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乙肝耐药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赶快学起来

50多岁的女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俗称澳抗)阳性20多年,因为乏力,发现外周血中三系减低就诊,

经过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乙肝五项为大三阳(此为俗称,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阳性),乙肝病毒DNA为107拷贝/毫升,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选择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

治疗后3个月,转氨酶恢复正常,血中病毒检测不到(俗称为阴转)。持续阴转后大约半年,由于她自己觉得身体情况大大改善,就自己停用了恩替卡韦。停药后大约5个月,她又出现了乏力,来院检查发现转氨酶又高了,乙肝病毒又出现了。及时服用恩替卡韦后,她的病情又获得了稳定。

我国乙肝患者较多,乙肝的治疗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市场上治疗乙肝的药物品种繁多,这不禁让乙肝患者陷入了选药的盲区。乙肝盲目用药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用药误区可能加重乙肝耐药。

乙肝用药不规范产生耐药

产生耐药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是由于乙肝病毒自我生存的需要,在机体免疫功能或抗病毒药物的强大压力下,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使原有敏感的抗病毒药物失效,产生病毒耐药;二是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不规范用药,诱发病毒耐药,但是患者用药规范的话,则可以避免!


破解乙肝耐药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赶快学起来


首先,很多患者在用药上存在着见好就收、吃吃停停的情况,这给抗病毒治疗和防止病毒耐药性的发生带来困难。

其次,不当治疗也加大了耐药的产生,医疗过程当中存在不少滥用抗HBV药物的情况也容易造成耐药。

第三,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在初治时没有选择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这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避免耐药预防是关键

1、

抗病毒治疗选择好时机。对于免疫耐受期或非活动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此时强行治疗容易引发耐药,治疗效果并不好。

2、

避免单药之间的转换。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共有五种,除了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外,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这三种药物都拥有相同的耐药位点。不少患者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害怕耐药会自行换药。这种单药之间的“自由转换”,容易导致乙肝病毒短时间内快速熟悉此类药物的攻击位点,提前在关键耐药位点发生变异,最终导致临床耐药发生。

破解乙肝耐药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赶快学起来


3、

遵医嘱用药。抗病毒期间,患者要严格按医嘱、足量服药。大量临床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超过30%的HBVDNA水平反弹都是由患者不遵从医嘱造成。在任何情况下,逐步减量的用药方案都是错误的,将显著提高耐药风险。

4、

24周监测HBVDNA水平。临床试验数据表明,HBVDNA水平是预测耐药发生率的重要指标。因此,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定期监测,尤其是在半年(24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乙肝治疗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乙肝用药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乙肝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