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公里射程命中精度3米之內,重型遠火到底算不算導彈?

300公里射程命中精度3米之內,重型遠火到底算不算導彈?

先來看看導彈的定義,導彈是一種攜帶戰鬥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導向目標並摧毀目標的飛行器。導彈通常由戰鬥部、控制系統、發動機裝置和彈體等組成。導彈摧毀目標的有效載荷叫做戰鬥部。現在都知道導彈從大到小都有,最大的液體洲際導彈是接近200噸的龐然大物。而最小的用於特種作戰的導彈和比較大的子彈差不多,只有一兩百克重;和最大號導彈的體積重量差了五六個數量級。但是它們都完全符合導彈的基本定義。也就是自己推進,具備高度靈敏的制導系統,具備戰鬥部,可以精確的打擊目標。具體來說導彈有大中小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地空導彈還有反坦克或者其他用途的特種導彈。很顯然,導彈是現代制導武器的一大類,


300公里射程命中精度3米之內,重型遠火到底算不算導彈?

但是卻不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全部。比如精確制導炸彈和激光制導炮彈就明顯不算是導彈。而火箭炮這種武器是二戰中走向戰場,僅僅比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用於戰場早了幾年。早期的火箭炮,不論口徑大小,顯然都不具備精確制導能力,只是一種大面積概略性覆蓋射擊的快速火力突擊的武器,談不上和導彈有什麼關係。二戰後火箭炮技術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射程越來越遠,口徑也越來越大。到20世紀末,已經出現了口徑在300毫米以上,射程在60到70公里的重型火箭炮。如果此時的火箭炮不進行彈道修正,那麼飛行六七十公里後的誤差會有一兩公里;如果有大側風或者地形複雜,那麼發射後的落區偏差會更大,雖然火箭炮本身就是一種概略性大面積覆蓋射擊的武器,但是如果最終彈著區比瞄準區偏差一兩公里,也會嚴重削弱打擊效果。


300公里射程命中精度3米之內,重型遠火到底算不算導彈?

於是乎上個世紀末,各大國對較大口徑的火箭炮,比如150毫米以上都增加了彈道修正功能。可以把中大口徑火箭炮的落區誤差控制在射程的75到150分之一,也就是射程如果是50公里,那麼落點區誤差控制在330米到660米以內。而一般的地對地中短程導彈。要求飛行300公里,彈頭落點誤差不超過30米,也就是誤差控制在射程的1萬分之一以內。由此可見採取簡易彈道修正的中大口徑的火箭炮仍然算不上是導彈。而美俄等傳統的軍事大國,在20世紀,最高程度也不過把他們過去裝備的大口徑火箭炮齊射控制在150分之一的射程精度;認為沒有必要再繼續改進下去。而且美俄的重型火箭炮仍然都採取傾斜發射的模式;不論管式發射還是箱式集成發射,包括和短程彈道導彈共架發射,都是傾斜發射方式。這與典型的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垂直髮射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美俄的重型火箭炮仍然屬於火箭炮,和導彈或者說彈道導彈搭不上直接的關係。


300公里射程命中精度3米之內,重型遠火到底算不算導彈?

真正徹底把重型火箭炮和導彈的概念模糊起來的,自然是新興大國。最近十幾年推出的300毫米口徑、370毫米口徑甚至750毫米口徑的重型火箭炮。普遍採取了衛星制導和微芯片制導結合的模式,居然可以飛行300公里以上,誤差不超過3米!等於是十萬分之一的射程精度。這個精度比普通的短程彈道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還要提高整整一個數量級。不是導彈卻成了導彈中的導彈。超級大國直接把這類武器劃歸短程彈道導彈,只有研發裝備方自己還在叫重型火箭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