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在开始写Christopher Orr的文章之前,我刚给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写完一篇关于“如何看懂油画”的入门稿件。在这个稿子里我谈到文艺复兴以来人们为画像做出的巨大努力,印象派是怎么在技术的推动下自由挥洒,后来艺术家如何从异域文化中吸收养分……当然,我们可以带着这些艺术史知识走进Christopher Orr的世界,但是可能在展厅中呆上不到一分钟你就会发现,吸引你的绝不是这些知识的对号入座,而是弥漫在画面中的灵光。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与真实的自我形同陌路 木板油画 40×30cm 2019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隐蔽的地方 木板油画 30.5×40.5 cm 2019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在灰蒙蒙的云层下 布面油画 51×45.5cm 2019

“灵光”(aura)被反复引用,已经成了描述传统绘画对抗工业技术的标准辞令,而今天我们面对Ctrl C/ Ctrl V高度抽象的“复制”技术,再来回顾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灵光也变得愈加珍稀。通过画册或者网络搜索Christopher Orr的作品,蒙太奇元素叠加在画面上构建多重叙事,与德国莱比锡画派有很多相似之处。而置身展厅的氛围则完全不同,Christopher几乎没有大型的作品,全部A4纸大小的画面只有走近作品才能仔细品读。一米以内的观看距离不得不让人关注到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这些肉眼可见的绘画细节——而不是一目了然的图像内容——带着观众回溯到艺术家创作的场景,他在调色盘上冷静地调好颜料,慢慢地在画布上皴擦,画到精微处,他换上细笔,凑近了描出叶子的边缘……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冥想般的平静,这种穿越时空的体验并非电子图像或印刷品所能显现,这正是“灵光”的显现。

不难看出Christopher作品中艺术史经典图像的延续,不管是画面的构图还是人物的动作,我们甚至能将这些元素追溯到文艺复兴甚至更早,而人物形象则取材自上世纪中期的媒体图像,衣着、发型、甚至表情都带有可辨认的时代感。古典的形式、现代的人物形象、奇幻元素、氤氲背景共同参与构建一种超越性的感受,这种超越性并非是朝向不可触及的神的无边想象,而是基于现有的视觉经验重构一个可期的灵性世界。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再有没有 木板油画 20x15cm 2019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失落绽放之歌 木板油画 30x35x4.5cm 2019

同样是蒙太奇的画面构建,与莱比锡画派相比Christopher作品中少有政治元素的参与,穿着衬衣的白领在森林中享用草地上的午餐,一些不合时宜的元素往往跳跃在他的画作当中。看似古典的画面上,光圈、光晕、射线、重影的元素反复出现,失衡的大小比例提示着一种可被操控的zoom in/ out的人工操作,画中的享乐氛围总有一种异样的人造特质,就好像是英剧《美丽新世界》中所展示的Indra,或者贯穿在早年《黑客帝国》电影中的电话铃声,glitch噪音时刻提示着这个数字乌托邦的不真实。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电话铃作为传输信号贯穿《黑客帝国》

油画通向平行世界吗?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物可以通过AI看见身份信息

试着把目光从手机屏幕上移开,一瞬间眼前出现不可名状的光斑,Christopher的作品是一个感知的通道吗?它通向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