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詩歌是一種聯想的藝術,詩歌的力量在於興發感動,也許只有短短几個句子,但是它卻以突兀奇特的形象,狠狠地衝擊你的雙眸,強烈地震撼你的心靈,讓你由此及彼,生髮聯想,感悟人生,感悟社會,進而感悟宇宙。讀宋代詩人黃庶的小詩《怪石》,筆者就有這種體會。詩作表面是寫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實際上是寫一種深邃悠遠的歷史,一種飽經滄桑的人生,一種亙古未變的真理。詩歌是這樣寫的:山阿有人著薜荔,廷下縛虎眠莓苔。手磨心語知許事,曾見漢唐池館來。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山中怪石

從字面上來看,詩人是在描繪一塊怪石,怪在何處呢?它像山阿之女鬼,渾身披掛著薜荔藤蔓;又似庭下之臥虎,安眠於草叢莓苔。如果你留意的話,伸手在它身上輕輕磨拂,似乎能聽到它心中的呼喚:我經歷了千年茫茫塵埃,也曾見過漢唐池館的興亡盛衰。概言之,怪石之怪有二,一是外形奇特古怪,蒼老古拙,像女鬼,像臥虎;二是內心深廣,閱歷豐富,見興亡,知風雨。詩人擬石為人,又不是一般魁梧偉岸之奇男子,更不是體型勻稱的美少女,而是出入深山,披滿滕蔓的女鬼。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臥虎

是女鬼,自然遠離俗世陽塵,顯得神秘、恐怖,讓人觸目驚心,烘托出怪石的突兀猙獰,奇異形狀。詩人還擬石為虎,讓人想到它的生氣和威風,虎走山川,威震天下,但是,這隻老虎也有平陽落難,迴天無力的時候,讓人感慨,讓人震驚!不可忽略“莓苔”這個意象,在古代詩詞中,青苔瘋長,雜草叢生,往往表明,這個地方人跡罕至,不為人知。那麼,這隻老虎呢?這塊石頭呢?同樣是久臥草叢,久淹於世,不為人知,不為人見,越是如此,越能引發人們的好奇之心,探求之念。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雜草叢生

由詩歌一、二兩句的描寫可知,這是一塊形狀怪異,令人震驚的石頭;這是一塊沉睡千年,鮮為人知的石頭;這也是一塊來歷玄奧,身世神秘的石頭。它或許有過自己的輝煌和神威,它或許有過自己的神奇和詭譎,但是現在,它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只是一塊靜默無聲的石頭,一塊安然長眠的石頭,它靜得出奇的神秘,它靜得出奇的玄虛。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它的偉大和莊嚴在於,它胸藏風霜雨雪,胸藏萬水千山,它親眼見證了漢唐風雲,興亡衰盛。試想,人和它相比,多麼渺小,多麼脆弱,又是多麼無知。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風霜雨雪

人來到世上,茫茫百年,壽命遠遠不及怪石的千萬分之一;人有情有義,柔情似水,堅硬遠遠不及這塊怪石千萬分之一;人是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見聞遠遠不及怪石的千年萬年之廣博浩大……因此,千萬不可忽略這塊怪石,千萬不可忽略任何一塊石頭,人太卑微了,無論從哪方面講,都無法和它們相比。人啊,能夠做的是敬畏,是尊重,是聆聽,是撫摸,只有我們的心走近了石頭,走進了自然,走進了萬事萬物,我們才會體察到,世界萬物原來都是一體的,石頭也和人類一樣,有歷史。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白駒過隙

有情味,有生命,有活力。一棵樹也像一塊石頭,盤旋虯曲,枝丫堅挺,不知經歷多少風吹雨打,不知經過多少日曬雨淋,也不知經過多少風雪嚴寒的考驗,滿身斑駁創傷。我們看一棵樹,讀一棵樹,也就是讀一段歷史,從歷史中讀出一種活力,一種青春,一種希望,誰也不能不對一棵蒼勁古柏肅然起敬,原因或許就在這裡吧。一塊石頭是這樣風雨滄桑,卓然獨立,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常看見那些氣定神閒、白髮蒼蒼的老人,他們在公園散步,在河堤垂釣,在夕陽下沉思,在風雨中遠眺。

為何說世界萬物本一體,小至一塊怪石,也要經歷歲月流逝的變化?

河堤垂釣

他們的身影凝固成一幅人生的剪影,我們由此看到歲月的流逝,人生的艱難,我們也領悟到生活的真諦,思想的風采。他們枯瘦的雙手,佈滿皺紋的老臉,飽經憂患的眼眸,無一不在向我們訴說歷史,預言未來。小至一塊怪石,大至社會人生,風雨滄桑,物換星移,變化的太多,時間和空間,形狀和風采,但是,永恆不變的是一條規律,那就是變化,誰也無法抵禦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黃庶筆下的怪石,全部魅力在於見證了變化,見證了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