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1905電影網專稿從昨晚開始,你是不是突然發現,“後浪”成為了比“年輕人”更適合你的形容詞?一波又一波的浪花推動著文明的巨河奔流不斷。的的確確,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當下的年輕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電影一直記錄著後浪的奔湧。從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再到如今新時代裡有知識有見識,有夢想有行動的年輕人們。電影裡的他們青春熱血,朝氣蓬勃。作家王蒙在《青春萬歲》裡熱烈地歌頌著青年們的美好——眼淚,歡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五四精神傳遞101年 新時代裡繼續閃耀

青年人自五四運動以來,就一直以自己的熱血與青春推動著歷史的進步。青年人也與這種進步一同成長,肩負起都對這個國家的歷史責任,塑造起具有時代光芒的民族精神。

五四運動在《建黨偉業》中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現。《建黨偉業》堪稱一部青春勵志片,展現的便是幾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從火燒趙家樓到北大李大釗的演講,千餘名群眾演員一同還原了歷史上這一學生愛國運動的浩大聲勢。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電影裡的這一段落,是肩負國民未來的青年人對時代發出的最真實有力的聲音。敢於追求真理的熱血和行動,是青年對良知和責任許下的承諾。銀幕上,人們看到文化精英杜鵑啼血的演講,青年學生義無反顧的對抗,仿若穿越時空。

青年人希望穿越風雨,共同守望國家走向復興的希冀也感染著已非青年的人們。電影《我的1919》,就以巴黎和會與外交官顧維鈞為主題,展現出五四精神誕生的必然。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近代史上,一句“弱國無外交”成為了多少革命先輩的痛。西方列強企圖重新劃分中國勢力範圍的巴黎和會成為了五四運動的導火索。陳道明扮演的巴黎和會全權代表顧維鈞,便在國內浩大的群眾呼聲中感受到了自己責任的重大。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一個外交代表的職責,便是完成祖國給予的任務。但在那個時代裡,當廣大人民的意願和政府的命令相違背時,他該如何選擇。電影中的顧維鈞在會議上沉痛地說出了這樣的臺詞:“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

“弱國無外交”這句話在這個和平年代更需要常響耳畔。居安思危,祖國才能愈發強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偉大的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更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電影中的時代青年 是銀幕上最動容的時刻

從1919年5月4日湧上街頭的學生,到2019年國慶閱兵上的青年力量,我們也許不能同一代代青年人共同經歷這些歷史瞬間,但電影卻能讓百年的青春在銀幕裡呼嘯而過。這些橫跨100年的青春故事裡,每個人都曾擁有青春,每個人都曾為時代添上一段華章。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導演李芳芳把清華大學校歌中的這句拍成了電影《無問西東》,講述的便是幾代青年人求索、奉獻、犧牲、敬業的故事。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電影裡,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生活在抗戰年代,體強智健,心懷國家大義,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中國青年。電影裡,成為戰鬥機駕駛員的他在戰場上為了戰友們能回家,毅然撞機敵機,犧牲時他微笑著說了一句“媽媽,對不住了。”難免讓觀眾的眼淚溢滿眼眶。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一位學子,在抗戰時期為了民族的未來志願從軍,最終為國犧牲。這更是說明了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負重前行。

當40年代的青年人用熱血換來50年代的新中國時,19歲的王蒙寫下了《青春萬歲》。“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在序詩裡,王蒙對嶄新的世界顯得熱烈而激情。

記憶中青春的美 那是青春吐芳華

青年學生們經歷了從舊社會到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後,新中國的百廢俱興、萬象更新讓這一代年輕人充滿了希望、朝氣和信念。

1983年,黃蜀芹導演將這部小說搬上了銀幕,曾經念過女中的她對小說描寫的環境、人物相當有感觸,也因此將50年代青年人的單純、朝氣表現的淋漓盡致。電影選擇的幾位女演員都帶著時代的痕跡,臉上洋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篝火晚會、新年聯歡、跳舞、滑冰、演講,《青春萬歲》裡的生活帶著最純粹的熱切美好。“我們快畢業了。”“祝你們奔向生活。”這也是當今電影裡不會再出現的對話,但恰恰就是那個年代裡對生活簡單卻充滿熱愛的暢想。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歌手蔡國慶也在《青春萬歲》中飾演了一個角色。那時的他剛剛16歲。回憶起這部電影,蔡國慶說自己受父親的影響很深:“爸爸那一代人對新中國充滿著理想信念和希望,深深影響了我。”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改革開放後的青年人 繼承五四精神奮進新時代

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樣也是對青春時代的懷念。但和之前的電影不同,《致青春》開啟的則是當下時代對自己青春時光的留戀。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這些成長於90年代的人所經歷的青春,是青蔥校園裡的無憂年華,也是朋友情深共同面對痛心的愛戀。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致青春》裡充滿的,是表達自我,敢愛敢恨的年輕人。所以電影裡才敢出現這樣的臺詞:“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追憶青春之美的片子很多,但這一部,卻告訴了你青春的成長裡也包裹著痛。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但如果只是一味感慨青春的美和流逝,那青春並沒有什麼值得懷念的地方。韶華不為少年留。青春的美好正是因為我們在這段時光裡努力奮鬥。《中國合夥人》展現的就是這樣一個激昂向上的青春。

《中國合夥人》展現的是三個年輕大學生從相遇到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它承載的,恰恰就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蓬勃起飛,高速發展時的時代面貌。在這樣的底色上,電影盡情勾勒了那一代青年人的熱血、夢想和友誼。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這部電影也讓當下的青春片跳脫出了校園、戀愛的侷限,而真正探討了青春的意義,將大好的時光放在了實現人生價值為理想奮鬥的主題上。

陳可辛在這部電影裡想講述的,便是一代青年人,作為時代的揚帆者,如何順著浪潮遠航,成為了掌舵人,最後又成為了乘客。每一個青年都會老去,但每一代青年都會有人選擇奮鬥,最終才擔得起“青春無悔”這四個沉甸甸的字。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而在進入新時代後,又有一部部電影見證著當代青年人的覺醒、責任與擔當。陳凱歌拍攝的《我和我的祖國》中的章節《白晝流星》裡,就表現的是兩個草原青年的覺醒。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扶貧先扶志,電影裡劉昊然與陳飛宇的轉變,便是意識到了自己生在一片偉大的土地,“白晝流星”不是傳說,而是中國人努力奮鬥的結晶。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同樣是《我和我的祖國》中,文牧野則是以青年人之眼,去觀察這個時代的青年人。取材自2019年國慶閱兵的真實人物故事,《護航》則表現了當下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中國以深厚的底蘊護佑著一代代的青年人,如今,則輪到青年人護送著中國以青春之姿踏上國際舞臺。今日之青年,是奮進的青年,今日之中國,是青春之中國。

不管前浪後浪,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才是年輕人

這些銀幕上留下的一幀幀青春影像,見證著一代代青年人的面貌變遷。青春不是浪潮,青年人也不是“後浪”。稱得上浪潮二字的,是時代;更像是後浪的,是發展。青年人應該成為踏在浪尖上的一代人,順勢而為,投身時代。今天,對五四運動最好的紀念,就是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放射新的光芒。以青春之姿,奮鬥之志,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