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三国到底是什么样的时期?

《三国演义》的开篇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相对稳定;分,民不聊生,群雄争霸;而三国就是“分”的一个时期。汉朝经过第二次的发展,积累了太多不可化解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迸发。不过,这一次没有出现刘秀这样的雄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分”下去。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分”时必有豪杰出。刘备便是其中之一,他前期在各诸侯混战中并不显眼,但却以德服人,得到了各路人才尊敬,之后,他越变越强,拿下荆州、益州,成功建立蜀汉。再之后,对东吴发兵,并败于夷陵,病逝白帝城。

而打败刘备的陆逊,因此一战成名。说起陆逊,他在与刘备对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可非同寻常。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众所周知,刘关张三人关系非常之好,在关羽遇害后,刘备一心想为兄弟报仇,不顾朝内众臣的各种劝阻,亲自带兵攻打吴国,意图夺回荆州。同年七月,刘备率几十万兵力,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当时,三峡是吴国与蜀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夺取此地成了重中之重。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二人率4万兵力当作前锋军,夺取峡口,攻入吴国。

面对蜀国的强势进攻,吴王命陆逊为大都督,率5万兵力前去阻挡。第二年一月,吴班的水军占据夷陵,刘备也亲自率主力进攻琥亭,在此地驻扎。战事刚起时,吴国的将领气愤不已,个个主张拼尽全力迎战蜀军,但却遭到陆逊的否决。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陆逊不是一个盲目的人,他全面分析了蜀国与吴国的形势,认为在主力、士气、地形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对吴不利。蜀军此时士气高涨,并居高守险,在这时候与其进行正面交战,胜率极低,应当暂时隐忍避其锋芒,保存实力等待战机。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陆逊巧妙的采取暂退战略,占据了夷道,之后又由暂退转入了防御,开始一步步地阻止蜀军前进。同时,这样吴军也能完全退出高山地带,将难以展开兵力、对作战不利的五百公里崇山峻岭让给蜀军。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此时,蜀军却不以为然,一路进攻,深入吴境六百公里,并建设了几十个军营。刘备为了速战速决,每天派人前去城池叫阵,向吴军迎战。但陆逊当起了“缩头乌龟”,对蜀军的叫阵置之不理,从一月到六月,任凭刘备如何挑衅,吴军不发一兵。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时间一久,刘备越发着急,长期在崇山峻岭中驻扎,士兵气势低沉,并且山中补给困难。再加上南方的夏天又潮又热,暑气逼人,蜀军士兵多有不适,很多都得了重病,个个叫苦连天,战前聚集起来的斗志迅速涣散。刘备见如此情形,无可奈何,于是舍舟登岸,建营驻扎。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陆逊经过反复观察,排除刘备用计后,认为反攻的时机已然成熟。他先派出少量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然后,趁着夜色顺风放起大火。蜀军营地骤然大乱,士兵慌不择路,陆逊乘势发起反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破蜀军40余座营地。

蜀军在吴军面前战力低迷,刘备也逃到白帝城,羞怒交加,由此一病不起。

三国陆逊先纵后取,以退为进,成功击败刘备几十万兵力

【谈史趣评】

当对方的实力与己方实力悬殊较大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机会取得胜利,应勤加思考。硬碰硬的对拼只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学习陆逊以退为进,然后伺机而动,找到对手的突破口,克敌制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