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之前就听朋友说《十二公民》是一部好影片,近日终于将其看完,影片本身是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于2015年上映。说实话对于本土化翻拍影片我本身是抱有一丝担忧的,但看完《十二公民》后不禁拍案叫好,感悟良多。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电影本身讲述的是某政法大学的模拟法庭就不久前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件就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展开的辩论,最终结果需由陪审团的12名陪审员得出结论,且需全票通过嫌疑人是否有罪的故事。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案件嫌疑人是房地产商收养的孩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而该孩子的生父则是一名底层务工人员。案发当晚,有人听到富二代和生父发生激烈争吵,随后生父被杀。该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所有的社会舆论倾向均指向富二代就是凶手。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在第一次投票表决后只有8号陪审员认为富二代无罪。本以为5分钟就能结束讨论的陪审团成员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大家都认为摆在明面儿上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只是孩子的一次考试也无需如此认真,在这儿浪费时间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在各位家长不情不愿的吵闹质问声中,8号陪审员句句精辟,掷地有声:“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儿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真就关系到一个国家法律未来是否公正,这事儿不该吹毛求疵?”

自此大家才开始了讨论,而12位陪审团成员身上所隐藏的故事,也随着讨论的深入而一一被揭开。

9号陪审员——空巢老人心声

最先改投无罪的是9号陪审员,在大家讨论住在富二代楼下的空巢老人为什么要撒谎的时候,9号陪审员的情绪爆发,拍案而起。

没人关心你,没人重视你,没人听你说话,连小孩都不愿意听你说话,活了74岁了,第一次被人重视到要上电视。

9号陪审员嘴上说的是这位证人的心声,但又何尝说的不是自己呢?何尝不是在代表所有空巢老人自心里发出的呐喊呢?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被关爱,更需要被聆听。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二次投票结果出来后,3号陪审员猜测是5号陪审员最先改票,9号陪审员老爷子在边儿上说了两遍“是我投的。”这也映射了一个社会现状——空巢老人的受关注度和存在感太低。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在影片从拍摄到上映的3年间(2013年-2015年),正是空巢老人数量剧增的时候,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是当时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今站在2020年回看过去,越来越完善的老年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及托老所给了空巢老人一个居所。国家加大社区工作人员对空巢老人的慰问照料力度是为空巢老人提供的保障政策之一。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敬重老人,孝顺父母,是个人素养、文明高尚、社会公德的重要体现。

社会理解空巢老人的难处,却也谴责那些明明拥有赡养老人能力却置老人于不顾的子女。赡养老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也是为“仁”之本。希望大家能够多关心自己家中的老人,也多关照自己身边的老人,愿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5号陪审员——社会从良人士的无奈

5号陪审员自出场形象就给人以神秘感,挡住眼睛的头发、一直低头的状态和在讨论中极低的参与感让人捉摸不透。他是第三位改投无罪的陪审员,他的故事也在他改票后缓缓揭开。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咱们这手好举,他可就进去了。一个人被判了8年,到一年六个月的时候跟你说,对不起,我们错了,您是被冤枉的。”

这是一份源自灵魂的无奈和辛酸,“进去容易,可是出来呢?”出来后的他因为曾蹲过大牢的过去屡屡碰壁,体悟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5号陪审员的人物设定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是印证公平公正的法律有多么重要,另一个就是替所有社会从良人士(不管冤与不冤)喊出心声。

是啊,我们大多数人好像都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人,他曾经的“黑历史”会成为我们对这个人持有怀疑态度的理由。多了一份防备,就也少了对一个人改过自新的信任。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法律会对所有曾经犯过错的人进行惩罚,而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的他们也理应被社会所接纳。有多少社会从良人士出狱后经历了太多不公平待遇后自暴自弃?众生平等,愿所有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3号陪审员——“孩子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3号陪审员是由韩童生老师扮演的,人物角色争议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改投无罪的陪审员。其角色登场就带有浓郁的个人特色,他是个老北京,做了大半辈子出租车司机,儿子离家出走,妻子与他离婚。他崇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他有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不忿儿的劲儿,也有打心眼儿里对别人客客气气的尊重。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对于大家根据科学依据证明出来的结果,他全部否认,“我说他有罪就是有罪。”这近乎“杠精本精”的态度让他饱受争议,有人说3号陪审员太可恶了,人物故事也不清不楚的,也有的人说3号陪审员不过是个可怜的爸爸……

在我看来,韩童生老师把3号陪审员演活了,演到了骨子里,演出了这个角色的精髓。这是个崇尚君臣式教导孩子的爸爸,固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诸多不对,但他深爱着他的儿子,也想念着他的老婆。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影片中3号陪审员有两次看了他钥匙扣上的合影,第一次他想起了他的儿子出去搞音乐6年没回来,虽没按照他的意愿走,但是他对孩子更多的是想念。第二次是他固执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把钥匙扣摔在了桌子上,他想到了他儿子指着他的鼻子骂自己,他觉得这事儿儿子错的不可原谅。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对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我觉得这是3号陪审员的心声,也是诸多首次当父亲的人的心声。从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当爸爸,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可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犯过许多错误。

或许他们打过孩子,骂过孩子,强硬着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其实这都是他们发自心底的爱,只是错了形式。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孩子,可以再给爸爸一次机会吗?我想重新爱你一次……”他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是第一次做儿女。血缘至亲没什么过不去的仇恨,以爱之名获得原谅,让父母重新再试一次。愿岁月无波澜,愿余生无遗憾。

浅谈电影《十二公民》上:人艺老戏骨高能诠释影片反映的社会现象

当然,影片中的其他几位陪审员也有不同的身份。他们有不愿意闹事的和事佬,也有非常有钱的房地产商人,还有收房租的北京本地人,也有法律学校的保安,尊重生命的急诊科医生……每个人的故事都精彩绝伦。小编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分析其他几位陪审员的故事,期待您的查阅和回复。

❤我是西米,希望能够用赤诚和初心给更多的人传递爱与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