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被迫自挂东南枝了。但闯王军队的纪律似乎并不怎样,手下可能看陈圆圆美艳动人,更是闻名天下的大明星,就给掳走了。吴三桂冲冠一怒叛变大明,放了清军入关,爱新觉罗福临在好叔叔多尔衮的带领下进驻北京,建立大清,并公告天下,要求所有汉人剃发易服,立国语为满语。

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事情,我们在正史和演义小说中经常能见到,但满语似乎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存在感,这是为何呢?满族人推行“剃发易服”就是为了瓦解汉人的意志,语言和文字的改变更是控制思想的利器,但对满清来说,这似乎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从顺治入关推行满语,到康熙接纳汉语,至乾隆时期满文就彻底失衡了。满语彻底失去了普及全国的可能,这其中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首先、落后无法代替先进

满清入关时满文才刚刚创立40年,与发展演化了2000多年的汉文相比,有着太多不完善的地方。1599年努尔哈赤下令创立满文,而后在建州女真推行,为满族的形成创造了基础。入关后立即宣布立满语为国语,但在推行中却麻烦不断。

满文是参考蒙古文字母创造的文字,本身就不完善,加之时间太短,就是在满族内部也不敢说完全普及了。更重要的是中华数千年的文化是由汉文记录的,满人要继承汉文化,推行科举制,就面临一个翻译问题。底蕴深厚的汉文经典,翻译成满文,味儿都变了。并且由于顺治时期要求科举考生以满文答题,结果参加科考的人就没剩几个了。

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其次、人口基数差距悬殊

满清趁大明内乱入主中原,但人口基数与汉人相比,差距太过悬殊。要推行满语,总得有人教吧,就那么多满人,还不是全都会满语,真要推行,全部满人去当老师都不一定够。中国幅员辽阔,单纯依靠满人统治全国,只怕结局只会跟蒙元帝国一样,变成短命王朝。

康熙大帝开始,大肆启用汉臣,如果因语言而放弃人才,对于帝国统治是不利的。从康熙开始,满文和汉文开始同时存在于文件中,比如君臣奏对,皇帝圣旨等。到雍正后期开始,基本日常都只用汉语奏对,基本以汉文为主了。但满文依然是有用的,懂满文的汉臣,能更多的赢得皇帝陛下的好感,在朝中更混的开,所以还是有个别汉臣把满文学的非常顺溜。

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最后、实力也确实不允许啊

“剃发易服”在当时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情绪,如果再普及满文,有可能立即就有翻车的可能。毕竟是外族入主中原,同化需要时间,只是在同化的过程中,满族人放弃了满文,自己也开始积极的学习和继承汉文化。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由汉文书写,浓缩在丰满厚重的汉字中。如果真的推行满文成功,就会出现身为炎黄子孙,却看不懂祖宗留下的遗产,像今天的韩国人一样尴尬。韩国博物馆里的文物,基本都是汉字,韩国人自己却看不懂。

满清入关,逼汉人剃发易服,满语却为何没能普及全国

满族人也不乏有见识的聪明人,在如此悬殊的文化实力之下,一定会积极的去继承融合,而非一味的同化文字。康熙皇帝开始,满人对汉文化十分推崇,积极进行汉化,到清中期开始,满语已经逐步开始从朝堂上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