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凤,与凰合称凤凰,乃凤凰之雄,一个集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于一身的神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一道同为汉族图腾,龙凤呈祥,创造出神秘的中华龙凤文化。因此,凤也被中华儿女世代敬仰和崇拜。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也有着美丽的鱼尾状的尾巴。


   鸡,雄母之分,家喻户晓,知名莫过“一唱雄鸡天下白”,无钟时代打鸣报时功不可没,十二生肖也占一位,还有那耐人寻味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鸡肋”文化,除此之外,鸡在中华文化上无非是“鸡鸣狗盗、鸡飞蛋打、杀鸡吓猴”等下里巴人,不能实现华丽转身而成阳春白雪,登不了大雅之堂。比之凤,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殊不知,鸡头,却成了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争做之头。
   凤,生活在我们的想象中,鸡,蹦跳在我们的现实中;凤,看不见、摸不着,意会抽象之神鸟。鸡,睁眼可见、伸手可逮,舌尖美味之家禽。二者虽有相似之头,却一个神鸟一个家禽,可谓八百年前拉不到一家,八竿子也打不着,先人硬是将“鸡头、凤尾”活生生地扯到一块,而且把“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作为人生定论,千古传颂。虽也争论不休,可我们始终也没能逃出这“紧箍咒”似的魔咒,是剪不断,理还乱。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源起于《战国策 韩策一》“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原为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不知后来,哪位文人骚客作弄,竟然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说成了现在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不过,这些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赞同和推崇这个观点,这却值得商榷和质疑,甚至是不是应该予以批判。

   谁人不知,凤为大,为富贵,鸡为小,为低微。可是,我们偏然不愿做大而富贵的凤尾,却乐意做小而低微的鸡头,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莫名惊诧和意外。如果说宁可在一个小得不那么富裕的机构做带头人,不愿在大而风光的企业里做尾巴,受人支配,还可以勉强理解,因为自古就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用英雄之气实现英雄有用武之地。如果是,因为鸡头可以趾高气昂,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居高临下,可以颐指气使;而凤尾只能任凤头摆布,没有自由可言,没有尊严可言,没有威风可言,没有快乐而言,没有成就可言,故宁愿放弃大而富贵的凤尾,退而求其次,甚至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小而低微的鸡头,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怕和可悲了。可能这已司空见惯,可能这也习以为常,不足为怪,尤其在物欲横流、拜金澎湃、利益熏心还坚不可摧的时今,这也不足为道,但,我不得不说,那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人啊,是多么的危险和可怕!
   本来,凤尾有凤尾的轻松和自在,鸡头有鸡头的苦恼和无奈,加之,凤尾仍为凤,鸡头还是鸡。鸡头始终改变不了被宰被吃的悲惨命运,凤尾永远享受被敬仰膜拜的至高礼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又是为哪般呢?我们一些人却剑走偏锋愿意放弃凤尾而选择鸡头,这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应该是一件发人深省的事。这不应是社会的进步,人性的高尚,而是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扭曲和畸形。试想,不愿做凤尾的人,还会乐意去做鸡尾吗?眼里只有鸡头的人,看重的是鸡头的风光和威风,完全忽略了凤尾的伟大和美丽。也根本无法担当起鸡头的责任和使命。不管鸡头有多么的不得了,没有了鸡身和鸡尾,那鸡头也只能是鸡头一个,什么也没有,就是简单的打鸣下蛋也做不了。更别说由于鸡自身的天生不足,鸡头实现自身的价值本就相当有限。作为凤尾,也应该看到自身闪闪亮的地方,要明白你就是一块发光的金子,只是放在了凤之尾而已,决不能自卑猥琐看不起自己。你坚信,因为你的美丽,才有凤的美丽。

   有人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相近。我说,错了,大错特错,他们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索取,是想实现自身那狭隘自私的梦想,在人生的征途中占领至高位置,这是“小我”所为。相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为正义事业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这是英雄所为。所以,二者根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
   鸡头也罢,凤尾也罢,只是身处不同,鸡头也“沦落不到凤尾”之时,凤尾也没有变身鸡头之术。唯有的是,各自为好,做好自己!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与本属于自己的不能离开也离不开的团队协作奋进,共创辉煌。或许有一天,鸡窝里还飞出个金凤凰。还有,也请所有鸡头们尽快放下你那高昂的头,低调温和,可亲可敬,不要顾头不顾尾,也就少了“宁为鸡头之人”。也请所有的凤尾们尽情绽放你那秀美的尾,远离虚荣浮躁近利,也就少了争做“鸡头”之人,长此以往,也就少了“鸡头凤尾”之纠结和纠缠,结束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所做的无谓无休止的“鸡头凤尾”之争也就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