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电影《步履不停》,是著名日本导演枝裕和的经典作品之一,此电影改编自是枝裕和亲撰的同名小说,这也源自是枝裕和的部分真实经历,是为怀念自己母亲所作。

是枝裕和在《知日》杂志上说过:“《步履不停》是迄今为止我拍过的电影中个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亲的去世让我太悲伤了,需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悼念她,否则人生无法继续。”

此片荣获2009年蓝丝带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2008年报知电影和2009年电影旬报最佳女配角、2009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2008年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影片。

《步履不停》在我国也获得好评,在豆瓣获得了8.8的高分,一直居于推荐榜单。

不仅因为《步履不停》的情感让人温暖,更是因为其家庭文化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因此更能获得人们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是枝裕和很擅长通过家庭里平淡的场景,来表达深沉的感情。《步履不停》也同样是此风格,影片里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压抑和内心纠葛,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表现出来,而在细微处,又看见彼此藏着的互相关爱的情感。家人的情感被默默传递。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电影《步履不停》海报

横山良多第一次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继子,一同返回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这看似平凡的一天,一家人温馨和谐,但是欢笑背后,每个人都带着点小心翼翼,因为不小心提起大哥纯平的话题,就会感到一阵压抑。

大哥纯平并未直接出现在电影里,但却一直”存在“,不能忽视,因为他是家庭纠结的源头。在大家的言语中,可以拼出大哥的故事。

大哥从小就很优秀,是家里的骄傲,父亲更是期待大哥从医学院毕业后继承医生职业,将自己的小诊所交给他。但是大哥却在毕业前,为了救一个落入海中的少年被溺死。这一事故的发生,深深影响着这个家庭。

一 各自的心结

1 被忽视的横山良多

因为有个各方面都太过优秀的哥哥,所以良多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不被大家关注和了解。有了哥哥的对比,良多再努力也始终差强人意,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尤其是父亲。

叛逆的良多,并没有学医,拒绝选择父亲所希望的医生职业。独自在外工作,每次回老家都是匆匆往返。

虽然良多已经长大,但内心还是有着被忽视的委屈,被拿来与大哥做比较的压力,同时又渴望得到大家,尤其是父亲的认可。

良多竭力想证明自己也是成功的,偏偏工作不尽如人意,40岁才结婚,妻子曾是寡妇还带着孩子,有时还需要妻子养家,人生怎么也说不上成功。

在这样别扭的心态下,良多第一次带着妻儿回到老家。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2 固执的父母

与大多数家庭类似,父亲古板严肃,一心只管自己的工作,母亲和蔼而唠叨,承担家里的家务,照顾一大家人。

原本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大哥不在了,父亲一直希望小儿子良多继承自己的小诊所,但是与小儿子之间又有隔阂,并不亲密。父亲在阁楼上,与良多的继子聊天,希望他能够学医,引起良多的不满,不希望父亲影响孩子的选择。

大哥的逝世,除了感情的伤痛,父亲还倍觉遗憾,因为无人继承自己的医生工作。

母亲看似一切正常,但其实伤痛最大,只是她将一切埋藏得很好。母亲很早就发现了父亲早期的一段婚外情,从未对人提起;长子的离世,又给了她深深的打击,这双重的心理伤痛,既无人可说,无处可诉。

母亲固执的要求那个被大哥救起的孩子,继续明年再来拜祭大哥,要用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都记住大哥,即使每个人都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良多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做,母亲说:如果没有人可以恨,我会感觉更难过。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剧照

3 被救起的那个孩子

大哥当年舍命救起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每年忌日都会来拜祭大哥。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只有几个镜头,但是他“背负”着很多。不仅背负着大哥以性命相救的恩情,还有横山一家人的不平,自己无能为力的愧疚……他已经背负着这些15年了,而且还越来越重,无法解脱。

因为这个孩子一切都很平庸,肥胖,无能。这让父亲和母亲更加心有遗憾和不甘,无法接受自己出色优秀的儿子,救起的孩子是这样的人。

而良多在看到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后,不禁想起自己,40岁的自己也是平庸的,是不是在外人眼里自己也是这般可笑和无能。

我们无法评价生命是否等价,无法评价哥哥的行为是否值得,也无法知道被救起的孩子,心理是怎样的感受,但是大家都困在过往里。

除了日子向前翻过,但是这几个人没有什么改变,在若无其事的外表下,都藏着自己才懂的伤痛,大家也不寻求安慰,放任伤痛不管,就这样日复一日。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剧照

二 步履不停的人生

1 横山这一家,一直被困在过去,停滞不前。父亲的遗憾,母亲的伤痛,良多的曾经,一直困扰着他们。曾经的伤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稀释。

但时间从未停下脚步,也不因谁而停留。

这步履不停,是劝慰,因为时间带来的变化,即使不愿意,也会被动地接受它。

小镇上建起了医院,父亲的小诊所会随着时间推移被遗忘。母亲终于正视心底的伤痛,而良多不经意间发现,房子越来越破旧,父亲母亲也都老了。

“我第一次感觉到父母不可能永远都像以前一样。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即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有做。”

2 良多学着和继子相处,与妻子继子也在互相磨合中逐渐变成亲密的一家人,父亲与良多放下过去的执着,悄然和解,父亲母亲也接受了良多的妻子和孩子。

时间流逝,每个人都在学着和过去和解,放下过往。

这步履不停,是指人生总会前行,时间会消融一切。

3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条不可回头的路,最会都会奔向死亡的终点。

良多最后也没能陪父亲去看一场球赛,没能开车带母亲去购物。良多和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又带着女儿,一家人重复走着老家那条路。人生就是一个循环。

这步履不停,不仅指人,也指生活,还包括时间,人生不可停留,不要停留,一直朝前走。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过往,与时间讲和

三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是枝裕和在《知日》杂志上说过:“《步履不停》是迄今为止我拍过的电影中个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亲的去世让我太悲伤了,需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悼念她,否则人生无法继续。”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是是枝裕和最想说的吧。

在原小说中,其情感的表达更细腻,还有一些情节被删改。电影里没表现的,是父亲老去后,对父亲的情感,对母亲卧病在床的回忆,还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痛。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有很多无力和无奈的时候,但还是要继续前行。

虽然这个故事背景有点哀伤,但是在细节里,又看到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对方。家庭的温情,包容着生活背后的无奈和哀伤,将看似松散的彼此,实则粘合在一起,互相给予温暖和前行的力量!

在是枝裕和的故事里,能看到生活的真实样子,用最普通的日常,表现家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夫妻、父子、婆媳等,虽然有摩擦,但是也有温情。

是枝裕和用故事和经历带给我们一些温暖,让我们回视自己的家庭。

人生,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尽力过好每一天, 珍惜对待身边的人。因为,人生,总有一些来不及,尽力不要让自己有遗憾的机会。

在无力和无奈的时候,仍然记得向前走,人生的步履不要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