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文 | 南佩

愛,也是一種能力,也需要技巧。

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騰訊問卷曾經做了68119人的有效調查,發現60.2%的男人和38.1%的女人曾經出過軌。

也就是說每3個丈夫、7.5個妻子就有一個曾出軌。

歷史學家伊麗莎白.阿伯特在自己的作品裡,記錄了古往今來的婚外戀,光是名人故事,就寫了足足50萬字。

《愛、慾望、出軌的哲學》一書的兩個作者,蒐集了很多哲學大師的情慾主張。

最終他們得出一個道理:

無論在哪一個社會階層、何種教育程度,無論當時流行何種道德、宗教或法律規範,總會有人出軌,人類史就是一部出軌史。

有人選擇肉體出軌,有人則會選擇精神出軌。

在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之間,男人更喜歡肉體出軌,而女性更喜歡精神出軌。

原因很簡單:對於男性來講,性愛是分離的;對於女性來講,更多的是因愛而性。

關於出軌,有一組來自美聯社的數據:

假如可以永遠不會被發現,有74%的男性表示一定會出軌,68%的女性表示一定會出軌。

當然也有一個值得深思的數據:

在婚外情被戳破之後,有31%的婚姻持續了下來

這也說明了即使婚姻當中另一半會出軌,但最終還是會選擇迴歸自己的家庭。

這也正是那句老話:男人出軌,正房與小三之戰,勝利者永遠是正房。

因為男人的歸屬感永遠在他的第一個家庭裡,他最終需要有歸屬,但也需要帶有穩定性的歸屬,所以多半男人最終都會選擇回家。

電影《廊橋遺夢》中的男女主角,婚後再次重逢,一個眼神變回到了當初那股子的愛戀當中,但最後男主問她是否願意和他走的時候,女主遲疑了。

她說的那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理查德將永遠無法接受這結果,這會很傷他的心,他一生沒害人,不該有此遭遇。”

那麼既然大家都明白出軌到最後也未必有好的結局,那為什麼還要越雷池呢?

這就要從出軌的本質說起了,出軌的本質是什麼?

是刺激、新奇、探索、滿足?都不是,出軌的本質或許只是“人性”。

我給大家列舉四個名人的故事:

第一個是“郭沫若”

這位文學大師一生有三位妻子、一位情人,然而卻毫無責任感可言。為了自己的興趣和事業,對這些女人始亂終棄。

最後這四個女人中,兩個女人上吊自殺,對他懷恨終身。他有十幾位子女,但大多拒絕認他做父親。

郭沫若晚年孤獨一人,淒涼至極。

第二個是“老舍”

老舍年輕時家境貧困,一位劉姓善人資助了這對孤兒寡母,甚至送老舍出國讀書。

老舍愛上了劉善人的女兒,可等他學成歸來後,這位大善人家道中落,他的女兒去做了最下等的暗娼。

這個沒有故事的故事成為老舍心裡舍不去的痛,直到34歲才通過朋友介紹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是從事文化工作,在困難時期也非常支持老舍。

按理說這種關係也算很理想了,但老舍對婚姻始終缺少熱情,寥寥幾篇寫給妻子的文章,也只見出於情理的愧疚,不見一點內心深處的波瀾。

在西南聯大時,他曾遇到一位紅顏知己,但被妻子捉住,最終他也沒敢像郭沫若那般拋家棄子。

在旁人看來,這也許還算一對不錯的夫妻,卻不知等“文革”來臨時,妻子竟然發表大字報揭發老舍。

老舍經不住折磨和打擊,最後自沉太平湖而死。

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第三個是“沈從文”

來自鄉下的沈從文,對大家閨秀張兆一見鍾情。後來在胡適等大佬的撮合下結為連理。

但兩人在婚後,因為背景太過懸殊,屢生分歧,一度分居。

後經歷解放後的數次清算後,兩人的感情終於還是佔了上風。

張兆對沈從文可謂盡責,但對他的不理解,也一樣持續到了人生盡頭。

直到丈夫死後,她才赫然發現兩人感情之深,在丈夫墓碑上引用鐫刻了一句話:

“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

這十六個字濃縮了沈從文的一生。

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第四個是“錢鍾書”

錢鍾書和楊絳的故事,大家都已耳熟能詳。

他們的故事與現在大家所流傳的沒什麼太大差別,唯一印象深刻的是:

兩人在五七幹校受教育時,依然把彼此保護得非常周全。夫妻倆甚至在和別人起衝突時,為了保護對方,還幹過揪人頭髮、扇人耳光之事。

這個細節,依然讓我覺得他們愛的純粹。

這份愛無關學識興趣,甚至和名節面子無關,真正做到了惘論世人,只求本心。


中國出軌率曝光,我們是如何失去婚姻的


這四個人身上分別代表了對待感情的不同態度:

郭沫若的婚姻沒有道德,所以他的下場最淒涼;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無感情,在平日裡也許還能支撐,但是遇到重大難關,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會互相損害而尋求自保;

沈從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但缺少理解,這樣的婚姻穩定,但可能缺少樂趣或者充滿不甘;

錢鍾書的婚姻才真正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與樂趣,所以他們成為了彼此的靈魂伴侶,代表了愛情最美好的部分。

一輩子很長,長的超乎你的想象。你要選擇的人,僅有愛的成分是不夠的、僅有責任的成分也是欠缺的,唯有相互包容、相互接納、願意在對方需要彼此的時候你願意展開你的懷抱去鼓勵他的人。

我不求所有人都達到錢鍾書與楊絳的那種境界,但至少也要學習沈從文,把感情與道德牢牢抓住。

婚姻說到底就是原則問題,人一輩子七八十年,想沒有點變故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你心中量準了道德與感情的刻度後,你就不會偏離的太多。

因為你還有想見到的人,還有沒盡完的責任。當一個人有這種信念與信仰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很巨大的。

根據調查顯示:與第三者結婚後又離婚的是離婚族中最高的一類人群,且比例為其他離婚率的81倍。

當一些人幼稚地把婚外情的“浪漫”色彩恆定到新的婚姻生活後,原來回避的平凡而又具體的生活很快就磨去了雙方的神秘浪漫色彩。

大家恍然發現,雙方嘔心建立的“新世界”,與原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砸碎的“舊世界”竟相差無幾,此時已精疲力竭的人們再也無心維繫這個“新世界”,導致離婚成為必然。

世界婚姻最久保持者、結婚78年的格溫太太說過一句話: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

婚姻不是換冰箱,不是這個人不合適,換下一個就不會出現問題。

而是當出現問題時,最應該做的是去找到問題的根源,如果只需要換個零件就可以恢復它的功能,那就不需要捨棄它。

因為當你選擇換新時,你要考慮它是否會用的住。其次要考慮會不會出現上一次的問題。

性學專家從性學的角度解釋過“婚外情”這個問題:

性本身除具備繁殖功能和極大的愉悅性外,也具有一定的喜新厭舊性,這是絕大多數的本能,人也不例外。

只是由於人類受到家庭倫理道德、社會文化習俗的制約,使得性愛賦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專一性。

但是這種行為其實迴避了生活的全景,既沒有柴米油鹽、又不用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甚至也不是真實的性愛。

婚姻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經營的一項事業,互相交流、調適夫妻生活,才能保證婚姻美滿和堅固。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記時常給彼此“打磨”,就像你心愛的物品那樣,你要時常護理它,這樣攜手你才會覺得更舒適。

我也時常在想,到底兩個人要戀愛到什麼程度,婚姻才是穩定的呢?

後來在一次節目上看到孟非說的一段話我明白了:

他說要“習慣”,習慣是一個非常可貴的東西。我們太容易喜歡一個異性了,真的。

我看到一個女孩或者男孩我就會喜歡,我轉臉第二天看到另外一個女孩或者男孩我可能更喜歡。

這個是骨子裡的東西,人性它是克服不了的。

可貴的是什麼,當我和她相處,我們有了感情之後,她和我在一起成為了一種習慣,當我已經離不開這種習慣的時候,那個時候婚姻才是穩定的。

很多僅僅是因為愛情進入的婚姻,很快會在瑣碎的、無聊的、家常的生活中把那個愛消失殆盡。

但是,當你們的愛情變成了一種習慣,雙方都習慣了對方,而再也很難習慣別人的時候,那個時候婚姻最安全且能夠相對長久。

就像沈從文那樣緊緊抓住感情與道德兩條線,就不會偏差太多。

昨天我看了一個作者在公號裡的文章,大意是他過去的老闆今年五十好幾了,離過婚。後來與一位比她小十幾歲的人再婚了。

每天下班回去市場買菜回家,即使有必要的應酬也只是小酌幾杯,從不去參與下一場活動。

有一天作者好奇就問了這位老闆,國內很少有人像您這樣每天按時回家,即使參與應酬也懂得適可而止。

這位老闆只說了一句“男人要懂得控制慾望。”家庭永遠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在尋覓婚姻的意義是什麼,或許是:

在漫漫人生中願意與你一起無聊的人;在你寂寞時願意陪在你身邊的人;當你人生低谷時願意鼓勵你的人。

其實多數婚姻的破滅都是因為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你猶豫不決、你迷了眼,都是因為貪念。

當一個男人在人生低谷期時,又失去了家庭,那才是最悲涼的。

那些自斷後路的人大有人在,但我想告訴你們一個家庭的意義遠不止吃飯睡覺那樣簡單,它更是一種凝聚力、甚至永遠是你絕處逢生的地方。

就像很多商業大佬,叱吒商場多年,可最終你問他們人生心得的時候,他們會告訴你“家庭大於一切”。

人到中年,那些大場面酒局真的不重要,紅燈酒綠喧鬧繁華你也不過是一個看客,千萬莫入局。

周恩來在情書裡曾給妻子鄧穎超寫過這樣一段情話:

周恩來:你的信,太過官方,都不說想我。

鄧穎超:總理是大忙人,哪有時間來想我。

周恩來:閒人怎麼知道,忙人多想閒人。望你珍攝,吻你萬千。

鄧穎超: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我這一生都是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

---周恩來

年輕時候的愛情鮮豔欲滴,年老時候的愛情樸素無華。我們坦然去接受不同時段的愛情的樣子,但最重要的有一點不能變,愛情的本質就是不離不棄。

公號:南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