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老詩人巖溪:用葦笛吹響冀南鄉音

作者:劉國震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我摘下故鄉一片葦葉,/吹響悠揚動聽的葦笛……” 這位用葦笛吹響冀南鄉音的歌者,就是在詩書畫領域皆有造詣的老詩人巖溪。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原名張巖溪。1934年農曆6月生於河北省隆堯縣北樓鄉周張莊村。1940年開始讀書,在困苦貧寒的日子裡,靠“冬閒”季節讀完小學,1949年底畢業於本縣高村完小。1950年參加全縣在鄉知識分子測驗,錄取後在農村小學任教。1956年10月調邢臺市商業職工業餘學校從事職工業餘教育。1958年後先後在邢臺市商業局、邢臺市政府財辦室從事文秘工作。1967年參加學習班、五七幹校、農村“鬥、批、改”工作隊,接受工農兵再教育。1972年回原單位工作。1980年1月調邢臺市文聯,從事創作、編輯和文藝活動的組織工作。1981年6月,應邀參加了河北省文聯在承德舉辦的“端陽詩會”,在會上與田間、曼晴、流沙河、楊金亭、劉嵐山、丁力等詩人相會,切磋交流詩藝,進一步激發了創作熱情,開闊了視野,拓寬了創作領域。1987年6月,應邀出席了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詩人書畫展開幕式,他的參展作品、行書條幅《筆歌》被《詩刊》社收藏。同年10月參加河北作家赴老山前線採訪團,回邢臺後創作發表了系列散文《老山行》。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燕趙詩詞協會理事、邢臺市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系河北省第四次和第五次文代會代表。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自幼酷愛文學,學生時代就閱讀了大量唐詩宋詞和其它中外文學名著,打下了較為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文學創作基礎。從1958年開始詩歌創作,次年即有《花果公社頌》《農村贊》《扁擔顫悠悠》等短詩發表在河北省的《蜜蜂》《俱樂部》等文學期刊。此後陸續在《邢臺日報》《邯鄲日報》《承德日報》《河北日報》《大公報》《新地》《蓮池》《熱河》《百泉》《河北文學》《詩神》以及陝西、四川、雲南、天津、甘肅等地的文學期刊、報紙副刊上發表詩作。《詩刊》1963年7月號發表了他80多行的敘事詩《白楊林》,受到詩人賀敬之、田間、喬羽的好評與鼓勵。河北人民廣播電臺不久又在《新人新作》欄目播出了這首詩。這首控訴舊社會、歌頌新中國的小敘事詩,很像陝北民歌信天游的筆調。《白楊林》發表後,他又相繼創作了階級鬥爭和憶苦思甜為內容的敘事詩《重返白楊林》和組詩《鄉村紀事》等。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60年來筆耕不輟,著有詩集《白楊林》(花山文藝出版社1989年10月版)、《山水情》(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年12月版)、兒童詩集《搖籃 蜻蜓 信鴿》(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年5月版),以及散文集《閒吟札記》《南窗隨筆》《桑梓情》和詩論集《巖溪詩話》等。文學評論家苗雨時等撰文評論過他的詩作。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生於戰亂年代,對於那難巖溪生於戰亂年代,對於那難忘的歲月,即使幾十年過後,仍然記憶猶新。因而,寫故鄉、憶往昔成為他大半生創作的重要內容。如回憶抗戰生活的組詩《故鄉三題》《風雨故鄉行》和敘事詩《葦笛》《信號樹·防風林》《葦笛》等,都表現了他對歷史的反思和對故鄉的眷戀。巖溪的第一本詩集《白楊林》出版時,詩人浪波在序言《巖溪其人其詩》裡寫道:“當詩人吹響葦笛的時候,那笛孔裡流露出來的是道地的冀南鄉音。從這裡你聽不到造作和矯飾,沒有花腔,甚至也沒有配器與和聲,質樸,單純,自然,有時可說是近乎直白,但傾訴的卻是真誠,呈現的卻是本色。如果說詩歌是一種有益的精神食糧,那麼,巖溪所奉獻給讀者的,決不是奶油和麵包,而是小米和紅棗。”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巖溪上世紀80年代初調到邢臺市文聯工作時,正是文聯下屬各協會的籌建階段。他積極投入各個協會的建設工作,參與創辦多個文學社、詩社、文學沙龍,進行文學創作輔導活動,編輯文學刊物《清風》,並以此為陣地,培養文學新人。在市文聯工作的幾年間,他曾推薦多位年輕的文學創作骨幹先後到廊坊師專作家班和河北大學作家班進修,其中一些人,如馬培基(馬茂洋)、韓森林、楊佑田、賈興安、王金平等,後來成為在省內外頗有影響的作家。他曾以一首題為《假如》的小詩,表達自己甘為人梯、願做鋪路石的高潔情懷:“年輕的朋友,假如/你不甘心屈就峽谷,就請/攀上危巖峭壁/去摘取高峰的明珠/我已叉開雙腿/請你踏上我的頭顱/只要你能到達頂峰/哪怕我就此粉身碎骨/為使家鄉芳苑四季花香/我願將七尺軀體化作沃土”。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為向建國三十週年獻禮,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了《河北詩選》,其中選入巖溪1964年寫的《師徒比武》。為慶祝建國四十週年,花山文藝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了一套《河北新時期文學叢書》,其中的詩歌卷《長城之魂》選入巖溪的《上天梯》《深水潭》。1994年退休後,巖溪致力於邢臺歷史文化研究,先後編撰印行了《古邢臺詩選》《古邢臺詩選續集》《古邢臺史話》(1—6集)和《邢臺歷史三字經》《邢臺訪古詩一百首》等。巖溪對書法和美術也有較高造詣,2011年6月輯印了《巖溪詩書畫》,作為自己從藝60年的一個小結。詩人浪波在此書的序言中說:“巖溪兄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的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為詩為事,存真求實,在詩壇崇尚浮華的今天,他的這種堅守尤為可貴。……巖溪的字,學顏學趙,剛柔相濟;巖溪的畫,寫意寫實,動靜諧和。所謂藝術境界,實為思想境界,有豐厚的學養,有真切的情感,作品才有鮮活的生命。《巖溪詩書畫》可貴之處,亦在於此。”

2019.5.25 修訂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筆歌墨舞,訪古頌今,鄉音詩韻,葦笛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