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01

芳是位留守老人。

十幾年前,兩個兒子一家各自遷到省會去住的時候,曾帶上她一同前去。本來商量好了每家住上半月一月,輪流來照顧。

可芳竟是坐不得半點車的人。無論是汽車,摩托車,火車,一旦坐上,一律狂吐不止。加上城市生活各種不習慣,對鄉下生活各種懷念,迫於無奈,兒子們又把她送回了鄉下。

她開始獨自一人在老家的留守生活。剛開始,小輩們還經常回來看她,比如說逢年過節坐車回來看她;加上有鄰居的照顧,她六十出頭的年紀,行動也還算靈敏,活得倒也自在。

後來,兒子孫子在廣州買了房子車子,反而漸漸少回家看她了。由一年的五六次,減到一年三四次,再到一年一次,甚至幾年一次。而她漸漸地老了。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不知道是天生的習慣了幹活,還是孩子們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對她兼顧不周,芳一直沒有停止過農間勞作。

由於嫡親小輩都不在身邊,她依然一個人洗衣做飯,一個人耕田種菜,一個人砍枝燒菜。只是她的手腳開始顫抖了,走路的步子更慢了,背更駝了。大家都能清晰地從她臉上不斷加深的皺紋,深刻地領會到,芳已經很老很老了。

於是有人勸她不如去大都市的兒子們家住吧,哪怕只是整天窩在家裡不出門,有兒孫們照應總是好的。然而她總是說不去,不習慣。後來被問的次數多了,她也不說話,只是不停地搖頭。

在芳一次外出耕種掉下稻田後,她被趕回來看她的兒子們勒令不能再下田耕作。於是我們經常能看到,早上芳坐在自己門口,看著來往的人群發呆;下午坐在別人家的門口,看著別人的小孩玩耍;晚上則早早的睡下了,不看電視也不找人聊天;然後第二天早上又早早地睡來,坐在自家門前發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去年春節前,芳在睡前因腦中風大出血,倒在自家大廳,過了一夜才被鄰居發現;送院後三天不治身亡。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02

青也是留守老人。

老公死得早,青只生了一個兒子。兒子雖沒用,但青的孫子卻很會掙錢,很快在家裡蓋了豪華的四層別墅。後來更全家搬去了大城市。

青也不願意去,理由還是不習慣。於是家裡豪華的四層別墅就給青一個人住。

村裡人都羨慕青, 同時又覺得她很孤單。於是經常以各種名義出入她家的別墅。

青既沒有表現出不耐煩或是那種你來我家豪宅就是佔我便宜的防備心,始終都是笑臉迎人。直至有天晚上小賊闖進了她家別墅,拎著一堆值錢的東西想跑路時被醒來的青發現,最終賊子心虛傷了青就跑,東西倒掉了不少出來。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第二天,青的兒子和兒媳帶著幾個孫子孫女們搬回了老家生活。一家人似乎其樂融融,好不和諧。 於是村裡人又開始羨慕青,說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可是後來又慢慢轉為同情。因為村裡人分明經常能看到青的兒子兒媳經常呼朋喚友來家裡打麻將,而年邁的青拿著燒開的水壺不停地給這個那個人斟茶倒水。又或者,看到青拿著飯碗,慢慢跟著自家兩三歲的小孫子後面跑,口中不停地說:睿兒,別跑,先吃完飯。又或者,看到本來就已經駝背的青,顫顫地拎著一大桶衣服,涼到門前掛起的木架上。

是老媽還是老奴,這確實是個值得村裡人深思的問題。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03

青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子女多少,也不管子女的成就如何,如果不能盡孝膝下,光靠女人自身,是很難晚年養足的——因為一旦脫離了子女的經濟支持,光靠自身和政府養助,是難以維持生計的。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晚年了不用看子女臉色,又能過得自在呢?

  1. 年輕的時候要準備好養老金。

現在都流行說“養老靠自己”,說到底還不是靠錢。有了錢,吃穿不用看子女或者兒媳和女婿的臉色;有了錢,不用讓晚輩因出錢為父母養老鬧得不可開交;有了錢,在晚輩眼裡自己有點地位(價值),他們才會想起來回家看看;有了錢,吃穿住用行,都能拿錢擺平,不用孤苦無依地等著子女來管。所以,晚年想要活的幸福和有尊嚴,提前就要攢夠生活和看病的花費。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2. 老有所居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有子女即可,但往往到你老了的時候,你會發現子女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來照顧你。所以不管是自己有房子,還是準備去養老院,都得準備好房子。如果是自家的房子,保證孩子以後不會嫌棄自己;並做好足夠的準備,即使孩子嫌棄自己,準備去養老院的,提前準備好票子。

  1. 有健康的身體

一個強健的體魄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身體健康,可以說很多問題都不在話下。部分人年紀大後,身體就總是出問題,變成醫院裡的“常客”,花錢費力不說,也讓身邊的人勞神費力。老人身體健康就不會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也能讓自己的晚年過得更舒心,不用整日憂心、有活力,這對誰來說都是好事。


老媽還是老奴?兩個農村婦女的晚年,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1. 有志同道合的老伴兒

不管是另一伴好,還是閨蜜老鐵好友也行。因為子女不可能總是陪在你的身邊,年老了要有志同道合的老伴兒,這樣你的晚年生活才不會感覺到孤寂。


李白的詩中提到:“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

早點為自己的老年做打算,才是一個人活到老活得好最大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