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小時候,上課時因為經常看窗外,看課外書,偷偷玩玩具…而被老師斥責“上課要專心”“學習要專心致志”,我們的專注力從小就一直在被“教育”和訓練,長大後,為了快速和有效率地處理各種事務,在生活中、在工作上也需要提高和保持專注力,

但,其實也是從小時候開始,科技就一直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例如,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一邊聽歌一邊看書,一到放假,遊戲機就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而現在,手機就成為了我們身上隨時隨地的注意力“分散機”。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根據行為學和網絡心理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玩手機會削弱你的注意力,導致你更容易分心。這是如何發生的?

信息加工的瓶頸模型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不可能處理掉我們感覺器官所感覺到的所有信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是經過大腦各種加工處理信息,實際上是隻不過我們的大腦看到的、聽到了、聞到了,

例如,因為你跟狗生理結構不同(狗的聽覺和嗅覺更厲害),當你跟狗站在同一個位置,狗聽到的、聞到的信息肯定要遠比你多的去了,所以你聽不到的聲音、聞不到的東西就不代表它們不存在,只不過是因為功能受限,在信息加工過程中你損失掉了很多信息——“雖然瓶中水很多,但是每次倒出來的只有一點點”

而且基於每個人的不同,信息在大腦中呈現的方式各不一樣,例如榴蓮,喜歡吃它的人能接受它的氣味——“這種味道很香”,不喜歡吃它的人,可能覺得它的氣味很噁心——“這種味道真的讓人想嘔”

所以,注意力容量有限、無法處理所有信息的我們只能有選擇性地對信息進行注意,只有被我們的感受器所探測到的那些感覺,才能進行更高級的加工處理,由於感覺系統的接受能力有限,導致最終呈現再大腦中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這就跟你處於黑暗之中,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你的手電筒(大腦)照到的東西,而處於黑暗中的其他東西你是看不見、不知道的。

過濾器模型

為了理論性的解釋這個過程,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來第一個完整的注意模型——過濾器模型——“一個信號只有被注意到,並且經由過濾器被傳到一個容量有限的通道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加工”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Cognitive Psychology 7th


衰減器模型

但是這個“過濾器模型”無法解釋人可以在非注意到的情況下對信息進行加工,Anne Treisman(1967)提出了“衰減器模型”——“篩查加工的第一步是根據粗略的物理特徵對信息進行評估,然後又更加縝密的篩查過程根據意義對信號進行評估,這個過程的機制的衰減器或知覺過濾器——調節信息的強度並且協調信號及其語言加工之間關係的裝置”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Cognitive Psychology 7th


雖然這兩個模型理論是複雜的而且可能還有點過時了,但是有兩個點是一直被認可的——“容量有限,選擇性加工”

從理論到現實

雖然解釋這個過程的理論是複雜的,但是結果是很簡單的,因為“容量有限,選擇性加工”,我們在玩手機是時候,新媒體的內容傳播和方式十分新奇和豐富精彩,會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剝奪掉,並可以深深的吸引住我們的注意力,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另一方面,用戶在線焦慮,線下也會焦慮——在線時會因為信息爆炸時代的信息過載而對信息感到焦慮,“好看的電影這麼多,我該看哪部”“哪一門有用的在線課程”“人人都在發表意見,誰說的對”“今天又發生了什麼是我還沒有知道的?”“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我們的注意力在各大網站、社交平臺、軟件上不斷跳來跳去,焦慮成為了我們不斷獲取信息的心理動力。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即使我們是有目的性的對手機進行功能性的使用,即使有時候你可以對某一信息內容可以有著很強的專注力,但是這個狀態不會長久,因為網頁的超文本功能,一個文本的內容盡頭是另一個文本的開始,我們很容易被其他信息吸引掉注意力——“因為搜索關於如何訂機票的信息而點開了百度,最後卻學會了人類如何飛出地球的知識”

但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短時記憶也是有限的(知覺和反應容量有限),對過量的信息進行加工很容易導致大腦的運作進入負荷狀態,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思維狀態,故為了更快地獲得信息,大部分的瀏覽都是淺層、分散和浮躁的過程(選擇性過程變快),最後我們知道的、學到的、內化的到遠不如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對網上大量的信息進行過濾與衰減過程),所以網上瀏覽信息要比從現實世界中感官收集信息的效益要低得多,而且在網上,要麼大部分獲取的是對自己無用的垃圾信息,要麼僅僅是進行娛樂消遣而已。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而到了線下,焦慮也會更明顯,但表達方式卻是十分的“自然”,所以很多人在吃飯時、上課中、工作中、與他人說話中、走路時等等各種場合下會不自覺、自動化地拿出手機刷一下,檢查一下是否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信息,我們的注意力也因此很容易從吃飯中、上課中、工作中、與他人說話中…被分散掉,並形成一個注意力分散習慣(也可能是手機上癮)。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其實,人的注意力是天生地容易被分散,因為在進化過程中,人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過於關注某一件事就容易忽視身邊的危險,所以會保持對周圍信息的警覺,並隨時轉移注意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小就很難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但是學會控制自己的專注力是一種成熟的行為表現,有利於我們更加有效率解決問題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而手機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加劇了我們對信息的焦慮,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就是在訓練我們的注意力變得更加容易被分散,也在讓我們更加不容易保持專注力,最後是讓我們的注意力比以前更弱。

經常玩手機=削弱你的注意力,這是如何發生的?


然而不是玩手機都會這樣,這是因人而異的,取決於個人對於自己的行為控制能力以及玩手機的頻率、對網絡世界的沉浸程度,而且注意力也是通過訓練再度提高的,但經常玩手機肯定不是其中的一個好方法。

References:

跨鹿,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玩手機時的注意力是這樣被損壞的,2018.10.30

Robert L.Solso/M. Kimberly Maclin/Otto H. Maclin,Cognitive Psychology 7t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