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学习《传习录》?

阳明悟行学宫


要有大量跟自己关系亲密的周围人,或自己不得不愉快享受的困顿挫折,甚至巨多让人绝望的绝境,当然还有成功的经历,大起大落的过程,你看才知道,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事上炼,不动如山等传习录中的核心思想,顺之和逆之境遇差别是一个在天上,一个慢慢入地狱,一个人生逐渐上行,一个人生慢慢下行,一个认知不断提升,一个认知慢慢归零甚至为负,一个走顺天道人道人生新高峰,一个逆天道人道人生低谷,一个人生就像开挂,一个人生如同僵尸,你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会拼命上涨。

要有现实阅历支撑,学习传习录的才能入味,没阅历支撑,还不如洗洗睡了。


一生最服王阳明


学习者传习录》首先要了解阳明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经历了什么?他有着怎样的传奇般的一生,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王阳明(公元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浙江余姚人。他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治武功,成就斐然。在思想方面,他集心学之大成,开创姚记学派,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对后世产生了有极大的影响。其思想远播日本、朝鲜等地。由其门人弟子辑录平日对话、语录、书信而成的《传习录》更成为儒学经典。

学习《传习录》,第一先了解王阳明其人。

第二了理王阳明的思想核心

“心学”的核心概念自然是“心”,如何重建心体、发现本心,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问题,这决定了王阳明l心学向内探求的特质。理解“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产眼于这一核心。

第三用心品读《传习录》的每一篇、每一节,顺习其中所涉猎的先贤经典,才能对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核心,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视界行旅


阳明心学是导人强大内心、光明阳知的学说,属于儒家思想体系,最大作用是搭建了一条通往圣人的道路。阳明心学区别于佛、道最大的不同是强调世上练,即在实践中不断光明自己的良知。阳明先生强调:世人皆可以为圣人,其出发点便是人人皆有良知,如果在世上练上下足功夫,使良知光明,无论职务高低、贫穷宝贵、聪明愚钝,都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所以,阳明心学重点是在践行,而不是学习,一说“学习”心学,那便是错的。对于《传习录》也是如此。《传习录》的本质是“术”,是阳明先生开导教育他的弟子去除障念、光明良知的语录。由于阳明先生精通儒道佛,少不了引经据典,但这只是辅助用来表达观点而已,是末,学习要究其本,不可乱了轻重。

提问者称,《传习录》博大精深,需要参阅儒、佛、道三家不少经典,以“儒门通中华国学大观园”来进行定位,这是作学问的办法,是把心学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所以要理清脉络、划分篇章、找准来源。但反过来讲,如此学习,故然将《传习录》倒背如流,就真正能理解掌握运用心学,就会如同阳明先生一样成为“真三不朽”吗?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之所以不行,那是因为阳明先生的心学不是寻禅问道,而是要光明内心,然后根据良知的指引去齐家、治国、平天下。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从来都是以天下、百姓为首要,哪怕是他最看重的讲学传道,也都是在排在此之后,这才是先生的使命和担当。

所以,对于心学,先得入门,重在遵循阳明先生指明的道路去践行,而不是在辞章方面下功夫,并且阳明先生后来也坦言自己在辞章之学方面错下了很多功夫。

因此,从作用和意义上讲,《传习录》更像是一个行为指南,是静坐与事上练过程中的路标和向导。要使《传习录》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自己遵从良知的指引先动起来、先走起来,万万不可皓首穷经去做一个虚假的心学学者,那便是完全走到了心学的背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