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灵谷寺有座著名的三绝碑:唐代画家吴道子绘的宝志禅师像、唐代诗人李白题的像赞、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其中吴道子的宝志和尚像,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宝志是南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而吴道子却将他的手脚画得形似鸡爪,令观者如坠迷雾。吴道子为何这样画?这里自有其来历。
南朝齐梁年间,句容朱村住着一对膝下无子的老夫妇,他们做梦都想有个儿子。
一日清晨,老头儿有事外出,途经一片树林时,猛然听到一阵婴儿啼哭声。老头儿纳闷,这林子里哪来的婴儿?说不准是哪位狠心父母丢弃的。他循着哭声找到一棵老槐树下,见树顶有一个硕大的鸟巢,于是费力地攀上去一看,天哪!巢里果然躺着个白胖胖的男婴。老头儿乐得合不拢嘴,轻手轻脚地抱起哇哇直哭的婴儿,回家向老伴报喜。自此夫妇俩就收养了这个孩子,给他取名叫宝志。
宝志年岁渐大,身材与常人无异,唯有手脚变得越来越像鸡爪。乡民们取笑他,同龄的孩子欺负他,宝志不堪受辱,一气之下遁入佛门,后来成了一位通古博今,能掐会算的高僧,被梁武帝尊拜为国师,深受器重。
有一天,宝志兴冲冲进宫见梁武帝,劈头就问:“万岁想找我吗?我正想找万岁呢。”梁武帝暗自吃惊,心想宝志真是位活神仙,他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不待梁武帝发问,宝志抢先说道:“我想跟皇上讨块地方,以作百年安身之用。”
“要何地?爱卿请讲。”
“我要钟山南麓独龙阜。”
“就这样吧。”梁武帝说,“独龙阜一地赐给法师就是了。不过,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宝志早就洞察梁武帝的心思,因此直截了当地说:“万岁想知道,你这江山还能坐多久,对吗?”
梁武帝瞠目结舌,张了半天嘴才说出话来:“正是此事!”
宝志笑笑,顺手指着御案上的木塔道:“木塔坏时,江山易主。”
梁武帝顿觉如履薄冰,慌忙问:“谁是叛臣?”
宝志沉默不语,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咙,又指指脖颈。
“究竟是谁?”梁武帝急不可耐地催问。
宝志摇摇头,手捻佛珠道:“阿弥陀佛,天机不可泄露。”言罢持起禅杖,悄无声息地走了。
未过多久,宝志圆寂归天。他是躺在床上作古的,死时面含微笑,床脚还点着一支蜡烛。有人发现后,匆忙禀告了梁武帝。梁武帝一听就明白了:他是在嘱(烛)我后事呢!便按宝志的遗嘱将其厚葬在独龙阜(今明孝陵所在地)。
张罗完宝志的丧事,梁武帝心病又犯,整日茶饭不思地琢磨到底谁是谋位者。他凝视着木塔,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天真的念头:要是把木塔改为铁塔,这天下不就太平了吗?梁武帝不禁为自己的高招拍手叫绝,刚下令把木塔拆毁,就有使臣进来裹报:“降将侯景起兵反叛。”闻听此言,梁武帝如梦方醒,原来宝志用手指喉咙和脖颈,正是指侯景啊!心里愈加钦佩宝志的明察秋毫。为表示自己的仰慕,梁武帝又降旨在独龙阜修建一座寺院,赐名开善寺;寺中建有“宝志禅师塔”,聊以追思。
侯景反叛后,梁军节节败退,不久发生了梁武帝饿死台城的惨剧。陈朝于是取代了梁朝。
吴道子的宝志和尚像上绘得明白:宝志手拿拂尘,意在拂“陈”;宝志的肩头扛一把禅杖,杖端挂着剪刀和尺字,意为剪刀剪得“齐”,尺子可“量”东西,是暗示自己生活在齐梁时代。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修明孝陵,将宝志禅师塔及墓碑(三绝碑)石刻从独龙阜迁至钟山东麓灵谷寺内。
宝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