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一個被封建社會耽誤的人才

汪直:一個被封建社會耽誤的人才

網劇《成化十四年》海報

最近由於網劇《成化十四年》的熱播,一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我之前對這個人也不是十分了解,因為追劇才知道了他的存在。其實在幾年以前,他已經在一部電影中出現了:


汪直:一個被封建社會耽誤的人才

電影《龍門飛甲》海報

不過,在這部電影中,汪直被改成了雨化田,並由陳坤飾演,邪魅迷人,並幫陳坤贏得了“廠花”的稱號。

在《龍門飛甲》中,汪直是一個奸角,十足的壞人,身上沒有一絲一毫的人性光輝,不僅殘害忠良,而且圖財害命。但是到了九年以後,這部《成化十四年》把汪直徹底洗白了,他不但沒有殘害忠良,還秉公執法,也沒有圖財害命,甚至把收受的賄賂都直接上交戶部,而且他對朋友還特別仗義,身上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他忠君愛國、固邊護國,這在古代如果放在一個身體健全的男人身上,估計沒人會把他與奸臣聯繫在一起。

對於如此矛盾的一個角色,我不能僅憑影視劇對他的描述就下定論,所以我搜集了一些汪直的材料,對他進行了一番研究,結果發現,與明代其他的權閹比起來,汪直似乎要正常許多,也要好上許多,也許《成化十四年》對汪直的描寫並不算洗白。我知道之前有一部叫《陸貞傳奇》的劇,那才是一部實打實的洗白劇,因為同樣是被作為奸角記錄在歷史中的人,將事蹟對比就能知道,汪直要比陸貞好上許多。

汪直是誰

汪直是廣西大藤峽叛亂中瑤民的後代,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進宮。汪直進宮成為宦官的時候,還是一個萌萌的小朋友,而此時此刻的萬貴妃正經歷著喪子之痛(成化二年正月,萬貴妃生下明憲宗的皇長子,同年十一月,皇長子薨)。萬貴妃非常有可能將母愛投射在了汪直的身上,對他悉心栽培,也剛好他聰明伶俐,會服侍貴人,就得到了萬貴妃的賞識。

到了汪直十五六歲的時候,在紫禁城發生了一件事:妖人李子龍用巫術勾結太監韋舍私自進入大內,事發後被誅殺。要知道,明朝皇帝擁有錦衣衛和東廠兩大特務機構,但是這兩個特務機構都沒有發現這件事,這使得明憲宗感覺自己受到了矇蔽,所以,他啟用汪直,派他到民間偵查,汪直辦事得力,受到了皇帝的賞識。

西廠建立

到了成化十三年,也就是《成化十四年》的故事發生的前一年,明憲宗決定成立西廠,並讓汪直擔任督公。

要知道,此時此刻的汪直也不過十六七歲罷了,一個如此年輕的人擔任了這麼重要的職務,你能說他沒有才幹沒有能力嗎?而且從史料記載來看,汪直是盡忠職守的,他剛剛上任的時候,已故少保楊榮曾孫、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楊曄與其父楊奏暴橫鄉里,殘害人命,被仇家所舉報,於是入京行賄,被汪直所發覺,關進西廠監獄嚴刑拷問,並牽連多位大臣。

但是汪直的行為嚇到了士大夫們,也礙了他們的事,做了這麼多年的官,誰能沒點兒貪汙受賄的事呢?要是被汪直髮現了可就慘了,因為他一定會嚴辦。所以,內閣首輔商輅等人上疏,言西廠“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網太密”,並聯合六部九卿請罷西廠。明憲宗無奈同意,令汪直回御馬監。

不過汪直並沒有就此放棄,沒過多久,西廠就重開了,彈劾他的人反而辭職了。

還有一件事,鎮守南京的太監覃力朋上京進貢後回去,用一百艘船隻載運私鹽,騷擾所過州縣。武城縣典史責問他,反倒被覃力朋擊打,牙齒被打斷,另有一人被射殺。汪直查訪得知,報告給明憲宗,結果覃力朋被逮捕,判處斬刑。這說明汪直很盡責,而且對於同是太監的人,他也沒有徇私。

成化十四年五月,汪直奏請開設武舉,設科鄉試、會試、殿試。要知道,明朝是重文輕武的,汪直的這個建議對明朝十分有益,不過也有可能因此得罪朝中的文官。我甚至覺得他聲名狼藉跟得罪文官有很大的關係。

鞏固邊疆

從史料上可看出,汪直雖為一個宦官,但是對建立武功十分有興趣:

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首領伏當加聲言要犯邊,憲宗令汪直監軍,撫寧侯朱永為總兵官,陳鉞提督軍務前去征討建州三衛,明軍大勝建州女真。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後總督十二團營,開明代禁軍專掌於內臣之先河。

成化十六年,韃靼派軍進入河套,憲宗令汪直監軍,兵部尚書王越提督軍務,保國公朱永為總兵前去御虜。王越汪直率精騎連夜奔襲至威寧海,敵寇猶未發覺,明軍縱兵掩殺,獲大勝。汪直加食米四十八石。

成化十七年,韃靼軍入大同境剽掠,汪直等分佈官軍截殺,追至黑石崖等處獲勝。論大同功加汪直食米三百石。太監無秩可升,只能加食米,以年十二石為一級,憲宗給汪直一下子加了三百石,前所未有,創有明一朝紀錄。

成化十八年,憲宗任命汪直為大同鎮守太監,而召還京營官兵。三月,汪直既在大同不得還,言官紛紛上疏奏其辦事苛察紛擾,內閣首輔萬安上疏請罷西廠,憲宗同意,中外欣然。六月,虜寇入延綏,汪直王越分兵抵禦,獲大勝,汪直加食米二十四石。

成化十九年,汪直上奏,左參將盧欽、右監丞楊雄等人不能御虜,以致敵寇多次入境殺掠人畜,又隱匿不報,論法當究問,並自劾不能節制之罪。詔命將盧欽、楊雄一起執來京師,汪直誤事,暫記其罪。同月,鎮守大同太監汪直馳書上奏,有自虜中逃回的人傳報韃靼可汗小王子打算糾結大軍來犯,恐寡不敵眾,請求令舊日所統的京軍頭目趕赴支援,兵部不允。六月,巡撫郭鏜上奏,汪直與總兵官許寧共事以來,互生嫌隙,不相和協,並列舉了近乎胡鬧的五件事為證,表明兩人基本上是水火不容。韃靼大軍轉瞬即至,恐會敗事,於是憲宗調汪直於南京御馬監。八月,降南京御馬監太監汪直為奉御(六品)。

成化二十年,大同敗仗洩露,憲宗大怒,命錦衣衛執大同總兵許寧、巡撫郭鏜、鎮守太監蔡新於午門前門,後免了他們的死罪,改為各降官六級,永不起用。汪直走後,許寧等人消極抵禦,後又中了小王子的誘兵之計,明軍死傷數千人,差點丟掉了大同。朝中當路者都知道敗在不該調走汪直王越,害怕憲宗責怪,只推說是因為調兵未集,與滿朝科道官一起把敗仗瞞了下來。直到一年後,終究人心不平,才有人將實情報給了憲宗。

我覺得從頭至尾汪直沒有什麼錯啊,而且錯的一直是跟汪直作對的人,沒有他們搗亂,也許大同就不會吃敗仗了。所以,我覺得汪直並不像其他影視劇和書中描寫得那麼邪惡,他對明朝還是有貢獻的。

之所以汪直會被黑,我想一是他身為宦官執掌大權令很多身體健全的男人感到嫉妒;二是西廠的存在威脅到了很多官員的利益。我想,如果不是在封建社會,汪直也不是宦官,憑著他的能力,一定能建立一番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