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鲍毓明疑性侵养女案曝光、少女时被侵犯的女作家林奕含自缢身亡三周年···

最近,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发生,让“恋童癖”这个词重回了大众的视野。

但其实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认知程度仍然很低,除了“恶心”、“禽兽”外很难给出更多的看法。

为什么会有“恋童癖”存在?“恋童癖”犯罪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才能真正降低不幸的发生。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影视作品中的“恋童癖”们

1、揭露“恋童癖”罪恶的《素媛》、《熔炉》

《熔炉》讲述的是一位美术老师,新入职到一所聋哑人学校。结果发现,这所学校从校长到老师,都对该校的聋哑学生实施欺凌,甚至性侵。为了拯救这群孩子们,这位老师不断曝光、起诉,辛苦奔走,却因为弱势地位、没有法律依据等原因,无疾而终。

这部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上映后,因其撕开了韩国儿童性侵的肮脏内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熔炉》促成了韩国国会对于性暴力犯罪处罚的法律修订,因此被称为“改变国家的电影”。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和《熔炉》相同,《素媛》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孩,在一次上学的途中,为一位猥琐大叔撑伞,却被无情摧残。悲剧发生后,无良媒体的大肆渲染、邻居的流言蜚语,让小女孩的一家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影片中,小女孩身心受创后,艰难的治愈之路,让无数人动容,也让更多人看清了“恋童癖”罪犯的丑恶。

《素媛》这部电影促使了韩国成立《性侵儿童惯犯化学阉割》法案,使之成为亚洲首个推行化学阉割的国家。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2、用爱情当遮羞布的《洛丽塔》

在《洛丽塔》中,有恋童癖倾向的男主亨伯特不惜一切代价,占有养女洛丽塔。他用华丽的辞藻,将自己的变态心理描绘成了“一片痴情”,骗取了很多人的同情。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亨伯特

在《洛丽塔》中,作者将亨伯特的“痴情”描写得过于真切,让不少人都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亨伯特以“爱情”之名,行苟且之事。即使受到再猛烈的批判,也照样不缺少为之辩护的人。然而,亨伯特的本质就是一个自私、虚伪、善于伪装的恶棍。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3、为“恋童癖”站台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里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在邻居家的小姑娘马蒂尔受到生命威胁时,里昂收留、救助了她。在相处的时光里,里昂教小女孩使枪,小女孩教他法语,两人关系日趋亲密,感情越发不可控制。

这部电影在影评网站豆瓣上高达9.4分,被无数人奉为经典。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我不否认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一部艺术作品也不能简单的以道德标准去粗暴审判。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其中被美化的“恋童”倾向,为“恋童癖”犯罪提供了完美辩护。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初上映时,就曾因涉嫌恋童而被一度禁演。后来导演吕克·贝松为了受众,才剪掉了片中多处“性暗示”镜头。

吕克·贝松本身也有“恋童”的倾向,片中小姑娘“蒂尔达”的原型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当时只有15岁的麦温。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恶魔在人间

1、烟台上市公司高管鲍毓明被曝性侵养女长达4年。根据其养女自述:“第一次被性侵时刚满14周岁”。

在鲍某明的说辞中,他把自己与养女的关系,比作《洛丽塔》中的男女主。他试图用这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为自己赢得原谅和同情。可是,《洛丽塔》中的男主就值得原谅吗?

在鲍毓明的事件中:

一边是中兴通讯独立董事、杰瑞集团副总裁,手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

另一边是只有14岁的少女,亲生母亲毫不关心,随意将她寄养在他人家中。

鲍毓明利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主动去诱导一个小女孩“爱上自己”,甚至是发生关系。很明显,小女孩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2、作家林奕含在年少时,被她的补习老师性侵多年,导致很早就罹患了抑郁症和精神病,16岁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曾自杀3次未果。

最后于2017年4月27日,自缢身亡。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她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其中是这样描写补习老师的:

他们拥有着狼狈不堪的内容,却用修辞和言语为自己构建了精美的形式;他们做的是天下间最龌龊的事情,却可以用最浪漫多情的语言为自己辩解。

可是,即使这位老师如此丑陋,林奕含却因为无法接受痛苦的现实,逼迫自己去“爱上”他,使丑恶的现实合理化。

在这个过程中,林奕含彻底否定了过去的自己,试图说服自己“爱上”施害者,以免于遭受更深的苦痛。但是她说服不了,最终人生信仰崩塌,选择了自杀。

“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从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恋童癖”的原罪和无奈

1、性侵未成年人就是犯罪!

“恋童癖”罪犯最常用的逃罪借口就是:我们是真心相爱,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怎么能算错呢?

可是,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不管是早慧也好、敏感也罢,她(他)很有可能因为崇拜和关心而产生爱慕,对亲近的年长者产生迷恋和悸动,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

而利用她(他)们还没有成熟的情感辨识能力,对她(他)们进行诱导,就是恶!

作为一个有基本道德观的成年人,应该懂得如何去拒绝,更有义务去拒绝!如果再多点责任感的话,应该教她(他)如何去认识自己的情感,告诉她(他)未来人生还有很多选择。

“如果一个小孩想尝试与你调情,你该装作没看见,而不是鼓励她。”——《水果硬糖》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这不仅是道德问题,在法律层面,这就是一种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老师针对这一点有详细的法律解释。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2、“恋童癖”其实是一种生理疾病

在冷门电影《头痛欲裂》中,导演从不一样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如果一个恋童癖,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从不去伤害任何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电影中,一个事业有成的26岁男青年“马库斯”,他生活习惯良好,可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是一个恋童癖。他对隔壁新搬来的小男孩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了能见到小男孩费尽心思。

他为自己感到恶心,却控制不了内心的欲望。万幸的是,他从来没有侵犯过亚瑟。

最后,马库斯的秘密被发现,他选择了自杀。

恋童癖真的罪无可赦吗?《头痛欲裂》:恋童癖的内心独白

曾经有一位网友,讲述了他身边真实“恋童癖”患者的故事:

这位患者在成长中,渐渐发现了自己会对儿童产生邪恶的想法。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告诉他,这种想法是罪恶的。

在生活中,他会避开与任何小孩的接触,更不会与他们单独相处;就算在网络上发现关于儿童的不良信息,他也会举报。

但是他心中的欲望,一直在折磨着他。最后,他选择了化学阉割,来结束这场痛苦。

“恋童癖”本身不等同于犯罪,它是一种疾病,它的成因至今也没有广泛认可的结论,目前没有任何方法治愈。

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欲望,一部分人选择放任自己,另一部分人选择克制自己。

可即使在没有犯罪的一部分人中,他们的脑子里也充满了令人不齿的邪念。他们随时都能接触到儿童,一旦与儿童接近,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变态欲。他们的内心,道德和欲望在拉扯,他们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个瞬间,败给自己最原始的欲念。他们痛苦不堪,却无处发泄;他们无意侵害,却又难以控制。

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防备他们?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是我们全社会都需要去思考的命题。


关注 「三儿大爷影娱」,专注影视作品深度解析,让你了解更多有价值、有意思的影视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