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廈門大學的‘學’字少一筆”?這有什麼來歷?

qzuser268214053


記得我第一次隨朋友一起參觀廈門大學時,一到南門,抬頭望了一眼就對朋友吐槽說道:“堂堂東南學府,怎麼門頭的招牌卻這麼難看啊!”朋友邊忙阻止住我的吐槽,輕聲說道:”那是大師寫的。而且不是旁人,是魯迅啊!“

這我就有些奇怪了,魯迅是大師確實不假,但是門頭這四個大字,在我等外行看來,著實難看的緊。更關鍵的是,那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遠遠望去,”門“字像少了一點、”學“字像少了一筆。

我有些不滿地說道:”魯迅是大師,寫門頭也不能這樣粗心馬虎吧!四個字看上去像寫錯兩個,知道是大師,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文盲寫的呢?“

朋友笑道:”你真誤會魯迅先生了。這門頭四個字雖然說是魯迅大師的手筆,但不是魯迅先生特意題寫的。那四個字是從魯迅的墨跡中扣出來湊到一塊的。很有可能魯迅先生就沒有認真寫過這幾個字吧。“

我想了想,確實有這種可能性。魯迅先生對廈門大學並沒有多少好感。在當時廈大人盡皆知魯迅先生與當時的廈大校長林文慶觀點不合,相互之間鬧得很不愉快;據說他還和林語堂先生在廈在鬧翻臉的;最後他是帶著一肚子不快與不憤離開廈大的。

如果說廈大請魯迅先生題字,這種可能性是萬萬不可能的。雖然說魯迅先生個人對廈大的印象極為不好,但是廈大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卻正好相反,而且好得讓人難以想象:廈大校園裡有魯迅的石像、有魯迅的紀念館、除了大門招牌、魯迅的字還被用在信箋上......

再加上廈大的路與老嘉庚樓群不垂直、路與校口是斜的、在校門口有一個雕刻,正面看象一本翻開的書,前側看象一隻翱翔的鳥。故此人們戲說廈大是:

寫錯字、讀鳥書、歪門且邪道


恆實說


說起廈門大學這個牌匾,很多人都覺得這四個字不好,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錯字。

其實說句最粗俗的話,魯迅先生這麼大一位文豪,而且書法造詣也不低,對碑學用筆研究頗深,用屁股想想也應該知道廈門大學這四個字,是不會出現錯字的。

由於當時魯迅先生在廈門任教時和林文慶等人鬧得很不愉快,於是就走了。魯迅先生並沒有直接給廈門大學題字,現在廈門大學的牌匾,其實是在魯迅先生過往的書作之中集字而來的。

當然我也吹捧完了我的偶像魯迅,接下來我們就從書法的角度來說一說廈門大學這四個字。

廈門大學這四個字用的都是草書。

我們就四個字逐一的說一下,先說少了一筆的“學”字。

學,草書寫法有兩種。



第一種就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類似於簡化字的學。

其實我們的簡化字“學”就是在這個草書的基礎之上變來的,也就是說先有的草書才有的,我們現在簡化漢字。這其中涉及到簡化漢字的問題,咱就不多說了。

這是“學”比較常規的一種寫法,還有另一種寫法,就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更快一些的,也就是更草一些的草書寫法。

看到這個沒有?

其實這個字跟上邊那個字是一樣的,當然我指的並不是說他倆都是“學”,而是指在草法中他們兩個是一樣的。
不學書法的人肯定是看不懂的,不學草書的人也很難看出其中的差別。這個“學”中,好像下邊只有一個“子”,其實不然,這個字根上邊的一樣,是有寶蓋的。

下邊那個“子”有些細微的弧度,寫快了以後才像“一豎”。

這個就是學草書和不學草書的差距,學草書的人是能看出其中某一個轉折對整個字的影響。如果不學草書,肯定認為這兩個字是不一樣的。

草書中沒有一個轉折,沒有一個細微的動作是沒有用的,因為草書已經把字用一根線條,簡化到極致了。

到後來學就呈現了現在的樣子,可能大家看著下邊是一個“子”,其實在草書來說,下邊是寶蓋和子。這是有一個演化過程的,所以不能忽略。

大家也別問為什麼,這就是草書,這就是文化,就跟你吃飯要洗手一樣,是規矩。

再說廈,這個字就比較容易了,學過草書的都知道“夏”的草書怎麼寫,就是如同上邊字去掉“廠”,剩下的那個就是草書的“夏”,一點兩拐一捺。

最有意思就是“門”,這個字的草書寫出來可能一般人都不認識,所以一般都寫一個行書的門。


魯迅所寫的門中,好像就兩筆,一豎,一個橫折。

其實在橫折起筆的時候,有一個明顯的頓筆,這就是“門”中的“點”。

在草書中一個頓筆,一個提按,就代表一筆。這個不學的人是不知道的。




看這個草書就是門,一點一橫折,橫折的地方也是一個頓筆。

通常很多人寫草書,都不知道什麼叫法度,其實這就是法度。

如果再草一些,連點都不用,直接一個橫折拐就完事。

這就是草書符號。

所以呢,大家看這樣的書法作品的時候也沒必要去質疑它的對錯,這樣一個學府裡,如果連門頭都能掛錯的話,那真的是流芳百世了。

如果這四個字放在民國,是沒有人會提出這樣疑問的,因為這就是草書,民國文人對草書也相當重視,他們都懂書法,都懂法度。所以不會出現不認識的情況,也不會出現認錯的情況。

今人之所以出現疑問,那也不是因為人們的文化水平低,而是書法教育相當落後,這是一個顯著的問題。大家不學,自然不懂草書裡的貓膩,所以沒事多學學,總是有好處的。


梁宇航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廈門大學”校門題字,如下圖,用的是“魯迅體”,並非是魯迅特別為廈大所寫,而是從魯迅手稿中拼出來的“廈門大學”四個字,也就是書法上講的“集字”。其中“學”字是草書寫法,沒有錯,而且很簡潔,有氣魄!



這種草書寫法,在毛主席的草書中經常使用,如下圖:


再看張瑞圖的草書,也是這種寫法:


這是一種規範、流行的草書寫法,沒有錯誤,“廈門大學”這種寫法也沒有其他用意。


另外說一句:魯迅先生的這個書法很內斂,略有章草味,有靜氣和文氣,當代很少書法家能達到這個水準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


我們先來看看“學”字的來歷。

上半部分中間的爻是算籌,在古時被用來記數和計算;兩邊是手,既表示手把手傳授,雙手也表恭敬與專注;中間是一座房子,表示教學和學習的地方。

房屋下是“子”,代表師與生。上下結合起來,就表達出了“學”字的本義——教人算數、習字的校舍。

“學”的草書,早期保留了中間的寶蓋,後期逐漸減損了。





所以,“廈門大學”的“學”字並沒有錯誤。

說到廈門大學,順便談一下魯迅。不喜歡廈門也不喜歡廈門大學的魯迅,在廈門大學呆了幾個月,便於1927年1月15日午後,登上一艘小船離開了廈門。


可笑廈門大學居然因為魯迅在廈大的短暫逗留而沾沾自喜,魯迅的招牌被他們大肆宣揚。

以二者的關係,魯迅是斷不肯為廈大寫校名的,於是他們從魯迅手稿中集了“廈門大學”四個字。

不過,聽說最近廈門大學新校門揭牌,校名換成了其創辦人的“嘉庚”體。

說實話,新校名也許更大方、美觀,但書法的味道少了許多,沒有辦法與魯迅的字相比。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為什麼提這種問題?是自已不懂還是想讓不懂書法的人來翻跟頭?廈門大學這幾個字非常好看,端莊、含蓄又易辨認,在國內幾乎是最好的,你要召一批不懂書法的人來亂罵幹嘛呢?那就是你自已想罵?胡說的人多,是因為書法不夠普及造成的。


湖南老王593


字沒問題,少的是對書法的認知。

不懂書法的人太多,不懂草書的人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