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电影:《伊万的童年》

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2020/4/10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这是一篇迟到了很久的影评。电影的截图一直保留在手机里,每次清理手机都舍不得删,实在太唯美,又太过凄凉。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德军空投的炮火,如一颗颗流星般从天而降,落入水中,灭了声响…

这是一部战争片,却没有一个交火镜头,反之是一幕幕如死灰般的寂静,将童年一点点撕碎,踩踏。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战争从未对任何人收起狰狞,包括年幼的孩子。当童年不凑巧地赶上了战争,就有了一个伊万,和成千上万个伊万。

他看起来是个坚强的小战士,脾气倔强,有些乖张,有着正常的同龄人所不该有的一身魔狂和胆气,可那是他吗?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真正的他难道不在那些不断闪回的梦中,在装满丰硕的果实的车上,在滋养万物众生的甘霖里,在母亲带笑的眸子里吗?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现实就像个噩梦,要扼杀所有稚嫩,即便是在悄无声息的夜里,也时刻鞭挞着幼小的神经。

爱笑的姐姐,冰冷的绳索,温暖的母亲,不断的炮火,交错,交错,再交错,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体还好好活着,可内心的生命感,已经不知去向,他或许在母亲倒在纳粹的屠刀下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

人间的最后一丝温情也被摧毁,他什么都不怕了。直到他的名字在纳粹处死的名单上出现,人们才知道有一个少年牺牲了。他也终于不用再承受炼狱般的精神折磨了。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是何等的好战,有人选择战争,就有人无法逃避战火,有人为了胜利而战,有人却是为了战争而战,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杀戮,也根本看不到和平在哪儿,他们本身就是为战争打造的,纯粹的,渺小而坚毅,脆弱而勇猛的生命。

这又是一部处女作,是被称为“俄罗斯电影诗人”的塔尔科夫斯基1962年在莫斯科电影厂拍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作品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更别说后来的《压路机与小提琴》、《镜子》、《乡愁》了。他用黑白灰和光影告诉世人,电影也是可以当成诗来读的。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看关于少年的战争片就不免会想到小时候热播的《小兵张嘎》,回想嘎子和他的朋友们在战争环境下竟依旧是单纯可爱的少年,嘻笑打闹,还时常会逗乐观众,当时觉得那是何等正常,可现在,会产生深深的怀疑,那些被时局硬生生推向战场的少年真的会快乐吗?

童子军,应该是全人类的梦魇。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在梦幻又可怖的艺术空间里游走,电影将战争里的童年浓缩成一篇散文诗,让我们抚摸到一个十四岁少年短暂生命的历程。

只愿世界不再有伊万。

影评/当童年赶上战争,就没有童年可言


作者:逐雨潇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