古镇的写照。而东沙,这座藏在深闺中的江南古镇 ,却以浓郁古朴的渔村风格,浸润着咸涩的海水气息,静静地舒展于岛屿之中。如今,“藏在深闺”的古老渔镇,也渐渐撩开古朴原始的神秘面纱,吸引着前来踏访的八方游客。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朝着老街往里走,悠悠的古巷,古色古香的民宅,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还有渔厂、盐坨、货栈等触目皆是,古朴典雅。整个镇区纵街横巷,井然有序,房屋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牢固。有人把东沙传统建筑概括成六大特点:一是房屋错落有致;二是不少房屋建在海边,带有浓浓的“海味”;三是建筑种类多样;四是建筑用料特别讲究;五是东沙建筑具有古典风范,其建筑艺术极富明、清两代特色;六是东沙建筑历史悠久。现存的近百处古建筑中,最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00年左右的建筑到处可见。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走在青石板路上,昔日的繁华早已淹没于宁静之中。明清时代风格的街道、建筑又被重新翻建了,古镇上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是东沙的又一亮点。此馆舍原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四合院,馆内展出大型海洋动物录制标本,各种鱼类标本、贝类标本、船模、船具、网具、渔民生产工具和渔民生活用品等。这里无疑浓缩了海洋渔业文化的精华,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东沙昔日浓郁的渔镇风情。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夜幕下的古镇更有一种淳朴的原始况味,老街的大小店铺都已打烊,朝着老街往里走,数十座清末民初到上世纪60年代的渔民住宅错落有致,幽深的古巷,留着旧商号印迹的店铺,渔味店、纽扣店、竹器店、货栈等比比皆是,古朴典雅。整个镇区纵街横巷,井然有序,因为已是入夜,“斜阳照古屋,难闻鸡犬声”,小镇十分静谧,顺着人家橘色的灯光和敞开的家门朝里看,偶尔可见小镇居民一家围着圆桌吃晚饭的温馨场景。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东沙古镇建制于唐,兴盛于清。据《中国渔业史》记载:东沙渔港形成于清康熙年间,之后每逢渔汛,各地渔船聚集东沙,船以千计,人达数万。遂以渔兴市,以市兴镇,成为中国东部沿海著名的渔业商埠。渔盐之利带动了渔镇商贸经济的发展,渐渐地,东沙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商业贸易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一景“横街渔市”。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商贸,形成了东沙镇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尤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与食文化独具特色。东沙是个汇集四海渔民、客商于一处的古渔镇,各地文化在这儿交汇,佛教、道教、基督教多种信仰并存。镇区内寺院宫庙众多,较有名气的如净观寺、羊府宫、五都府、真神堂等。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东沙的民俗文化也是随着东南沿海各地的渔民、商人前来定居者等带入并融合而成的,早在东沙渔港开埠时起,大陆的调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等民俗活动就传入东沙。最热闹、最具海岛特色的要数“迎神赛会”,且行且演,礼炮相接,鼓乐不绝,热闹非凡。当年的东沙还有庙会戏、舞花灯、说走书、演杂耍、打花鼓等,每遇重大节庆或是渔汛季节,这浓浓的民俗风情充满着古镇的大街小巷。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古镇弄堂游戏节是东沙镇推出的以弄堂游戏为特色内容的文体活动。滚铁环、打弹子、踢毽子、掷飞机、诵童谣等传统游戏来了一次集中展示,现场吸引上千家长和孩子参加,大家在参与弄堂游戏的同时,尽情享受了古渔镇风情。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弄堂是东沙古渔镇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和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如果说历史文化是古镇的“根”,古巷弄堂则是古镇的“脉”。发源于街巷弄堂的传统游戏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民俗文化活动,广泛流传于民间且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作为一项体育游戏,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举办弄堂游戏节,不仅是对传统游戏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也是展示东沙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到东沙,吃海鲜是不能错过的,岱山鱼的种类数不胜数,有老渔民说,捕了一辈子鱼,叫不上名的还很多。著名的有鱼、虎头鱼、马鲛鱼、梭子蟹及各种虾、海蜇,另有香螺、海瓜子、子等贝类,新鲜烹制、美味可口。比如一道简单的龙头鱼煮豆腐汤,可说是岱山人的家常菜,但其以鲜美、爽口而享誉沪杭甬各大饭店,并冠以“飞龙卧雪地”的美名。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另外有些鱼类加工成咸干品,别有风味,其制作工艺历代相传,沿袭几百年,非常讲究。鳓鱼加工成腌制品或醉糟品,上海、宁波一带称舟山香鱼,老上海有一碟子香鱼下酒和饭,会津津乐道。三海蜇头子、皮子,现在更是宴会桌上的佳肴。除海鲜外,东沙还有鼎和园香干、三洋泰薄脆、三里香大饼、胡氏阳春面等特色小吃享誉沪甬一带。


旅行日记——东沙古镇


百年古镇东沙,如今虽已退去了昔日的繁华,却仍让人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它像一幅幅渔民生活和作业的风情画,为今日的东沙贡献另一种美丽。满目繁华随旧事,古镇的热闹早已随着历史而远去,而那些被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甚至残垣断壁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在这些或许已经被遗忘的角落里,历史的沉重与生活的闲适安宁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