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2020年的美国颇不宁静,除了疫情、选情之外,种族冲突也达到了新的高潮。可能国人不理解,为什么美国抗疫失败,疫情下死了25万人都没人抗议,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 被白人警察“跪杀”,却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骚乱,甚至最终影响了美国选举。这也是我自己好奇的问题。我刚到美国时,还以为小马丁·路德·金已经把种族问题解决得七七八八,余下的随着奥巴马的上任,已经大功告成了。怎么如今还是有很多冲突?如今美国已经以法律形式,让显性的种族歧视非法。黑人当上了内阁官员、大法官、议员、甚至总统,为什么大家还“种族斗争天天讲”?我们学校的黑人教授杰瑞·特勒(Jerry Taylor)在一次课堂上一语道破天机:“对话停止之日,便是恶斗开始之时,不信看看卢旺达的历史。”除了聆听、参与对话之外,我看了一些书。这里我就介绍五本有关种族冲突的书。

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克劳德斯蒂尔,《口哨维瓦尔第:偏见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Steele, C. (2011). Whistling Vivaldi: And other clues to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Norton.

克劳德斯蒂尔,《口哨维瓦尔第:偏见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Steele, C. (2011). Whistling Vivaldi: And other clues to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Norton.

专栏作家布伦特·斯台普斯(Brent Staples),在《纽约时报》工作,按说应该是成功人士了,但因为是黑人,他走在街上,旁边的白人会抓紧自己的提包,甚至走到街道对面去。斯台普斯到中央公园散步时,会用口哨吹维瓦尔第的《四季》。这是很高大上的古典音乐,会一下子解除路人的戒备。

此书从不同视角,去解释成见如何影响人的思考方式和一言一行。“成见威胁”坑害的黑人很多,也一样影响其他族裔。作为华人,和白人在餐馆吃饭,付小费的时候大家可能会不自觉地看着我,不是让我抢着买单,而是以为我作为亚洲人算术会比他们好。谁知道我遇到这种场面,竟无语凝噎,因为我的算术很糟糕,反应也没那么快。此书还介绍,白人球员在黑人为主的球类运动中,要不断证明自己。普林斯顿大学杰夫·斯通(Jeff Stone)做过一个高尔夫球实验,一群白人学生被邀请来打高尔夫球,并被告知实验室为了验证他们天生的体育能力,对照组的学生也被邀请打球,但是什么都没有说,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平均多三杆完成。而同样的实验,放在黑人身上就没有影响,因为黑人觉得自己自然就有体育天分,不需要去克服成见,但同样的偏见是白人需要克服的。后来研究者再一次实验,告知黑人白人参与者的实验是为了测试“体育策略智商”,这时候结果很有趣,黑人平均表现急剧下降,平均需要多四杆——这时候黑人需要抗击他们的智商不及白人的成见,而这种努力,影响了他们的发挥。

偏见影响人的成效,例如女性不擅长理工科之类,这种偏见需要去克服而非合理化。2005年1月,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提到了女性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天然劣势,引起轩然大波。学校的老师对他投了不信任票。萨默斯自此成为跛鸭校长,一年后辞职。1968年,衣阿华三年级老师简·艾略特(Jane Elliott)做了个实验,让蓝眼睛和褐色眼睛的学生分开坐,第一天她歧视褐色眼睛的学生,说蓝眼睛的学生更聪明,让他们坐教室前面,鼓励他们少跟褐眼睛的小孩玩耍。次日她翻转了实验,开始歧视蓝眼睛的学生,结果发现,被歧视的学生成绩下降,表现得缩手缩脚。由此可见,成见会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人迎着成见的方向去跑,解决的办法是蓄意打破它,反击它。

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奥斯汀·切宁·布朗《在白人的世界寻找黑人的尊严》 Brown, A. C. (2018). I’m still here: Black dignity in a world made for whitenes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Convergent Books.

奥斯汀·切宁·布朗《在白人的世界寻找黑人的尊严》

Brown, A. C. (2018). I’m still here: Black dignity in a world made for whiteness (First edition). New York: Convergent Books.

此书的第一话“白人真累人”给全书定了调,书中大肆抨击白人文化的诸般弊病,感叹在白人的世界做黑人的不易。作者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馆员看看她的借书卡,会问:这真是你的卡吗?你确定这是你自己的名字吗?她说她的名字还能不确定?卡上的名字“奥斯汀”应该是男孩的名字。布朗的父母之所以给她取一个男孩的名字,是因为以后升学或者求职,对方看到Austin Brown这个名字,会以为是白人男性。奥斯汀父母“狡猾”的取名法,也说到了黑人的心酸之处。这个世界,白人男性处处获得便利,黑人女性处处遇到怀疑。照布朗的说法,读书时,黑人为证明自己的实力,需付出额外的艰辛和努力。

到了职场,黑人即便能力再高,获得相关职位也会被视为享受了某项优惠,无形的歧视如影随形。布朗说她在一个新单位楼道走路,经常会有人问她要不要帮助。可是走在她身后的白人女子就没有人问。她作为负责人组织培训,明明是她在培训,可是来的白人往往会问她:这里负责的人是谁?她说是她自己,有时问的人还补一刀:真正负责的人是谁?这都是不相信她作为一个黑人有能力,能够组织一场针对白人的培训。这样的隐形歧视无处不在,时常让她火冒三丈。布朗称,白人的世界里,白人时时刻刻要处在注意力中心。“白人会忽略有色人种的人性,凡事把照顾白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就算遇到警察滥用暴力,黑人倒在大街上马上就要死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说某些话是否伤害了白人的感情。”

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布朗·X·肯迪《反种族主义者》 Kendi, I. X. (2019). How to be an antiracist (First Edition). One World.

布朗·X·肯迪《反种族主义者》

Kendi, I. X. (2019). How to be an antiracist (First Edition). One World.

黑人在美国社会应该怎么做?美利坚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教授、黑人布朗·X·肯迪(Ibram X. Kendi)提出了“反种族主义者”(anti-racist)一说。他说黑人的取舍不外乎三种:一种是融合主义(assimilationist), 希望文化上、行为上处在劣势的种族设法“融入”主流社会。问题是,这种观点先入为主地认定了有优等和劣等民族。另外一种是隔离主义(segregationlist), 认为劣等民族永远劣等,没有融入的希望,不如大家隔离开来。肯迪自己提出的说法是反种族主义,认为不同种族是平等的,谁也不需要拔苗助长地提升,反种族主义者努力对抗造成种族不平等的政策。

这本书打破了美国社会的“色盲”(color-blind)的幻觉,从权力、生物、民族、身体、行为、文化、阶层等多个视角,阐释做一个反种族主义者是更好的选择。看后我觉得你一定难以继续淡定,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你在哪里,都有类似甚至同样的问题,或许这种问题并不出现在黑人和白人之间,而出现在上海人和东北人、城市人和农村人、35岁以上和35岁以下、体制内和体制外等各种不同的对立上。另外,作为一个新移民的中国人,在国外,我们也面临这三种选择,常见的“融入主流”原来是错误的。根据此书说法,你并不低人一等,何必追求“融入”?还有一种态度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城”,一辈子可以不和外国人打交道,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那就是变相的种族隔离。归根到底,还得参与到反对一切种族不公的努力之中。作为移民,千万不要嘲笑黑人的反歧视努力是鸡蛋里挑骨头。没有他们在民权运动中的努力,消除了显性的气势,华人今天在美国的社会里,发展更会困难重重。我们不能搭人顺便车,反而嘲笑驾车人的车技。

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格尔曼、汉密尔顿、契尔德斯主编,《奴隶制的长期阴影:美国基督教中的种族与和解》Gorman, J. L., Childers, J. W., & Hamilton, M. W. (Eds.). (2019). Slavery’s long shadow: Race and reconciliation in American Christianity.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格尔曼、汉密尔顿、契尔德斯主编,《奴隶制的长期阴影:美国基督教中的种族与和解》

Gorman, J. L., Childers, J. W., & Hamilton, M. W. (Eds.). (2019). Slavery’s long shadow: Race and reconciliation in American Christianity.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此书记载了美国种族冲突极其黑暗的历史,有些大家可能在中文传媒上从未见过,故而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黑人为什么对白人有那么大的戒心。在得克萨斯的韦科城,曾有一个妇女被奸杀,19岁的民工、黑人杰西·华盛顿(Jesse Washington)被怀疑是凶手。华盛顿不识字,审讯时被迫胡乱画押认罪。匆匆审判之后,暴民将其私刑处死。私刑的暴民比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的看客残忍得多。暴民一路对华盛顿拳打脚踢刀捅,然后将这位19岁的黑人少年用链子吊起来,下面浇上汽油燃烧。被吊住的杰西,出于求生欲望顺链子往上爬。暴民又砍掉他的手指,随后割掉了他的耳朵,脚趾,甚至将其阴茎割掉,用手帕包起来当纪念品。最后,他那残缺不全的身体又被在大街上拖行,脑袋断掉,儿童撬下他的牙齿当纪念品。这种残忍场景,《地下铁道》也以小说方式描述过,而在历史上的美国则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书中写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男男女女在草地上围观,纷纷往前挤,希望看到。市长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另外还有警长以及摄影师。”人性之恶一旦释放,真的是洪水猛兽,无从收拾。种族歧视就是美国的“劣根性”。

宗教信仰本来应该阻止这种残忍,可惜有时候基督徒是沉默的。美国种族歧视与信仰的分裂联系在一起,种族和谐与信仰的合一交织在一起。历史上,美国基督教内部种族问题很多。书中引用美国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弗里德里希·道格拉斯的话说,种族问题导致了两种基督教,一种是真正的基督教信仰,靠《圣经》话语,以基督为中心,这叫“原本基督教”(Christianity proper)。《圣经》教导基督徒“互为肢体”,“合而为一”,要一主一信一洗。这些基督徒在反抗歧视和压迫上身先士卒。

另外一种是“本土的基督教”(Christianity of the land),这种基督教“腐败、支持奴隶制,鞭打女性,强取豪夺,充满偏见和虚伪”。书中追溯了美国基督教和奴隶制的暧昧关系之后,回到当前的现实上来。在2016年、2020年的两次大选中,白人福音派基督徒支持种族主义倾向的川普者占绝大多数。2016年民调显示,支持川普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为81%,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为78%。而黑人的支持则少得多,在2020年,仅为9%。

好消息是,社会在进步,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中的“千禧年一代”,亦即中国所说的八零后一代,开始反抗种族歧视,不愿意在美国当下种族冲突中充当沉默甚至共谋角色。此书的作者们是一群有良知的基督教学者,他们希望信徒不再沉默,积极反抗种族歧视,不能在缺乏反省的情形下轻易翻篇。主编中的马克·汉密尔顿(Mark Hamilton)和杰夫·契尔德斯(Jeff Childers)分别毕业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名校给了他们不只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更多的是悲悯的情怀、和解的欲望。这些才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南桥|为什么美国人念念不忘种族斗争:关于种族歧视的五本书

科伦·麦凯恩著《无极形》 McCann, C. (2020). Apeirogon. Random House.

科伦·麦凯恩著《无极形》

McCann, C. (2020). Apeirogon. Random House.

除了美国的黑人白人冲突之外,世界各地的种族冲突何其多也!《无极形》是我疫情期间所翻译的一本小说,也是我所阅读的第一本以巴以冲突为背景的小说。巴以冲突问题由来已久,巴勒斯坦人有建国的诉求,也希望以色列撤离被占领地。川普女婿促成以色列和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建交后,很多人(包括川普本人),希望川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巴勒斯坦视角来看,巴以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阿拉伯盟友却与以色列建交,是很不适合的,等于是巴勒斯坦被兄弟抛弃了。川普的做法,包括将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等于是对巴勒斯坦的进一步压迫。

《无极形》的故事发生在复杂的中东,人物是两个大活人:阿拉伯人巴萨姆·阿拉民和以色列人拉米·埃尔哈南。巴萨姆因为以色列边防军的橡皮子弹,失去了女儿阿比尔。拉米因为阿拉伯人的人肉炸弹,失去了女儿斯玛达。两人加入了由丧子者组成的失子父母圈,向全世界讲述各自的故事,追求和平,用故事疗伤。这本书结构奇特,有1001个长短章,模仿《一千零一夜》的结构,里面故事套故事。这故事包括从德国人的压迫下翻身得解放的以色列人,如何成为新的压迫者,逼迫巴勒斯坦人远离家园,开始大逃难。巴勒斯坦的被占领土,如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第一次走了进去,或许是继续固化以色列的占领。《无极形》是用巴以两个受害者家庭讲故事的方法,让世界知道巴以冲突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很是长了一下见识。也从更为纵深的角度,理解了人种之间当下的冲突,是如何和历史、宗教、文化交错在一起。

最后买五送一,说说一部Netflix上能找到的舞台剧电影《美国之子》(American Son)。我是在学校戏剧系的演出上看到了这部舞台剧, 从中直观地感受到那些更为微妙的种族关系。戏中的白人丈夫和黑人妻子所生的儿子贾迈尔,本生活在房地产商所宣扬的“高尚社区”,念的是只有区区几个黑人、其余都是白人的私立学校,最终也难逃被滥用暴力的警察枪杀的命运。电影中妈妈的愤怒与哀愁,是几乎所有美国黑人妈妈的共同体验。由于警察对黑人抓得更紧,很多黑人家长不得不告诉小孩路遇警察怎么办,以免再次发生被误判、被打死的人间悲剧。白人出门在外,则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不是黑人的,不知道他们的苦。

这一年由于疫情,我看了很多书。我觉得对我最大改变的,还是这几本关于种族问题的傲慢与偏见的这五本著作。最近我儿子在写一篇关于“正向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的论文,我让他去搜索我在相关问题上所写的文章,他搜到了我去年发在保守派媒体《联邦党人》(Federalist)上的一篇文章,他大吃一惊,原来我也有保守的过去,而且就在去年。2020年一年下来,我的态度大为转变,更多地理解了黑人的诉求和他们的苦难,何也?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学习,可以定义为人经由阅读,让思想发生永久改变。

南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