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前几天一个很少跟我联系的朋友,突然在微信上问候我。她说她很痛苦,想要跟我聊一聊。于是在看到她的微信留言之后,我就给她打过去了电话。在电话的那一边朋友一点一滴地向我描述着她现在的生活状态,她告诉我说在给我留言之前,她非常的纠结,不想打扰我,但是又希望我能给她一点意见。

她说接到我的电话非常的开心,但是又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要问她到底有什么事情,有什么人让她痛苦,但是她现在说不出来,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可以让她说出来,就是现在生活的感觉,让她非常的绝望。朋友说完这些之后又跟我道歉说打扰我的宝贵时间了,但是她实在说不出什么东西来,等到找到具体的问题之后再给我打电话。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朋友挂掉电话之后,我仔细的想了想,发觉她好像真的非常的痛苦,在每说一句话之后总会加一个“但是”来替自己解释,她说话非常的纠结,我想她的生活状态也是如此的纠结,朋友可能真的有抑郁症的倾向。

想到这里我觉得不能再放任她一个人,所以我主动给她打去了电话,希望找她聊一聊。我告诉她自己今天休息没有工作,希望能跟她聊一聊天。就这样一点一点的从身边的事情聊起,一直聊了4个小时,最后我们两个人的声音都变得有一点哑了。她说好久都没有这样进行纯粹的聊天了,但每次跟别人交流之前,都会仔细的斟酌,甚至都带一点目的性。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我这位朋友的身上确实有太多的枷锁了,但是这些东西好像都是她给自己加上的,其实这样说也不是特别的准确,因为我从她的口中了解到了她父母,准确的说这一道一道的枷锁应当是她的父母强加给她的。她的父母在教育她的过程中总会给她施加很多的压力,制定很多的规则和准则,让她不断的遵守,但是其实我的朋友有她自己内在的标准,父母的强力压迫让她不自觉的去束缚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捆绑和束缚会让她身心扭曲,不断陷入痛苦之中。

有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像我的这位朋友身上套着的无数的枷锁。虽然她们的初心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却让这些好的初心成为了负担,不断的让孩子走向痛苦的深渊。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如果我们现在接着一杯盛有100摄氏度开水的杯子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烫。因为太烫,人的手会拿不住杯子,所以杯子会摔在地上,杯子摔碎了,水也都洒了。但是如果现在有人要求你必须将这杯水稳稳的拿在手中。你会怎么做呢?

被套上枷锁的孩子肯定会按照别人说的将杯子稳稳的拿住,但是现在水实在太烫了,根本受不了。那么这些被套上枷锁的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她自己不对。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很多时候父母的教育就是严格了自己孩子本真的欲望和感受,用她们的评价和要求去代替孩子自身的感知,这些父母通常有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去要求孩子,从而让孩子产生了内疚感和无力感。很多父母如果不能够给孩子应有的正确教育,而使用错误的方式给她们带去的并不是美好而是巨大的伤害。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为了孩子好而把孩子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改掉,她们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慢慢变得完美了。这是家长心目中想象的孩子。但是现实当中,孩子很难因为家长这样做而变得完美,更多的孩子会认为家长的做法而变得叛逆或者是懦弱。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没关注孩子的特点

家长在孩子身上的关注焦点总是她们的优点和缺点,而从来都没有关注她们身上的特点。一个人的身上其实是有很多特别的地方的,教育方式正确的家长善于发现孩子身上超出其她人的特点,而去引导孩子发挥出这些特点,让她们变得更加优秀。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的孩子的缺点,在某些方面都能够表现为优点,比如说孩子特别的抠门,一毛不拔,但是往往这样的孩子都会比较节约和节省。只要家长引导孩子掌握好节约的范围,就能够将家长们原本看起来是缺点的东西变成孩子身上一个鲜明的优点。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二,人是立体的

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一体全面的看待,很多家长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总是习惯于给孩子贴上很多标签,让孩子变得平面化。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认为太过于内向,不爱交流的孩子在社会上更难以生存,所以她们就会不断的鼓励孩子,甚至是强迫她们跟别人交流,但是越是这样,有的孩子越是胆怯。其实家长在看到孩子不爱说话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她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如果家长能够全面的看待孩子,就能够引导孩子发挥出她们的特长。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改掉孩子的坏毛病,他就变完美了

三,扬长对于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父母总是习惯于忽略孩子的优点,而关注她们的缺点。比如说对于考试的试题,家长们总是习惯于看孩子哪些题做错了,让她们强化这些知识,而从来不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优秀,如果家长能够去强调孩子的这些优点,就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她们也会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去靠拢。但是如果家长一直关注孩子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就会形成“负性强化”,让孩子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

孩子有错误当然可以改正,但是家长也能使用正确的方式,不能挑剔和抱怨孩子,而应当去向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可能会问引导的方式有哪些?其实只要家长愿意去倾听孩子内心,就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方法,只要真诚的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就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内心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