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的铁三角,以诗明志,报知遇之恩,替他守护北宋盛世

文|乌啼月

​话说宋仁宗时期,文人辈出,各个都是作诗赋词的高手,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少的诗词流传百世,我们有幸认识其中一小部分诗篇全依赖于学生时代的背诵,但也只是沧海一粟。除了写诗写景之外,以诗明志也是主流,让我们看看宋仁宗的铁三角,以诗明志的故事吧。


宋仁宗时的铁三角,以诗明志,报知遇之恩,替他守护北宋盛世

韩琦剧照

韩琦是宋仁宗时的重臣,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也是著名的铁三角成员之一,与范仲淹、富弼共同主导和参与了庆历改革。但是在宋神宗时却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出京,因此做下了这首诗: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点绛唇·病起恹恹》

此诗便是在解除了河北安抚使职权后,心情苦闷,痛苦而得病时所作的诗。是片中除了感慨自己病体初愈,亦是对花谢,春去的不舍与追忆,向京城方向望去,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啊,你们还好吗?还记得当初治国安民的誓言吗?

宋仁宗时的铁三角,以诗明志,报知遇之恩,替他守护北宋盛世

富弼剧照

富弼也是宋仁宗时的名臣,两度拜相,辅佐四朝。亦是庆历新政的主要参与者,富粥初入官时,便以犀利进谏著称,他不仅是改革派亦是主战派。只是宋神宗时,他同样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

亲宾何用举椒觞,已觉闲中岁月长。不学香山醉歌舞,只将吟啸敌流光。——《岁在癸丑年始七十正旦日书事 其二》

按照该诗的名称,富弼七十岁时是熙宁六年(1074年),距离他被贬已经过去5年,与亲朋好友相聚,惊觉自己已经年迈,想起宋仁宗的嘱托,不敢老去,作诗赋词以对抗时光的流逝。富弼仍然想替宋仁宗看着他留下的盛世。


宋仁宗时的铁三角,以诗明志,报知遇之恩,替他守护北宋盛世

范仲淹剧照

范仲淹要比宋仁宗、韩琦、富弼都年长十来岁,但他仍然入仕于宋仁宗时,是仁宗朝时的直言谏臣,他不畏权贵,屡屡因为得罪朝中大臣而被贬,但又常常受命于危难之中,庆历新政虽然夭折,但他仍然心怀天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岳阳楼记》

在最初学习这篇名著时,我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对君王的劝谏,但如今看来,这是范仲淹被贬的真实写照,他既在朝廷为官,亦亲眼见过百姓的苦,所以他的庆历新政是实践的结果。

宋仁宗时的铁三角,以诗明志,报知遇之恩,替他守护北宋盛世

宋仁宗剧照

​《岳阳楼记》写于范仲淹庆历新政之后,但却没有表现出一点失意,他的心里全是百姓,亦是宋仁宗。只是宋仁宗的臣太多了,而范仲淹的君只有一个。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是范仲淹本人的志向,亦是对宋仁宗知遇之恩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