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電影《步履不停》,是著名日本導演枝裕和的經典作品之一,此電影改編自是枝裕和親撰的同名小說,這也源自是枝裕和的部分真實經歷,是為懷念自己母親所作。

是枝裕和在《知日》雜誌上說過:“《步履不停》是迄今為止我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親的去世讓我太悲傷了,需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悼念她,否則人生無法繼續。”

此片榮獲2009年藍絲帶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配角獎、2008年報知電影和2009年電影旬報最佳女配角、2009年每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2008年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最佳影片。

《步履不停》在我國也獲得好評,在豆瓣獲得了8.8的高分,一直居於推薦榜單。

不僅因為《步履不停》的情感讓人溫暖,更是因為其家庭文化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因此更能獲得人們的情感共鳴和理解。

是枝裕和很擅長通過家庭裡平淡的場景,來表達深沉的感情。《步履不停》也同樣是此風格,影片裡將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壓抑和內心糾葛,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表現出來,而在細微處,又看見彼此藏著的互相關愛的情感。家人的情感被默默傳遞。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電影《步履不停》海報

橫山良多第一次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和繼子,一同返回老家。久違的橫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這看似平凡的一天,一家人溫馨和諧,但是歡笑背後,每個人都帶著點小心翼翼,因為不小心提起大哥純平的話題,就會感到一陣壓抑。

大哥純平並未直接出現在電影裡,但卻一直”存在“,不能忽視,因為他是家庭糾結的源頭。在大家的言語中,可以拼出大哥的故事。

大哥從小就很優秀,是家裡的驕傲,父親更是期待大哥從醫學院畢業後繼承醫生職業,將自己的小診所交給他。但是大哥卻在畢業前,為了救一個落入海中的少年被溺死。這一事故的發生,深深影響著這個家庭。

一 各自的心結

1 被忽視的橫山良多

因為有個各方面都太過優秀的哥哥,所以良多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下,不被大家關注和了解。有了哥哥的對比,良多再努力也始終差強人意,得不到家人的認可,尤其是父親。

叛逆的良多,並沒有學醫,拒絕選擇父親所希望的醫生職業。獨自在外工作,每次回老家都是匆匆往返。

雖然良多已經長大,但內心還是有著被忽視的委屈,被拿來與大哥做比較的壓力,同時又渴望得到大家,尤其是父親的認可。

良多竭力想證明自己也是成功的,偏偏工作不盡如人意,40歲才結婚,妻子曾是寡婦還帶著孩子,有時還需要妻子養家,人生怎麼也說不上成功。

在這樣彆扭的心態下,良多第一次帶著妻兒回到老家。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2 固執的父母

與大多數家庭類似,父親古板嚴肅,一心只管自己的工作,母親和藹而嘮叨,承擔家裡的家務,照顧一大家人。

原本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大哥不在了,父親一直希望小兒子良多繼承自己的小診所,但是與小兒子之間又有隔閡,並不親密。父親在閣樓上,與良多的繼子聊天,希望他能夠學醫,引起良多的不滿,不希望父親影響孩子的選擇。

大哥的逝世,除了感情的傷痛,父親還倍覺遺憾,因為無人繼承自己的醫生工作。

母親看似一切正常,但其實傷痛最大,只是她將一切埋藏得很好。母親很早就發現了父親早期的一段婚外情,從未對人提起;長子的離世,又給了她深深的打擊,這雙重的心理傷痛,既無人可說,無處可訴。

母親固執的要求那個被大哥救起的孩子,繼續明年再來拜祭大哥,要用這種方式讓所有人都記住大哥,即使每個人都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良多問母親為什麼這麼做,母親說:如果沒有人可以恨,我會感覺更難過。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劇照

3 被救起的那個孩子

大哥當年捨命救起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每年忌日都會來拜祭大哥。這個角色在電影裡只有幾個鏡頭,但是他“揹負”著很多。不僅揹負著大哥以性命相救的恩情,還有橫山一家人的不平,自己無能為力的愧疚……他已經揹負著這些15年了,而且還越來越重,無法解脫。

因為這個孩子一切都很平庸,肥胖,無能。這讓父親和母親更加心有遺憾和不甘,無法接受自己出色優秀的兒子,救起的孩子是這樣的人。

而良多在看到這個已經長大的孩子後,不禁想起自己,40歲的自己也是平庸的,是不是在外人眼裡自己也是這般可笑和無能。

我們無法評價生命是否等價,無法評價哥哥的行為是否值得,也無法知道被救起的孩子,心理是怎樣的感受,但是大家都困在過往裡。

除了日子向前翻過,但是這幾個人沒有什麼改變,在若無其事的外表下,都藏著自己才懂的傷痛,大家也不尋求安慰,放任傷痛不管,就這樣日復一日。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劇照

二 步履不停的人生

1 橫山這一家,一直被困在過去,停滯不前。父親的遺憾,母親的傷痛,良多的曾經,一直困擾著他們。曾經的傷痛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稀釋。

但時間從未停下腳步,也不因誰而停留。

這步履不停,是勸慰,因為時間帶來的變化,即使不願意,也會被動地接受它。

小鎮上建起了醫院,父親的小診所會隨著時間推移被遺忘。母親終於正視心底的傷痛,而良多不經意間發現,房子越來越破舊,父親母親也都老了。

“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即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

2 良多學著和繼子相處,與妻子繼子也在互相磨合中逐漸變成親密的一家人,父親與良多放下過去的執著,悄然和解,父親母親也接受了良多的妻子和孩子。

時間流逝,每個人都在學著和過去和解,放下過往。

這步履不停,是指人生總會前行,時間會消融一切。

3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條不可回頭的路,最會都會奔向死亡的終點。

良多最後也沒能陪父親去看一場球賽,沒能開車帶母親去購物。良多和妻子生了一個女兒,又帶著女兒,一家人重複走著老家那條路。人生就是一個循環。

這步履不停,不僅指人,也指生活,還包括時間,人生不可停留,不要停留,一直朝前走。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困住自己的是放不下的過往,與時間講和

三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是枝裕和在《知日》雜誌上說過:“《步履不停》是迄今為止我拍過的電影中個人成分最重的一部。……大概是母親的去世讓我太悲傷了,需要通過這樣的形式悼念她,否則人生無法繼續。”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是是枝裕和最想說的吧。

在原小說中,其情感的表達更細膩,還有一些情節被刪改。電影裡沒表現的,是父親老去後,對父親的情感,對母親臥病在床的回憶,還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痛。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有很多無力和無奈的時候,但還是要繼續前行。

雖然這個故事背景有點哀傷,但是在細節裡,又看到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對方。家庭的溫情,包容著生活背後的無奈和哀傷,將看似鬆散的彼此,實則粘合在一起,互相給予溫暖和前行的力量!

在是枝裕和的故事裡,能看到生活的真實樣子,用最普通的日常,表現家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夫妻、父子、婆媳等,雖然有摩擦,但是也有溫情。

是枝裕和用故事和經歷帶給我們一些溫暖,讓我們回視自己的家庭。

人生,要珍惜每一個當下,盡力過好每一天, 珍惜對待身邊的人。因為,人生,總有一些來不及,盡力不要讓自己有遺憾的機會。

在無力和無奈的時候,仍然記得向前走,人生的步履不要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