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記得上大學剛一開學的時候,我們都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小大人,來自全國各地,互不相識的人,由於某一個夢想相同或者相似,有幸相聚在一個校園裡。沒過多久,由於愛好不同,習慣不同,選擇不同,大學生活卻都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唱歌跳舞,有的人喜歡瑜伽,有的人喜歡跆拳道,武術,有的人喜歡足球,籃球,有的人喜歡攝影,畫畫,有的人喜歡做詩寫文,等等五花八門的小團體,其樂融融。

愛好不一樣,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也有一些人沒有選擇從眾,選擇了獨處。也許喜歡熱鬧的人,不能理解,感覺會很奇怪。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南森【挪】

其實不用大驚小怪,獨處是一個人的正常狀態。如果能把獨處的時光處理好,也是一門學問。

記得有一位同學,她就很喜歡獨處。但是不是性格孤僻,而是她把時間都用在了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了,閱讀是她最主要的獨處方式之一。

大學的生活豐富多彩,她依然像高中一樣從三點一線變成了四點一線。早上去餐廳吃完早飯,然後去教室早自習學習英語,上午專心聽講。

中午和同學去學校餐廳吃午飯,然後和舍友聊會兒天或者稍看一會兒電視,再午睡。下午準時上課,上完課就去圖書館,閱讀到吃晚飯,然後吃完就去自習。

週末也一樣,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是去圖書館閱讀,剛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但是人家形成習慣,大家反而很羨慕了。

之所以羨慕,是上課時她總能侃侃而談,總能馬上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時候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也很專業,沒有其他原因,都是泡圖書館的好處。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大學一開始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而畢業的時候,大家可是層次不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學四年,你在哪方面認真耕耘了,那你就在哪裡收穫了。

走上工作崗位也一樣,在單位每個人上班時間一樣,除了認真工作,就看你的業餘時間都幹什麼?

有的人喜歡經常出去應酬聚餐喝酒K歌,有的人喜歡堅持健身鍛鍊,有的人喜歡看電影電視劇,有人喜歡閱讀寫字。

喜歡應酬者收穫的是所謂的人脈好人緣,喜歡健身運動的收穫的是健康強勁的身體,喜歡追劇的人,收穫的是在八卦中永遠都有聊不完的話題。喜歡閱讀寫字的人,在跟歷史長河中的智者交流。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生活方式很多,但我最讚賞的還是獨處的生活方式,能夠很好地駕馭自己的獨處時光,才是一個的生活真正高手。

1.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治理之才無人能及。可是在出師之前諸葛亮在哪裡呢?在隆中,村野之人,過著躬耕隱居的讀書生活。

諸葛亮出師之前,除了會友,大多獨處:雲遊,就是觀書,睡大覺了。真的是過的神仙一般的日子。可是天下的形勢,諸葛亮分析的最透徹,而其還能拿出解決的方法,這才厲害呢。

獨處的人,經得起時間的沉澱,會獨處的人大多很優秀。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2.民國才女林徽因,出國遊學多年,回來時遇到國家多事之秋,依然能保持淡然從容的心態,和梁思成研究中國的古建築,做詩寫文。因為優秀,梁思成為她傾倒,徐志摩一直不能自拔,金嶽霖終身未娶。

一個人,只有你足夠優秀,才能吸引更優秀的人,而一個人的優秀大多取決於她的獨處時間。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3.林青霞,雖然混跡娛樂圈多年,但是她最讓人樂道的確實幾十年如一日獨居生活,宅在家裡看書,寫書。讓人很驚訝的是她的藏書多的驚人。

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最佳的修煉時間,也是最好的提升時間。

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4劉若英出自高幹書香門第,受家庭的薰陶,卻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餘。劉若英的優秀在於她獨特的個人魅力。在哪裡都自我的獨處與學習。

人生就是這樣,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獨處時間。

因為當你獨處的時候,容易冷靜觀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當你獨處的時候,可以靜靜的去閱讀,可以去鍛鍊,可以去發展一個愛好。獨處是最好的增值期。

作者:慈悟,此文為原創,歡迎各位小夥伴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