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個月公佈,瑞德西韋美中數據“掐架”!該信誰?市場信了誰?

提前1個月公佈,瑞德西韋美中數據“掐架”!該信誰?市場信了誰?

29日晚,提前“洩露”的瑞德西韋中國研究數據在《柳葉刀》正式發表,而在此之前幾小時,同為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的美國數據以“聲明+簡報”的形式提前露面,比預計發佈時間早了近1個月。同為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論卻背道而馳,但同在一夜問世。吉利德還同步“補刀”了Simple開放標籤研究的“積極結果”。我們該信誰?市場信了誰?

4月29日一夜,註定是屬於瑞德西韋的“不眠之夜”。瑞德西韋的研發者吉利德,瑞德西韋美國雙盲安慰劑臨床試驗的操刀方NIAID,瑞德西韋中國雙盲安慰劑臨床試驗數據的正式發佈者《柳葉刀》,或有意或無意選擇了這一晚發佈消息。三項重要臨床試驗,結論卻背道而馳,互相拉扯。

北京時間4月29日21:30美股開盤前,吉利德科學緊急停牌,以待公佈重要消息。

4月29日21:30前後,吉利德科學連續公佈兩項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吉利德科學首先發表聲明稱,已經獲悉由隸屬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持的一項臨床試驗得到了 “積極的數據”。並強調,“該試驗已達到其主要終點”。

與此同時,吉利德發佈聲明稱,開放標籤的 SIMPLE 三期臨床試驗的頂線結果顯示,接受瑞德西韋5天療程的患者與接受10天瑞德西韋療程的患者的臨床改善相似,兩個治療組都沒有發現新的瑞德西韋的安全信號。

消息一經披露,吉利德股價反應積極,開盤即漲6.83%,但隨後股價的漲勢一度收窄,到22:03,股價漲幅進一步收窄至2.08%,也觸及當日股價的最低位。

隨後,北京時間4月29日凌晨23:00左右,學術期刊《柳葉刀》發佈了曹彬和王辰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報道了在武漢10家醫院的237名平均年齡65歲的成人患者中進行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試驗結果。這是該藥物的第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瑞德西韋未能加速新冠疾病重症住院患者的恢復。

提前1個月公佈,瑞德西韋美中數據“掐架”!該信誰?市場信了誰?

昨日吉利德股價走勢

儘管此論文結果顯示,瑞德西韋對抗擊新冠無效,但並未對行至盤中的吉利德股價造成打擊,其股價最終收漲5.68%,收盤價為83.14美元。

而在隔日開盤的中國A股市場上,與瑞德西韋相關概念股如博騰股份、海南海藥、永太科技等也迎來漲勢,博騰股份早盤逼近漲停最終收盤漲5.73%,海南海藥開盤漲近9%,但最終收漲4.14%,永太科技收盤漲9.03%。

從多空方對壘的最終結果看,美國數據支持的積極結果相對中國支持的消極結果在股價表現上佔據了上風。但由此我們就真的能信美國數據認為瑞德西韋有效嗎?中國數據到底有無缺陷又值不值得信?判斷前,有很多事實需要釐清。

01 提前1個月披露的美國數據

由NIAID牽頭進行臨床試驗,是在美國啟動的第一項評估瑞德西韋治療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於2020年2月21日啟動臨床試驗並於4月19日停止納入新患者,共納入1063名患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項臨床試驗並未採用同情用藥、開放標籤等研究方法,而是採用更為科學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方法。

提前1個月公佈,瑞德西韋美中數據“掐架”!該信誰?市場信了誰?

資料來源:吉利德發佈的官方聲明

在6天前,這一臨床試驗結果預計揭盲問世的時間還是“5月下旬”。4月24日,吉利德科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針對提前洩露瑞德西韋中國研究數據發表聲明,聲明同步提及了瑞德西韋正在進行的各項臨床試驗研究數據預期的發佈時間表。

時間表顯示,由隸屬於NIH的NIAID牽頭進行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研究數據預期發佈時間為5月下旬。能在預期發佈時間前1個月提前披露“積極結果”,該試驗的進展無疑是超預期的。

NIAID主任Anthony Fauci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之所以第一時間公佈這一結果,是從倫理的角度出發告知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他們可以接受瑞德西韋的治療,今後,瑞德西韋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的一部分。

NIAID隨後在NIH官網上發佈簡報支持了吉利德科學聲明中的結論,簡報中提供兩條論據支持此結論。

首先,簡報強調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患者的康復時間比接受安慰劑組患者快31%(p

其次,簡報強調負責監督該臨床試驗獨立的數據安全和監察委員會(DSMB)已經於4月27日對數據進行了評估,並將中期分析結果與研究團隊進行了共享。基於這些數據評估,研究人員指出,瑞德西韋在主要的臨床終點、病人恢復時間(足以出院或者恢復正常活動的程度)上都優於安慰劑。

儘管初步結果積極,但簡報仍然強調“有關試驗結果更詳細的信息,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將在之後發佈的報告中提供”。而對照吉利德之前公佈時間表,經過完整的同行審議的數據結論披露的時間應該是5月下旬。

NIAID主任Anthony Fauci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31%的改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驗證結果。它表示瑞德西韋具有阻斷新冠病毒(增殖)的能力。但他仍然謹慎的表示,該研究的結果需要準確的同行審議。

無論瑞德西韋在此項臨床試驗中“積極的數據”是否被完全證實,但這一“積極的數據”似乎已經給其在美國的上市進程助了“一臂之力”。

該簡報發佈之後,據紐約時報報道,FDA正在計劃允許瑞德西韋緊急批准上市(emergency-use authorization)。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結論仍然僅是簡報形式呈現的,完整的數據並未呈現,並未經由同行審議,其本質與此前被WHO不小心“洩露”後又被刪除的中國數據結論類似,只不過經過了研究者同意發佈,其要確證瑞德西韋的療效,確證數據真正發佈時間可能是5月下旬。

而同期發佈的第一項SIMPLE試驗的初步數據,旨在評估瑞德西韋的5天輸注方案與NIAID的試驗或其他試驗中使用的10天方案是否具有相似的療效和安全性。

吉利德公司的聲明中指出,SIMPLE研究表明,在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中,接受10天療程瑞德西韋治療與接受5天療程相比,臨床狀況得到了相似的改善。兩個療程的治療組均未發現瑞德西韋有新的安全隱患。

而該聲明同時強調,該結論的意義在於部分患者有可能可以接受 5 天的治療方案,這將顯著擴大在瑞德西韋目前的 可供應量內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臨床試驗,相關完整數據並未提交至經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聲明強調吉利德計劃在未來幾周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這也意味著這些結論目前還是未經檢查的。

02 中國數據:入組不足是硬傷?

同一時間,學術期刊《柳葉刀》發佈了曹彬和王辰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報道了在武漢10家醫院的237名平均年齡65歲的成人患者中進行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試驗結果。

實際上,大家對這篇論文背後的臨床試驗並不陌生,6天前因為WHO在其官網對該臨床試驗結果的提前披露及刪稿,一度使得瑞德西韋及吉利德公司陷入風波之中,當日吉利德股價也一度下跌8.35%,至收盤跌幅收至-4.34%。

此前無論WHO官方還是吉利德方面,都強調錯誤發佈的為該論文的草稿,而此次由學術期刊《柳葉刀》無疑是經同行評審的正式版本。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瑞德西韋未能加速新冠疾病重症住院患者的恢復。

但該論文的作者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本試驗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但不意味瑞德西韋失去了研究價值,只能說明該藥物在我們設定的條件下在目標人群中未達到研究方案設計的臨床效果。陰性結果並不等於研究失敗,研究者的主要責任就是客觀評價一個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臨床試驗原本計劃招募700餘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並於試驗開始3個月後的4月27日正式揭盲,但事實上該臨床試驗未入組到計劃患者數量便提前終止。

4月15日,美國臨床試驗數據庫網站更新信息顯示,在中國進行的瑞德西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已經於3月30日終止,最終招募患者僅為237人。

而各方對此臨床試驗結論詬病的焦點之處,也在於其因為臨床試驗入組患者不足而提前結束。

愛丁堡大學醫學統計學教授、臨床研究中心主任John Norrie在《柳葉刀》發表在線評論中國臨床試驗稱,“該試驗的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隨機的研究設計是很好的,且試驗執行情況不錯。但試驗提前結束,導致研究“支持力度不足(underpowered),數據不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所以無法得出確切的結論。既不能證實瑞德西韋至少能產生一定的臨床效果,也無法排除瑞德西韋的有效性。”

“我們認為這些信息包含對該項臨床試驗特徵不恰當描述(inappropriat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study)。由於入組患者不足,該項臨床試驗已經被提前終止,也因此該項臨床試驗目前已有的數據不足以(underpowered)得出具有統計意義的結論。就其本身而言,該研究結果是非結論性的,儘管數據的趨勢提示了瑞德西韋的潛在受益,尤其是在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我們獲悉現有的數據已經提交用於經同行評審的發佈,近期將會看到這項研究的更詳細的信息。” 吉利德首席醫學官Merdad Parsey在6天前發佈的聲明中也說到。

而在對臨床試驗的陰性結果背後的原因做分析時,曹彬也表示,一個是研究未達到預設的樣本量,導致統計把握度不足。目前,中國疫情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當前沒有符合條件的患者入組,無論是重症患者臨床試驗還是輕度和中度患者的臨床試驗,都因此不得不終止。另一個原因是,本項研究除瑞德西韋和安慰劑外,所有受試者均接受了標準治療。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國臨床醫生對該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疾病診療方案不斷完善,救治水平也明顯提高,這也可能掩蓋了瑞德西韋發揮的作用。

臨床入組患者不足提前終止而引發的“詬病“,也啟示要在疫情特殊事件在臨床試驗設計和審批上要更加靈活。有觀點指出,中國對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設計,嚴格要求30天無干擾用藥,並且嚴格要求進行雙盲試驗,這些都借鑑自美國的經驗,但在疫情中卻阻礙了患者的入組,而在疫情之下對待傳染病不能像對癌症一樣要求做雙盲試驗,不人道,也使得找病人變得更加困難。

對比來看,美國在疫情特殊時期,美國FDA對於無干擾用藥的要求是24小時,允許非雙盲臨床試驗、同情用藥的臨床試驗的開展,同時對批准臨床試驗的數量有所限制,這使得臨床試驗資源能夠更集中推進創新藥的上市抗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