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我是一名五十五歲的駐村幹部張永康,自2017年9月1日下沉駐村至今,一晃三年過去了。駐村期間的工作經歷,讓我得到了歷練,紀律觀念更加嚴謹,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也有了較大的提升。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記得下沉駐村那天,剛參加完全縣駐村工作動員會,甕安中學門前約一里多長的路上排滿了等候的大客車,近2000駐村幹部朝各自方向的車上湧去。那情景,又一次讓我回想起二十九年前離開家鄉,成為老山隊越防禦作戰的南疆衛士一樣,背上軍用揹包,肩挎“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包,乘上了開往脫貧一線——中坪戰區(編號012)的大客車,成為了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我被任命為中坪社區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幫扶責任人是歷史賦予我們駐村幹部光榮而神聖的使命,作為駐村幹部中的一員,我倍感驕傲,同時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履行“一幫六宣”的工作職責,以及每年為社區落實“十件實事”工作要求,使我油然而生老驥伏櫪奮蹄歡的感覺,激情倍增,不懂電腦又讓我有些力不從心。但想到近三十年工作經歷所積累的方法,又激發了我不服輸的衝勁,心想一定要好好珍惜退休前工作的這段時間,不辜負單位領導和組織的信任,一定要做一個具有新時代責任感的人。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2019年8月前,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在社區許家宴支書及全體幹部的支持幫助下,我走遍了社區所轄的24個村名組。採取篝火會、院壩會、走村串戶等方式瞭解社情民意,向百姓宣傳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工作方法,深入淺出的語言解答了老百姓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類問題,宣傳了“智志雙扶”,“扶貧不扶懶”的政策。由於有了前幾年扶貧工作的基礎,加之近年國家扶貧力度的加大,在全體駐村隊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個農業人口7365人,居民人口1131人的社區,改變了從前以傳統農業為支柱的模式,擺脫了“養豬為過年,養牛為犁田”的自然經濟狀態,實現了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形成了個體經濟、種養殖業、勞務輸出,以及農民工返鄉創業引領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社區以此為契機,成立了集體股份專業合作社和甕安縣興坪種植養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了土地流轉產權農戶持股的融資平臺,充分利用了閒置的土地資源,健全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新模式,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達到了凝心聚力謀發展,勤勞致富奔小康的新氣象,為實現同步小康奠定了基礎。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作為脫貧攻堅的包保責任人,從2017年9月開始,我包保了龍磨、後寨、巖上三個村民組的六戶建檔立卡戶;同年10月上旬至2018年1月18日前,我具體的幫扶工作被調整到清塘河村民組;該組除14戶建檔立卡戶外,還有75戶一般戶,共347人;由於工作量大,時間又緊,每天我對摸排到的戶籍信息、務工信息、住房信息、各項生活開支信息等都要按分戶情況逐一核實完善,同時,對第二天預約召開的群眾會上可能涉及到的脫貧攻堅知識和政策,又必須熟記於心,以便為老百姓釋疑解惑;我的辦公室,初始檔案信息資料堆積如山,牆上、床邊、文件櫃上貼滿了脫貧攻堅的知識內容,以方便記憶,雖然雜亂,但也算有序,用周藝副院長慰問我時的描述,我居住的辦公室成了我駐村工作的作戰室。除開會外,每天對走村竄戶中獲取的信息,常利用晚上的時間打電話核實,然後再將檔案信息進行查缺補漏和信息更新,在長期的加班加點中,一戶又一戶的檔案信息得到補充完善,脫貧攻堅政策也在反覆的記憶中變得清晰。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2018年6月底以前,是迎接國家級脫貧攻堅檢查驗收的準備時間,為兼顧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任務的完成,我網格的具體幫扶工作於2018年1月18日再次調整為清塘河村民組建檔立卡戶4戶,一般農戶10戶,甘塘村民組一般農戶10戶;雖然網格內幫扶的工作量較之前減輕了,但危房改造的摸排,也就是對有人居住而住房又有不安全因素的摸排、人畜混居情況的摸排、“五保戶”住房的摸排,以及在摸排核實後享受“危改、三改”等工作的落實;還有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情況摸排後的勸返等工作又成了這段時間重中之重,必須在國家級檢查驗收前完成。時間緊任務重,用“五加二”“白加黑”來比喻當時脫貧攻堅的情景再也適當不過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敢於拼博,講求實效的工作作風,我把家中的電腦搬到了社區,一個月左右不回一次家也是常有的事,全身心投入到了脫貧攻堅中,誓有“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工作熱情。在縣醫院下派隊員朱順泉、楊秀權以及社區幹部的幫助下,我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統籌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年多的時間雖然過去了,期間的工作經歷至今歷歷在目。印象最深的是對清塘河村民組楊仲國戶的幫扶,該戶建檔立卡的5人中,夫妻均是殘疾勞動力,通過“智志雙扶”政策引領,激發了該戶“身殘志不殘”的創立精神,靠發展種植和經營養殖,供養了兩個女兒完成了甕安職中的學業,並於2019年10月新建了240多平米的磚房,被其他百姓當作了學習榜樣。2018年被中坪鎮政府表彰為“自立自強”示範戶,2019年又被中坪鎮政府表彰為“勤勞致富”示範戶。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這只是全縣脫貧成效的一個縮影,其中凝聚了我為民服務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有我對子女、父母的歉意。因為2018年迎接國家脫貧攻堅工作檢查驗收期間,也是女兒準備高考的時間,由於工作需要,我沒有做到作為父親對女兒應有的關心,於是女兒通過她母親傳話問我說:“她是不是我親生的女兒”“為什麼這些時間爸爸不回家關心她高考的事”?我無言以對,唯一希望女兒理解,更遺憾的是我90多歲的母親臥病在床,呻吟中常常唸叨我的名字,週末少有的回家探望,未聆聽到母親的嘮叨和教誨,偶爾聽到的都是母親對我的埋怨,說:“娃兒,你還知道回家的路呀,工作再忙,陪老孃多說說話的時間難道都沒有嗎”。自責中,心裡很不是滋味,長嘆中,以“忠孝不能兩全”來自我安慰。2018年7月3日,國家脫貧攻堅工作檢查驗收之際,帶著對母親的愧疚,在悲傷中送走了母親,然而給母親“燒七”的日子又因為工作,沒能趕回家中,被罵成“不孝子”。對此,我常自嘲,哀思於心,心想父母一定會寬恕我盡職於工作的這種做法,以及忘我於脫貧工作,服務於貧困群眾的敬業精神。

如今,甕安縣已順利通過了國家脫貧攻堅的檢查驗收,我和全體駐村隊員一樣,感受到了工作成績被肯定後的那種興奮與喜悅。因為脫貧攻堅驗收的順利過關,也告慰了我對父母感情上的歉意,因為我和父母一樣都兌現了一心為民的承諾。

作者:張永康 編輯:王登餘、李宏遠 編審:曾祥軍

一名五十五歲駐村幹部自述——脫貧攻堅一線的法院幹警張永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