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投靠的人比呂布多,為何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不是?

潤楊的紅樓筆記


劉備投靠過鄒靖、劉虞、毋丘毅、公孫瓚等,這些投靠,劉備都是為將,所效力的對象表面上看是各路諸侯,實際上此時還是東漢,他效力的也是朝廷。所以,每次立功後,封賞他的都是朝廷。公孫瓚也僅是利用了自己的職權,保薦了這位“情如兄弟”的老同學而已。“平原相”的職務,就非常清楚的表述了這一點!

直到率兵救陶謙,僅管陶謙還支援了劉備四千丹陽兵,但陶謙並不能將他視為部下。事實上劉備也並非他的部下;所以,陶謙為了留住劉備為幫手,表奏朝廷,推薦他為“豫州刺史”。就是今天的省長,只比陶謙自己這個徐州牧低半級而已。此時,朝廷認可後的劉備,已經在名義上也屬於一路諸侯了。

到被徐州的糜竺、陳登等幾人推薦為徐州牧,還得到了袁紹這個“四世三公”的認可。就更是名正言順的諸侯了。繼而曹操又表奏他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不但有了行政職務“徐州牧(州牧本就軍民兼管)”,還有正式的將軍軍銜,而且還是重號將軍。更兼封了侯爵,成為了正式的貴族了。這些職銜,爵位,卻都是漢朝的正式職銜。所以,在他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身為漢朝廷的“大司馬”,並不敢視劉備為個人屬下,而是以漢臣的身份列於朝班而已。是屬於曹操的同僚,而不是曹操的個人部曲團體成員。

投奔袁紹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情況,作為並沒有稱帝的袁紹來說,他是漢朝的“大將軍”,當然也只能視身為“左將軍”的劉備為同僚,故只能待劉備以“客卿”的禮儀,並不敢把劉備作屬下看待。和袁紹集團的沮授、田豐、郭圖、審配、顏良、文丑、張郃、淳于瓊等等是完全不同的。這些人屬於袁紹的“部曲”,而劉備則不屬此列。

投奔劉表時就更不用說;從職務來說,劉表僅是“荊州刺史”,沒有將軍銜。職務比之劉備還低了半級。當然更不敢視劉備為部下了。從這些事就可以看出;劉備雖然投奔多人,但都是以客卿的身份對待他,沒有一人敢認他為下屬,事實上劉備也不是他們的下屬。所以,這也是“幾姓家奴”的汙名,都安不到劉備頭上的原因。

呂布則不同;在丁原處僅為丁原的個人私將,並非朝廷將軍。和關平之於關羽的關係,其實是一樣的(關平不屬於劉備的‘朝中’將領)。投降董卓後,董卓雖然利用了職權,為呂布某得了朝中認可。但呂布只聽命董卓一人,朝廷對他根本無權調遣。實際上還是董卓的私將。並且,對丁、董二人都人了義父,並表示過只效忠與他們。但是,和王允合謀後,他變得身份才發生了變化,成了真正的“諸侯”身份了。所以,在徐州雖然投靠劉備,僅屬於“客卿”身份。不但劉備不會認為呂布是屬下,連關張都知道,呂布無需聽從劉備的指揮。

所以,劉備的投靠,與呂布在丁原、董卓處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同僚(或者說客卿)”和“部屬”的區別!


傲視蒼穹39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誠摯的邀請。


1 先說呂布這個敗事有餘的傢伙


呂布怎麼得到“三姓家奴”這個稱號的過程,筆者相信大多數讀過演義的人還是瞭解的,不過既然是講史,還是按照《三國志》再嘮叨一遍吧。

呂布起先跟著丁原混,丁原待他也不薄,後來丁原發跡了,呂布如果跟住,也不會混的太差。結果董卓來了,利誘之下呂布倒戈,帶著丁的腦袋歸順董。這是他劣跡斑斑的第一件。


後來董卓頹勢盡顯,又不能滿足呂布之私慾,於是乎受王允的挑撥,殺了董卓,(注:絕不是為了所謂漢室大義剪除國賊,這話說王允還行,呂布不配!),這是第二件


呂布此後被董卓舊部聯合擊破,遂帶領部下逃往關東。先奔袁紹,為袁紹擊破黑山張燕所部。然則袁紹風聞呂布之舊事,遂暗暗將其驅逐(果然名聲臭了,本事再大也長久不得)


自袁紹處被逐出後,呂布又想投奔袁術。不料袁術比他兄弟還刁,直接放話不容納呂。呂無奈,最後到了兗州,和曹操交鋒,先勝後敗。又跑到徐州,和劉備相互角力,直至最後,被曹操絞殺於白門樓。


以上就是呂布短暫的一生。


觀呂布從出現在史書上一直到從史書上消失的經歷,我們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給呂布當主子的,滿足不了他趕不走他的,都會被他幹掉。不當他主子的,無恙。

說明什麼呢,呂布這個人,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便是以滿足私慾和利益最大化為根本標準,“有奶便是娘”。

至於其他的,什麼倫理綱常,什麼道德王法,於呂布而言,都是倆字——放屁。


好,既然你呂布自己都沒臉沒皮突破底線,那麼我們給你加上“三姓家奴”的名號,既能反映你呂布劣跡斑斑的一生,同時也映射出呂布的不要臉。


豈不美哉?


2 反之,我們來看看同樣是“數易其主”的劉備,怎麼得到的風評,就能和呂布的大相徑庭。


劉備可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相比於呂布,他是白手起家吧。


①人格魅力爆表。

竟然能首先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收服了關張這兩個未來的萬人敵兄弟,不管劉備當初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關張此生對劉死心塌地,尤其是關,因此最終成為了忠義無雙的象徵。

筆者不得不感嘆,這劉備,剛一亮相,就不得了。

②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

劉備雖然得了鐵哥們一起打天下,但苦於無背景無勢力無軍師,因此始終不能成為一支獨立的稱雄勢力,出道雖早,卻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寄人籬下。


被袁術虐,被呂布虐,被曹操虐,戰鬥雖多,卻少有勝績。尤其是那一次,劉備受陶謙之求援,帶領公孫瓚(時為其主)撥劃的千餘兵馬去硬剛兵鋒正盛的曹操。可想而知會是什麼結果。


但劉備放棄了麼?

沒有,從第一次打敗仗,到這次,甚至生命的終點,也不輕言放棄。

劉備,就是那個打不死的小強。


③劉備的境界,早已高過了呂布不知幾層。


看過演義的很多人說劉備可真虛偽,造作,怎麼什麼時候都把“百姓”“黎民”掛在嘴上。

看過三國志,你會改變這想法。

看後來劉備當年在長板橋遇險,幾乎走投無路了,連諸葛亮都勸劉備趕緊跑了,劉備怎麼說?他說,我平生以人為本,怎麼能扔下這幾萬百姓自己先跑。於是乎,可想而知……怎一個慘字了得。

那倒回去看呂布之事蹟,可有一字一句提到他體恤部下了?

恕在下孤陋寡聞,未曾聞也。


還有人說劉備不中用還那麼會演戲,那我兩句話懟回去吧。

首先,戲可以演,有能演一輩子的麼?

君子可以裝一時,君子一世非真是而不成。

其次,如果劉備真的是個草包,那為什麼關羽張飛諸葛亮這種人中龍鳳還能對劉備死心塌地不離不棄?

劉備一定有其優秀之處,我們後人看不明白,難道他們看不清楚麼?

上述兩條分論,是將劉備和呂布作了細化對比。最後一條,就是跳出主觀對比看客觀。


3 用“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大歷史觀簡析之。


漢末天下,山河破碎哀鴻遍野,最不缺的就是呂布這種利益燻心而胡作非為的人,最缺的就是劉備這種看上去是偽君子但真正能心懷天下的人。


歷史的車輪一點點走過去,劉備啊應運而生,呂布啊隨風飄散。

此謂“時勢造英雄”。

劉備的所作所為,能不能促進天下早日再歸一,能不能讓百姓萬民早日脫離苦難啊?
答案是肯定的,能。
呂布呢?
答案也肯定,不能。

類比外擴一下,亂世多了劉備曹操這樣的真英雄,便能早一天進入治世;多了呂布董卓這樣的人,便兵連禍結無休止。


以上均為筆者一家之言。


劉備和呂布都換了幾次主子,而結果相差如此之巨大,其中真意,還望諸君詳察。

【完】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劉備投靠的人比呂布多,為何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不是?

首先,呂布的投靠跟劉備的投靠是不一樣的。

雖然在歷史上呂布只認過一個義父,那就是董卓。

但是代《三國演義》中,呂布一開始是得到了丁原的賞識,並且成為了丁原的義子。後來在董卓的誘惑之下殺害了丁原,投奔了董卓,成為董卓的義子。後來更是為了一個貂蟬,與董卓翻臉,將董卓殺害。所以,因此才被稱為是三姓家奴。

要知道,在古代收養一個義子,雖然不存在繼承關係,但是也與師徒的關係是差不多的。雖然只存在名義上的父子關係,但是在古代“天地君親師”,是深入人心的。像呂布這樣殺害義父的,還是殺害兩個,絕對是屬於大逆不道的。被罵為“三姓家奴”還是輕的。

像劉備那樣混不下去,到處投奔別人的,只不過是,混口飯吃而已,不存在什麼忠誠關係。

在漢朝的時候,“君擇臣,臣亦擇君”,所以說,大臣看不慣自己的君主,投奔別人的,也是習以為常的。

至於《三國演義》裡被劉備收為養子的劉封,那可不僅僅是養子,“劉封”本來是姓“寇”的,是劉備沒有繼承人,要斷後了,才將“寇封”收為繼子。這裡邊最大的區別就是繼子是擁有繼承權的,就跟親生兒子一樣有繼承權,並且收養繼子,都是需要改姓的,大多是同姓同宗之間,而“寇封”的母親是姓劉的,當然改姓“劉”也可以。

劉備後來有了兒子,劉禪,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將劉封殺害,才真正的是背信棄義,被人唾棄。

我是春秋百曉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春秋百曉生


呂布字奉先,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的割據軍閥,其勇力過人,但少智謀。《三國演義》中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

《三國演義》情節,張飛與呂布對陣,罵其為“三姓家奴”,是因呂布本姓呂,早年曾又先後認丁原和董卓為義父,後又親手殺之,實為不忠不孝。

丁原(?-189年),字建陽,東漢末年官拜執金吾,領幷州刺史,其義子呂布勇猛過人。董卓與丁原交戰,派部屬以赤兔馬相贈,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收義子呂布,後呂布在王允的策動下,將其殺死。

公元199年曹操攻呂布,呂布兵敗被擒。呂布向曹操表示歸降,為其效命。曹操問於劉備,劉備提醒曹操不可忘丁原、董卓的前車之鑑,呂布被殺。

古人崇尚“忠、孝、節、義”,呂布先後背叛主公丁原、董卓為不忠、失節,先後殺義父丁原、董卓為不孝和不義。而劉備則不同,雖先後投靠幾個主公,但沒有認人為父。加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作者,都有“擁劉”的思想。所以,呂布就成了”三姓家奴”,劉備則成了“忠厚仁者”。


林城布衣10001


在三國演義中,有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雖然有一身好本事,但是名聲卻不十分好,只因汙點太多,因此張飛罵其是個“三姓家奴”。

何謂“三姓家奴”,這與呂布的身世有關。要說呂布也是個可憐人,生父早亡,為了生計便認了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做了人家的螟蛉義子。丁原對呂布十分不錯,將其視為己出。但呂布這人心術不正,貪戀權貴,見利忘義。在董卓贈與的赤兔馬和千兩黃金之下,竟手刃義父丁原,取其首級,獻給董卓,而後又認董卓為義父。

後來司徒王允使美人計,用個美豔無雙的小貂蟬使得董卓與呂布這對父子有了隔閡,最終呂布未得美女嬌娃而怒殺董卓。呂布本身姓呂,又因為後來認了兩個乾爹,而後就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可呂布一直只姓呂,因此這罵法有點牽強,顯然很不合理。要知道張飛那位心中最為尊敬的帶頭大哥劉玄德可比呂布投靠的主人要多得多,比如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等,劉備好在沒認乾爹,要不然這些爹有他受的。

或許是因為認過乾爹的緣故,呂布就成了張飛眼中的三姓家奴,如果劉備也認過乾爹的話,興許張飛也就不會這麼罵呂布了。

不過三國之中,還真有個三姓家奴,只不過這人不姓呂,而是姓關。有人一定驚訝,啊,你莫非指的是關羽關二爺。當然不是,關羽沒這造化,這位姓關的叫做關索。

為何說關索是三姓家奴呢?你且看他的一生,最初關妻胡氏生下關索後,在其七歲之時於中元節燈會上走失,被索姓員外撿獲收養,而後改官姓為索。

九歲之時又交給花嶽帶往深山修道學武。九年之後回到索家,索父告知已找到親生母親胡氏,他離開索家後便對外自稱花關索,用三家姓當姓名,成為貨真價實的三姓家奴!


大獅


劉備雖然投靠的人多,但是他是一直有自己的勢力,投靠從一定意義上也是協助對方。像劉備在高唐被賊人擊敗去投靠老同學公孫瓚,這個時候公孫瓚正好和袁紹在打仗。劉備雖然是不得已來投靠,但是對於公孫瓚來說也是好事,所以馬上任命他為別部司馬,後來劉備“數有戰功”,一路升到平原相。

劉備離開公孫瓚也並不是背叛,而是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公孫瓚的部下田楷求救,劉備和田楷一起去救援陶謙,之後留在了徐州。這裡曹操和袁紹關係密切,而陶謙和公孫瓚交好,劉備還是和公孫瓚一個陣營。

而呂布和劉備不同,呂布是丁原任命的主簿,丁原就是呂布的舉主和府主。在漢代,舉主和被舉薦人、府主和下屬之間的關係,甚至超過了對君主和父親的忠誠。一般舉主、府主去世,被舉薦人和下屬需要守孝三年。曾經有記載,北海相景某身死,“故吏服三年喪者凡八十七人”。

而且丁原對呂布“大見親待”,但是呂布卻因為董卓的小利誘惑而殺了丁原,改頭董卓,後來又殺了董卓,兩次背主的行為在當時是非常惡劣的。即使在呂布有了自己的勢力以後也無法洗脫這個汙點。

更糟糕的是呂布有了自己的勢力以後還是反覆無常,在被李傕擊敗以後,呂布曾經去投奔袁術,被袁術拒絕。後來和曹操爭奪袞州失敗以後,窮途末路之下去徐州投奔劉備,劉備好心予以收留。然而在袁術進攻徐州時,呂布卻因為袁術送了二十萬斛米,就立刻翻臉襲擊了劉備的下邳。

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有好名聲呢。



不沉的經遠


這多半是人的刻板印象,受戲曲小說的影響比較大,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劉備再差也是皇室宗親,在當時掌握大義名分,這可是他手裡最好的底牌之一。誰敢讓他做家奴?假如劉備投靠袁紹的時候,劉備說他願意做袁紹的義子,袁紹敢答應嗎?這不是公然和大漢朝對著幹,以下犯上嗎?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寫歷史書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情感在裡面的,通常情況下都是褒揚劉備的,所以劉備當然不會被人稱為三姓家奴。

呂布在三國中出身並不高,能混成割據一方諸侯,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在當時的劉備雖然家境不好,但是他是皇室宗親,並且老師可是當世大儒盧植,人脈並不算差。比如公孫瓚就是劉備的老同學。孫策、孫權、曹操、袁術、袁紹就更不用多說了。基本上靠著祖輩的積累,相對比較容易就能夠割據一方了。

歷史上的呂布和我們大多數人心中的呂布是不一樣的。呂布剛開始的時候是丁原手底下當主簿,是個正兒八經的文官,和楊修、陳琳、司馬懿乾的活是一樣。可想而知,呂布並不是有勇無謀的匹夫。一個人白手起家走到那個位置,誰都不是吃素的!

《三國志》裴注裡面就記載了呂布使用金蟬脫殼的計策來逃避袁紹的暗殺。呂布讓人在自己營帳中鼓箏,自己偷偷的逃亡。

《後漢書》中記載曹操圍困呂布的時候,形勢非常危急,呂布讓自己身邊的侍衛殺掉自己,獻給曹操。左右的人都不忍心,接著呂布就帶著他們一起投降了。

呂布幹得最壞的一件事情便是殺丁原。因為這件事情,董卓和他結為了父子。三國那個時候人是非常講究出身的,除了劉備集團,大部分的人出身一般以外,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手底下官位高的多半是大家族出身。呂布如果“從一而終”,那能夠到達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呂布才做這樣的事情。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始終是呂布的一大黑點。

其後,呂布還投靠了袁術、袁術待他相當不錯。不過呂布縱兵劫掠,袁術非常不爽,因而呂布又投靠了張楊。

張楊手底下的人建議抓了呂布拿去獻功,所以呂布不得不投靠了袁紹。

呂布在袁紹手底下是立下戰功的,不過他的士兵還是紀律太差,袁紹也非常為難,所以呂布就自己請求去洛陽。中途袁紹讓人暗殺呂布,前面講過,呂布成功跑路。

不過,最終呂布幹不過曹操,無奈投降了,最後被曹操所殺。

看呂布的經歷實際上還算比較正常的,不過經過小說演義的發展,呂布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總體來講小說演義對於呂布的描寫,主要有三個傾向:

第一、呂布成了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武藝描寫逐漸加強;

第二、呂布“見利忘義”,小人形象加深;

第三、呂布政治謀略開始隱去。


歷史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討論下,什麼叫“姓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再瞭解下什麼叫認乾兒子,這在古代叫做“契兒”,契,就是一種合同約定,在古時候,認了乾兒子,那麼幹兒子從官方的認定就是跟了乾爹的姓(和現在不同,現在認乾兒子、拜乾爹是一種加固情感的舉動)。

那麼就可以明白,呂布為什麼是“三姓”了,一曰丁原,拜了乾爹之後,呂布實際的官方稱呼得叫“丁布”;

二曰董卓,呂布得為“董布”;

三曰本姓呂。

本來拜乾爹在中國民俗中也正常,但問題在於,呂布先後把丁原、董卓給殺了,這是不忠不義不孝不仁,所以才會有“三姓家奴”的綽號。奴,在古代,等同於奴隸,是沒有人權的低賤的人;家奴,是侍候主子的奴隸(也稱奴才)。這裡主要是對呂布的蔑視。

這話原出於張飛之口,張飛市井出身,這樣罵呂布,很正常。

回頭再看劉備,劉備是創業者,從編草鞋的小商販開始,白手起家,投靠過很多個老闆,但從未拜過乾爹。這就像現在職場跳槽一樣,和“姓氏”“血緣”沒有半毛錢關係。職場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劉備和“家奴”二字也是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所以,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雖然是鄙視的眼神,但也是正解,連呂布都不能不承認,雖然每次都大怒,但是事實;

拿劉備來比,對阿斗爹不公平,人家是換工作而已,而且,僅此而已!


漿糊遊蝦


劉備投靠他人,都有自己的立錐之地,你要是不給我城池,我就轉投他處,不像呂布投靠就是投降,他的投靠更像是暫時借住的意思。

其次,劉備雖然投靠他人,但是手底下始終有一批忠於自己的人,他深知亂世生存的根本就是手握兵權。所以劉備投靠他人都能以主公的姿態示人。而呂布卻整天拜乾爹。

第三,劉備胸有大志,一直想著光復漢室,統一中原,但是早期實力不夠,只能暫時屈居人下,但是暗地裡卻發展著自己的勢力。他投靠別人總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既有臣服對方的感覺,又有和對方平等的感覺。而呂布就是以乾兒子示人。

最後,劉備的身份和影響力,只要有了“皇叔”這個頭銜,即使劉備來投靠自己,他也不敢收劉備做自己的賬下將軍。

總而言之,兩人的抱負不同,一個要做天下雄主,另一個只求滋潤的生活。


休驛站


劉備和呂布從出身、志向、謀略、膽識這幾方面都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一、 出身

劉備雖是一織蓆販履之徒,但是屬皇室宗親,從小生活在底層,歷經酸甜苦辣於一身;呂布武將出生,早年跟隨幷州刺史丁原做主薄,想不到吧呂布早年也是幹文職工作的。

二、志向

劉備志在恢復漢室,這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呂布武將出身其實並沒有太高的志向,頂多想做一方諸侯,哪怕後來追隨董卓、跟隨曹操,由於品行不佳反覆無常最後也落得人頭落地。

三、謀略

劉備一生坎坷多難,非常懂得隱忍之道善於偽裝自己,這個品質為後來劉備的成功注入了一股無形的能量;反之呂布處處張揚,逞匹夫之勇得罪了不少幫助過他的諸侯,比如曹操。在三國時代沒有謀略,頭腦簡單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

四、膽識

這個其實劉備和呂布相差無幾,劉備敢接手徐州,後來借荊州最後取西川,那都是膽大如虎的,哪怕是一讓再再讓,那都是裝出來的。呂布是梟雄魯莽式地膽識,更不懂得經營人心。


劉備
張關戰呂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