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團隊,法與術不能分家

問道:“申不害和公孫鞅,這兩家的主張對於國家來說誰更重要呢。

”回答說:“這是不能加以度量的。人如果不吃飯,十天就能餓死;在最冷的時候,不穿衣服也會被凍死。要說衣服和食物對人而言哪一樣更重要,那麼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都是保養生命必需的東西。現在申不害主張‘術’,公孫鞅制定‘法’。治術,就是根據能力授予官位,根據名義來責求實質,掌握著生殺的大權,考查群臣能力的辦法,這是君主所執掌的。法度,就是官府公佈法令,人民心裡知道刑罰必然實施,賞賜會給那些慎守法律的人,而刑罰則處罰那些違反法令的人,這是群臣所應遵守的。君主不懂治術就會在上位被矇蔽,臣下不守法律就會在下面作亂,法與術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這都是帝王統治天下的工具。”

“只有術而沒有法,只有法而沒有術,這為什麼不可以呢?

”回答說:“申不害,是韓昭侯的輔佐之臣。韓國,是從晉國分出來的國家。晉國的舊法沒有廢除,韓國的新法又產生了;以前君主的命令還沒有撤回,後面君主的命令又頒佈了。

申不害不統一韓國的法令,不統一法令奸人就有更多的詭詐。遵循舊法前令對自己有利就稱道舊法前令,遵循新法後令對自己有利就稱道新法後令,自己的利益和新法舊法、前令後令都相反,那麼

申不害即使盡力讓韓昭侯使用治術,可是奸臣仍然有辦法做出詭辯。

所以憑藉著有萬輛兵車的強大的韓國,經過十七年卻仍然未能成就霸業,原因就是君主雖然使用了治術,可是官府卻不能致力於整頓法律而造成的後果。

公孫鞅治理秦國,設置了告坐之法來責求告發的真實情況,什伍之中一人犯罪,其他人若不告發則以同罪論處,賞賜豐厚而明確,刑罰嚴重而果斷,因此,秦國的人出力工作,雖然勞苦卻不敢休息,追逐敵人,雖然危險卻不敢退卻,所以秦國國家富裕,軍隊強大。

但是君主沒有辦法察知奸邪,結果國家的富強只是資助了奸臣而已。

等到秦孝公、商君死後,秦惠王即位,秦國的法律尚未敗毀,可是張儀犧牲秦國的利益去幫助韓國和魏國;等到秦惠王死後,秦武王即位,甘茂犧牲秦國的利益去經營周國的土地。

秦武王死後,秦昭襄王繼位,穰侯越過韓國、魏國向東攻打齊國,五年沒有為秦國增加一尺的土地,卻增加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應侯攻打韓國八年,只是成就了他在汝南的封地。從此之後,那些在秦國掌權的,都是應侯、穰侯一類的人。

所以戰爭取得勝利,大臣的地位就更加尊貴,擴展了領土,私人的封地就得到建立,這都是因為君主沒有辦法察知奸邪。商君即使盡力地整飭法度,大臣反而利用了它來獲利。所以憑藉強大的秦國的資本,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卻不能成為統治天下的帝王,原因在於官府雖然能夠致力於整飭法度,可是君主在上面卻不懂使用治術的後果。”

“君主使用申子的治術,而官府則實施商君的法度,這樣做可以嗎?”回答說:“申子的術並不完善,而商君的法也不完善。

申子說:‘處理政事不能逾越自己的職權,即使知道也不能進言。’處理政事不能逾越自己的職權,這是說要謹守本職。知道卻不進言,這是不指出錯誤。君主用全國人的眼睛來看,所以看得最清楚;用全國人的耳朵來聽,所以聽得最清楚。現在知道卻不進言,那麼君主還有什麼可以依靠呢?

商君的法律規定:‘斬殺一個敵人的首級晉爵一級,想做官的人可以做五十石俸祿的官員;斬殺兩個敵人的首級晉爵二級,想做官的人可以做一百石俸祿的官員。’官爵的升遷和斬殺敵人的功績相對稱。現在如果制定一種法令規定斬殺敵人的首級就讓他去做醫生或工匠,那麼就會屋子也修不成,病也治不好。工匠是要有手藝的,醫生則要會配製藥物,現在卻讓殺敵有功的人去做,這就和他的能力不相稱了。現在治理政務是一種需要才智的工作,而殺敵有功的人,則是靠勇力而獲得。讓依靠勇力而獲得職位的人去處理需要才智的工作,這就是讓那些殺敵有功的人去做醫生和工匠。所以說:他們兩個所主張的法術都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


領導團隊,法與術不能分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