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人在草木中 和諧共生振興路

“人在草木中” 謂之茶。仔細再品,這何嘗不是一幅充滿了中華文化意境的畫卷。4月14日,清明後,穀雨前,依然是好茶飄香的時節,“春暖茶香助脫貧”全媒體公益行活動暨蕪湖傳媒集團脫貧攻堅“雙百”行動在無為市開城鎮啟動。活動由蕪湖傳媒集團、蕪湖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和無為市宣傳部聯合開展。

記者一路行走在無為市各鄉鎮茶山茗園,感受著人與自然的親近、人在自然中的努力、自然對人的饋贈盡在這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中。當地扶貧幹部說的好,“通過發展茶葉種植產業脫貧,效果顯著,我們也深切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這片山水激發了幹群的脫貧自信與幹勁,也提供了振興鄉村的奮鬥舞臺”。

蕪湖:人在草木中 和諧共生振興路

能人帶頭政府鼓勵走生態種植新路

無為依山傍水,迎長江之靈韻,接大別山之氣勢,可謂山水俱佳。嚴橋鎮位於無為縣西北邊陲,亦是如此,藉助得天獨厚的環境,該鎮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其中適宜種茶丘陵崗地有1.5萬畝。全鎮有1000多農戶種植大大小小茶園有4000多畝。其中有200多戶貧困戶種植了約500畝。傳統的作坊式生產經營,沒有品牌,經濟效益較低。

對於這樣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家都知道是守著金飯碗,卻過著苦日子,必須要改變。在當地鎮政府鼓勵下,退役軍人繆碧波在崗位分流後不等不靠,2015年他牽頭成立安徽任山雲峰綠茶有限公司,開始從事茶葉種植。任山雲峰成立之初就將產品定位在“精品、小眾”,施肥只用農家肥,不用化肥;除草只用人工,不用除草劑;除蟲只用黑光燈滅蛾殺蟲或人工清除,不用除蟲劑。本地茶葉當下市場價格300元左右每斤,任山茶葉1000元每斤供不應求。不僅公司盈利,鄰近貧困戶及農戶有100多人務工。

繆碧波告訴記者,“家鄉好山好水,我們保護她,她就不會虧待我們,無公害種植既滿足新時代消費者的需要,也是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呼應,福澤子孫後代”。時至今日,繆碧波的生態化無公害種植茶葉的模式已在當地被肯定。

為了進一步支持企業發展,發揮帶動脫貧致富效應,嚴橋鎮政府也不遺餘力。為了將茶葉、包裝、品牌,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嚴橋鎮政府聯合嚴橋茶葉協會,以文化包裝綠色包裝為突破口,定製獨有的茶葉包裝盒,並將包裝盒半價賣給茶農,力爭打造強有力的茶葉品牌,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嚴橋鎮有關負責人宣光東告訴記者,“一個包裝盒10元,為進一步促進消費,政府出一半錢,茶農只需5元就能拿到包裝盒”。

荒山變茶山映山紅旁歡笑陣陣

說起崑山鎮,許多人以前可能只知道三公山,是蕪湖市第一高峰,現在崑山鎮還以其三公山的白茶、黃茶等出名。當日,在三公山黃龍橋精品白茶基地,眼前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一壟一壟整齊的白茶田吐著新芽,一大叢一大叢映山紅綻放在茶園,陽光下采茶女工各自在自己的茶壟裡忙碌著,她們一天大概能採茶4市斤左右,每天收入100多元。幸福的日子就像茶簍裡越來越多的新葉積攢起來,忙碌間她們間或會說幾句,不時傳出一陣笑聲。

美好的景緻讓人陶醉,不過可能許多人想不到約5年前這裡是一片荒山雜樹。黃龍橋精品白茶基地總經理陳文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地處銅陵、合肥、蕪湖三市交界處,位置偏僻,那時候是真窮,能走得動的都出去打工,因為家鄉實在沒什麼掙錢的路子,因為多山,種田也不容易”。

據介紹,扶貧工作隊來到後,黃龍橋所屬澗李村在上級各單位與政府支持下,搶抓國家扶貧政策扶持機遇,真抓實幹增加貧困戶家庭的經濟收入。積極主動爭取資金,充分利用上級扶貧專項資金,推進產業扶貧,很大程度解決了扶貧產業的啟動資金問題;改善基礎設施,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扶貧,為村產業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崑山鎮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目前已種植茶葉5000餘畝,主要品種為白茶,也種植少量黃茶、猴魁、龍井43號,茶葉註冊商標9個。自2018年起,崑山鎮就利用茶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兩年共帶動貧困戶361戶,貧困戶入股收益5.616萬元,還有大量貧困戶進入茶葉種植公司務工,收入增加明顯。

合作社促使農戶抱團打響品牌

童敬芝是蜀山鎮關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來到這裡和同事們仔細摸排後瞭解到,關河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影響脫貧致富的問題也不少,包括缺乏品牌意識,銷售意識不足;貧困戶信心不足,缺少自強自立的勇氣;農戶缺少抱團意識,習慣於單打獨鬥,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足。

工作隊據此通過一部分農戶及貧困戶支持下,成立了“無為縣關河沿山種養殖綜合專業合作社”,是全市第一家以“黨支部+種養殖大戶+貧困戶”模式成立的集體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運作,關河沿山野生茶的品牌得以打響,通過抱團發展,銷路廣了,價格上去了。目前,關河沿山牌野生茶已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除了茶葉種植外,該合作社對貧困戶和本村一般農戶種養的山芋粉、粉絲、土雞、土雞蛋等農副產品通過統一註冊品牌、統一加工、統一設計包裝,進行統一銷售,所得利潤按比例對貧困戶進行分紅。合作社將山芋粉絲和茶葉作為拳頭產品對外銷售。

2019年銷售額達100萬元,合作社通過銷售農副產品增收、合作社務工增收和參加合作社分紅等方式,共帶動171戶次貧困戶實現增收800-8000元不等。其中銷售農副產品增收56戶次,務工增收28戶次,常年在合作社務工1戶次,分紅增收86戶次;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7萬元,達到66.34萬元,其中用於貧困戶分紅11.8萬元,戶均1200元,最多分紅2600元。

有眼光來投資外來企業雙贏

無為市開城鎮山區農民自古以來就有種植茶葉的傳統,這裡的山水資源也吸引了眼光獨到的企業來投資創業。山裡中國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為做大做強生態家園和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全鎮推進茶葉無害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賦予了傳統茶葉品牌內涵。山裡中國茶葉基地便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當日,該企業位於北京的總部相關負責人也在當地視察工作。對於在當地的投資他表示,“茶葉品質好,銷路好,效益好,我們的選擇沒有錯”。

據介紹,目前全鎮共有茶葉企業12家,其中以“都督”牌都督翠芽、山裡良品和九華毛峰為代表,都督茶葉採用現代技術和傳統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具有色澤翠綠、香氣高、回甘長、耐沖泡得獨特品質,產品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

外來企業參與到當地茶葉種植產業後,取得雙贏,不但自己得到發展,而且當地茶葉種植加工的技術水平也得到帶動提升,同時山裡中國公司不忘反哺貧困群體,基地共吸納貧困戶20餘人參與務工,共帶動貧困戶全年增收10萬餘元。流轉貧困戶土地10餘畝,幫助貧困戶年增收近萬元。

據介紹,開城鎮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事活動,其中採茶活動最為吸引人們的眼球,遊客可以享受第一杯春茶的幸福,還可觀看開茶、採茶、炒茶等精彩民俗活動。開城鎮將積極整合鎮域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資源,打造文旅融合精品,促進鄉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全媒體記者 吳敏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