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宋朝真宗年间,宋朝和辽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争—澶渊之战。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下《澶渊之盟》结束,盟约的签订使得宋辽双方之后再也没有爆发过大的战争。让两个国家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修生养息。

但是在澶渊之盟还未签订的时候,辽国就已经攻下了河北,正在突袭河南。这对辽国来说是一个大好的局势,因为他们已经进攻到宋朝的腹地了。但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辽国为什么会选择和宋朝议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宋真宗御驾亲征的缘故么?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辽国为何选择议和

在真宗还没有御驾亲征的时候,辽国已经占据了宋朝的河北,正在突袭河南。这个时候的辽国已经逼迫到了宋朝的腹地,如果再往前进攻的话,那么就已经攻陷了宋朝的半壁江山。所以形式上猛地一看的确是辽国占据了优势,但是仔细分析并不是这样。

首先真宗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来,极大地鼓舞了宋朝军民的士气,遏制住了辽国的攻势。使得辽国无法再向前推进,不得不选择议和,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刚才也说过,现在的形式看似是辽国占据了上分,但是这只是看似。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因为辽国把战线拉得那么长,补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就是辽国进攻得太过深入,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占领后方的土地。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切断了后方城镇与宋朝的联系,但是同时后方城镇也切断了他们与辽国国内的联系。

所以他们也担心,他们担心万一真宗决定破罐子破摔。让那些人调转马头直奔辽国,那么辽国能不能抵挡得住。这一点是他们很担心的,因为他们出征带走了辽国的大部分兵力。而且辽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事人,因为萧太后和皇帝都跟着军队出征了。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宋朝边疆的将领

宋朝镇守边疆的将领,一个个的都是狠人。所以说如果让他们反攻辽国,那么这些人一定不会含糊。这些人中有张凝、田敏、杨延昭、高继勋、王超等等。虽然这些人有的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是并不能因此小看他们。

张凝他曾多次击败辽军,让辽军闻名胆寒。田敏更是强人,他麾下的静塞军是北宋首屈一指的骑兵。与契丹骑兵多次战斗,未尝败绩。并且在这次战争之中夜袭契丹中军大帐,逼得辽国不得不全军开拔,转向别处。

北宋的静塞军、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女真的铁浮屠、蒙古重甲铁骑是并称于世的五大铁骑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杨延昭大家应该都熟悉,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实在是太出名了。但是在历史上杨延昭是杨业长子,并非六子。在这场战争之中杨延昭与高继勋前后夹击辽军,辽军死伤近万人。另外还有王超,他在定州还率领着十五万精锐军组成的定州大阵。

这些都是让辽国感到威胁的因素,因为他们这些人实在是太强了。更何况辽国真正的主事人萧太后在出征之前就制定了议和的可能,因为这毕竟带走了辽国的大部分军力。辽国内部已经是空虚的了,更何况前期辽国还被打击得不轻。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辽国真的想要议和么

辽国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想要议和的,他在给真宗送议和书信的同时都没有停止进攻的脚步。辽国在真宗送出书信后,就派兵去攻打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因为如果瀛州丢了,那么宋辽和谈的局面就不存在了。

但是辽军却万万没有想到在瀛州他们栽了一个大跟头。他们很重视瀛州,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辽军攻打瀛州集中了辽国的全部军队。他们甚至放下了让他们引以为傲的马匹,开始学着像汉人那样攻城。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其实瀛州的兵力很弱,只有少量的厢兵和州兵。但是万幸的是在辽军围城之前,冀州和贝州两个地方的援军赶到,让瀛州的兵力得到补充。之后的瀛州才能坚持住辽军的大军围困。并且让辽军付出了死亡三余人的惨痛代价。

之后辽军又转头进攻大名府,但是在大名府里面驻扎的是大名鼎鼎的天雄军,所以他们在大名府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但是他们却转头进攻了和大名府互为掎角之势的子城池德清军,并且屠光了德清军城里面的士兵和百姓。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结论

所以辽国根本就没有想着和宋朝和谈,这一切不过都是他们打的一个幌子而已。毕竟他们在出征之前辽国的萧太后就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胜就打,不胜就和谈。如果不是宋朝军队的拼死抵抗,再加上那个时候宋朝抗辽名将较多,那么辽国绝对不会轻易和谈的。

而且在澶州城外,辽军主帅箫挞凛被床子弩给射死了,这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辽军孤军深入,后无援兵。前有真宗的亲征大军,后有宿敌张凝、田敏、杨延昭等人,外加十五万精锐军的定军大阵。

澶渊之战辽国占据大好局势,为何选择议和,是因为真宗御驾亲征么


所以辽国能支撑到现在完全是因为辽国的太后、皇帝和萧挞凛在,而且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萧挞凛在军中的威望。但是现在的萧挞凛死了,辽军没了精神上的支柱,所以不得不求和。如果再打下去,那么这些辽军可能真的要全部覆灭了。对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参考资料:《宋史▪真宗本纪》、《宋史▪张凝传》、《宋史▪孙全照传》、《辽史▪萧挞凛传》、《辽史▪列传▪卷一▪后妃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