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面对他人的要求无法拒绝,即使拒绝也没有底气?

今天妈妈/上司很不开心,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不好,犯了一点点错,也要自责好长时间?

如果你经常出现上述情况,那么你可能陷入了“情绪勒索”中,或者你在“情绪勒索”中求生存。

一、什么是情绪勒索?

在朱迪斯.P.西格尔写的《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到了“情绪勒索”这个概念,情绪勒索,是指以爱之名,通过要求、威胁、施压、打击、沉默等手段,在亲子、情侣、职场关系中争夺控制权,让对方就范。你可能是位遭到伤害的被所勒索者,也可能是一位勒索者,正在无意识地伤害着你所爱的人。

与平常被人指责的冷暴力不同,情绪勒索是站在,我是为你好的基础之上对你施压,有一种如果你听我的就是不识好歹的感觉,属于软暴力的一种。

它经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中,越是关系好,没有边界的关系,越是容易在情绪上互相控制,比如母亲经常把她的想法强加于我,你必须考上我指定的大学;在学校的女同学关系越好,就像连体婴儿一样,去哪都要在一起,甚至出现你只能跟我玩,我的专属玩伴,否则就是背叛了我。

1)家庭亲密关系中

在青春剧《小欢喜》中,乔英子一度被她的妈妈逼到跳河,乔英子从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母亲,一个单身妈妈,性格要强,追求完美,便把乔英子培养成一个学霸,清华是她的目标,一直以来,乔英子为了照顾“不容易”的妈妈的感受,努力扮演一个乖巧懂事的女生,最后终于在考大学的问题上,乔英子跳桥的时候说:我不是非要去南京航天,我就是想要逃离你。妈妈用自己的执念,把乔英子逼成了抑郁症,面对父母的追赶,你只能选择跳桥来逼迫。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在这个过程中,乔英子母亲不断要求女儿满足自己的要求,然后美名其曰“我是为了你好。”否则就是不听话,就是不孝的孩子,用要求,威胁态度给乔英子压力。

2)职场的上下级关系中

尤其在实习生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一般刚刚从学校出来,都会对公司的前辈毕恭毕敬,即使有时候心里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也会在遭遇批评时忍着,上司也会以给你更好的锻炼机会,摆出严师出高徒的架势做你的老师,而你也从心底认为这些没有什么错,于是公司大大小小的杂事全部都堆到了你一个人身上。有时候想要为自己打抱不平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是能做这些。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在不知不觉中,面对这样的言论开始不自信,不自觉的跟着对方的步伐,亦步亦趋的向前走。

3)爱恋关系中

小白和男朋友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自从他们在一起之后,她的男朋友就在无时不刻的要了解她的行踪,只是因为有一次小白出去和好久没有见的朋友蹦迪,被男朋友发现,是因为小白知道男朋友肯定是要吃醋的,所以刻意隐瞒了,但是也没有做出格的事情,之后一旦小白去什么地方,没有报备给男朋友,对方就会打夺命连环call,直到找到她,小白已经忍让一年了,毕竟是自己欺骗在先。她男朋友的理论是,如果你真的爱我,那就要无时无刻在乎我的感受,否则就是不爱我。抱着自己曾经的罪恶感,小白只能对男友的“无缝隙关心”表示接受,但是越来越长时间的被威胁,使得她没有经历再去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在这段关系中,双方都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是把自己的情绪变化强加在他人身上,一旦对方没有满足需求,就会造成自身的情绪波动,暗示你必须为我的情绪负责。

二、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情绪勒索”的六大特征:

1.要求,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我们都有可能被要求,有些要求是正常合理的,“情绪勒索”的要求与此不同,对方对我们的要求非常坚持,一直到我们妥协为止,甚至可以为了满足他的要求无视你的感受,步步紧逼,不择手段。

2.抵抗,面对不公平的要求,我们本能选择抵抗,一旦我们出现不舒服的情绪,遵从内心的想法,选择拒绝。

3.压力,面对被要求者的拒绝,情绪勒索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说一些:“我是为你好,如果你拒绝了你就是不领情,不知好歹。”的话,来打击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上对下的关系中,借此贬低对方,使得对方产生错觉:我的感受是不对的,不重要的。

4.威胁,实际上,当我们面对施压也没有退缩,情绪勒索者就会产生恐慌,那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利用手头的资源来威胁我们,他们擅长知道被勒索者“最在乎的事物”为何,甚至会威胁让我们失去那些“我们对害怕失去的事物。”比如你将再也得不到我的喜爱,你将失去你的工作等等。

5. 顺从,抵抗无果,面对压力和维系,为了克服自己心中的不安,只好压抑自己心中的情绪,听从情绪勒索者的要求,保住自己的安全感和工作。

6. 旧事重演。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述循环中,情绪勒索者掌握的勒索技术越来越高超,使得我们不能逃脱这段情绪战役,除非我们有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身为情绪勒索者,他们非常擅长的一件事情:贬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

三、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情绪勒索

1) 我要当好人;

那些在办公室或者某个场所的老好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不会拒绝他人,好像拒绝别人,是自己的错。拒绝了他人要比对方还要难受,认为自己是自私的,在旁人眼里也会是自私的。

纠正:拒绝他人的要求不代表拒绝了他这个人。我们要先学会满足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再尽余力帮助他人,我拒绝了你的要求不代表,是因为我没有时间心情去帮你,是我的原因,而不是因为你人不好。

2) 习惯自我怀疑;

“罪恶感很敏感,责任感也很重的人。习惯了承接他人的情绪责任,时常担心自己做的

不好,会造成别人的困扰、愧对别人。”

面对一件事情的发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我的错?”即使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做错了,也会在心里否定自己很久。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3) 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

这种人往往被称为讨好者,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敢忽略别人的任何一个细微表情,急于取悦别人,却在讨好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委屈。这样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会感觉到很压抑,会把别人的不良情绪牵扯到自己身上,怀疑是自己造成了别人的负面情绪。

4) 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上对下的关系中。”“一旦对方贬低你,或是说出“我是为你好”,你可能就会忍不住相信,然后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只为了得到对方说一句:“你做得很好。””

当对方贬低你是,你会感到自己糟糕,也就进入了情绪勒索者的圈套: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肯定你。

5)“孝顺文化与对权威的尊崇”

“你要听话,不要忤逆师长。”

“你为什么要跟爸妈作对,真的是很不孝。”

“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的磨练。”

我们深受孝顺文化的影响,对父母要做到绝对的顺从才可以被称为好孩子。一旦我们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思想,好像就背叛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四、为什么无法逃脱情绪勒索

面对这些满足他人要求,照顾他人情绪的事情,我们已经厌倦,但是迟迟走不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我价值感低,我不如他人,所以我要忽略或者降低我的需求满足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喜爱。

自我价值感低落以及原因

1.追求“客观的成功”,与外在的肯定评价

(尤其是对于权威的评价)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标准。

对你而言,你的人生中,自己的情绪、感受不是最重要的;能获得别人的肯定与爱,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我自己可以定义我自己。

很多时候,是将过往童年时大人对我们说的话,包括父母、老师等,内化成我们内心的语言。

2.童年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父母是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看法的重要环节,我们与每个人的相处方式都是我们与父母互动的投射。

一个刚刚可以走路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三种父母会有三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关于孩子跌倒的三种策略:1)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只是因为没有走稳而造成的伤害。向孩子暗示:“我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比任何事都重要。”2)指责孩子没有走好,“谁叫你这么不小心。你会跌倒,是你的错。”自我责备、自我要求的完美主义者。3)急切的询问“你有被摔疼吗?这石头坏坏。”把跌倒的重点放在石头上。孩子学会推卸责任,容易成为妈宝。

卑微背后的逻辑丨你为什么永远在讨好

3.文化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1)听话你才是个好孩子。我们不被鼓励独立思考,重视自我感受,我们被教育成,按照别人的需求去做,才是对的,才是被允许的。我们不相信与他人不同的真实自我,是重要的。

也许在过往经验里,你没有机会当一个“不够听话”的孩子,但是现在已经长大的你,要给自己勇气和机会,让自己摆脱应该要当听话的孩子的价值观,更多的展现自己。

真实的我是值得被尊重的。

2)你应该“总是要更好”

永远不够的体色文化,我们被要求应该自省,一直挑错,直到无可挑剔。

因为急于摆脱匮乏感,我们习惯于比较。

3)你不应该犯错,你需要完美

4)权威,永远是对的

权威有资格决定我们的价值。到了职场,上司、老板与主管,成为我们的另一个“权威”,他们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做的对不对。

我们需要很大的力气去“美化”权威者对我们的伤害和不尊重,借此让受伤的自我可以感觉好一点。

试着稳稳自己“我总是担心自己对不起别人,但是我们对得起自己吗?”

五、唯有提升自我价值感,才是让你能够不再深陷“情绪勒索”的护身符。

你总觉得以上的情况就是说的是你,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一步步摆脱人际关系中这样的困扰呢?

请你牢记以下几句话并实践它:

我的存在,就是我的价值所在,我并不需要费力去证明什么,做到什么。我的存在,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就是:对自己,完全的接纳。

如果你受够这样的情绪压抑,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1. 练习重视自己的感受。当你总是把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时候,他人也可能在你的“好配合”中,忽略了重视你的需求和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被看到,然后满足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展现对这个世界与他人的信任。

在不侵犯、伤害他人权益的基础下,去重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是看到自己价值与内在需求的方式。

2. 学习了解自己

在以往的长期压抑自我感受中,你已经习惯性的自动化地压抑、淡化,忽略那些不舒服的感受。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因为你把它压抑在角落太久了,试着练习“把自己找回来”的感受。

从日常小事做起:面对这种让自己有一丝丝不舒服的地方,静下来问问自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我怎么会感觉不舒服呢?在小事中不断的拉回自己的感觉。

3. 学会自我接纳

试着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吧!

“这就是我,我愿意接纳我自己的每一个部分,因为这就是我。”

4. 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拉起你的边界。

除了让我们看到自己,也练习让别人看到我们。当我们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时,别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让别人有机会看到你,了解你的感受与需求,然后,学着理解接纳你。

这并不是仅仅在捍卫你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展现对这个世界与他人的信任,相信对面的这个人是重视我的,所以我表达时,也代表我愿意相信你愿意尊重我的感受,尊重我这个人。

5. 尊重别人的感受

面对身边人的情绪,我们会采取一些策略:讨好。逃避。说服。愤怒。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尊重别人的情绪是把他的情绪还给他。

习惯承担他人情绪责任,没有意识到“他人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

6.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为自己做主

你或许可以使用很糟糕的态度对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响。因为,你的情绪,是你的责任;而我的情绪,当然也是我自己的责任。

作者:95年学心理学的姑娘,当写作遇上心理学,当我遇到你,两者都很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