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前言

說到宋朝,我們首先都會想到的是宋詞,想到的著名人物,如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成了我們談論宋朝的一點談資。近期的熱播劇《清平樂》更是讓我們對宋朝有更多的瞭解,而對於宋朝是怎麼建立,建立前的局面是如何的,我們又瞭解多少呢?

看著劇集中宋仁宗能坐享太平,平時就與後宮嬪妃們談談情,與大臣聊聊政務,宴請各等人吃吃喝喝,真是太平日子。說到宴請,在宋朝最有名的就數宋太祖的兩次宴請飯局,這對宋朝的意義重大,更是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大宋皇朝能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宋太祖的顧慮

趙匡胤自從在陳橋驛自演自導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隨即率領著大軍,不再去討伐入侵的契丹軍,而倒戈帶兵返回汴京奪取政權,在眾人的擁立下,建立大宋朝。

為了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更為了讓這新成立的趙家皇朝能長久地緊緊握在趙家人手中,趙匡胤產生了很大的顧慮。

想到從唐朝末期的黃巢起義起,隨後五十多年間的五代,就先後出現了五個朝代,而每個朝代都像走馬觀花一般只有幾年,十幾年的歷史就走向了滅亡。這些短命的朝代中,新生的朝代都是前朝創立者的重要部下、從子(義子)、女婿,正是這些人奪取了前朝創立者的果實再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作為後周臣子的趙匡胤自己也是因為是周世宗柴榮最重要的部下,才最終奪取了後周的政權果實而建立大宋。為了大宋的果實不像五代一樣被人摘取,只有想辦法清除障礙,以鞏固政權。

而這個要除掉的障礙就是那些手握重兵,地位顯要的部下,要除掉那真是困難重重,因為這樣的部下統兵傳統已經傳承了二百多年。這種部下統兵傳統就是唐朝就形成的藩鎮,正是它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當時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趙匡胤為了新成立的政權的未來發展,就不得不消除這個隱患。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鎮形成和影響

藩鎮局面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在唐朝初年,為了引起兵變發生,軍隊的調度和作戰權由皇帝收回,軍隊的將領只有管理和訓練軍隊,有軍情由朝廷另派將領統兵出征。因此唐朝初年,在一些重要的州府設置都督,總領一方的軍府。

唐朝皇帝軟弱及管理能力越來越弱勢,地方軍隊的勢力開始慢慢地有所增強,到了唐睿宗李旦再次上臺,開始在重要的州府設置節度大使。到了唐玄宗之時又在十個邊防州府設置節度使,節度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由原來只統管一州府的軍隊,擴大到可以統管幾個州府。

有軍權又有實權的節度使開始不再聽從中央的調遣和管束,開始對本州府或幾個州府實行了自治,也不向中央進貢賦稅,軍隊、土地、人民等全都成了節度使的個人資源。唐中央皇朝當然想方設法想回收這些節度使的權力,無奈實力不濟。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經過安史之亂後,唐朝更是無法控制局面,節度使更是像雨後春筍一般在大地上出現。這些節度使利用自己掌握的軍政大權,開始相互攻打,目的就是兼併其他節度使的勢力,這樣就開始了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這樣的勢力通常稱為“藩鎮”。

這些藩鎮勢力,名義上在唐朝內部,實際上各霸一方,形成一股股獨立的勢力,已經是完全把唐朝中央給架空。隨著農民起義的發展,這些擁軍自立的藩鎮成了推翻唐朝的直接勢力。五代更是這些藩鎮節度使連續登上歷史舞臺的最好表現。

從唐睿宗710年左右開始設置節度使,到913年左右唐朝滅亡,這二百多年時間,再經五代五十多年的混戰爭奪。藩鎮的影響一直都得不到解決,從唐朝可以看出,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中原統一就難以實現。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宋太祖設宴的目的

趙匡胤在五代時的後漢就開始跟隨出征,節度使帶來的後果,他有深刻的認識。在大將軍郭威的部下,讓他親眼看到了郭威是如何從後漢的一位功勳老臣,到最後是如何成為後周的建立者,都全程參與。

到了後周柴榮上位,柴榮可以說是很有政治覺悟的君王,在他的帶領下,不斷把後蜀、南唐吞併,正要集中軍隊北上討伐北漢和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時,卻意外身亡,留下了七歲的兒子柴宗訓,手握重兵的各路軍隊,其實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整編,這對後周來說隱患非常大。

這樣的局面再次出現,趙匡胤完全仿效郭威的做法,一舉上演五代連續上演的手法,奪取了後周的政權。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大宋建立留給趙匡胤的是一直以來的兵權分散在各武將手中,這就是藩鎮節度使的變形,這個兵權一日沒有集中回收到趙匡胤手中,他就一日食不安枕,希望儘快解決這個一直存在的禍害。

建隆二年(961年),離大宋建國還不到兩年,宋太祖就急不及待地著手回收兵權的事宜。經過一番周密的考量,想到自己在陳橋驛就是以宴請最後成就一番偉業,一下激起他在宴請吃飯來解決這棘手的問題。

安排好宴席後,他就把各手握重兵的將領全都請來一起吃飯,而作為宋太祖的他,也放下了架子,不分等級高低,一邊喝酒,一邊高談當年一起艱苦創業時光。最終在趙匡胤的承諾給予高官厚祿、不濫殺功臣等條件下,一眾手握重兵的武將都願意交出兵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酒宴。

在這宴席中,趙匡胤應該有準備有武士設伏於宴席周圍,也是防事情有變。而各將領經過唐末、五代長年的混戰,也疲憊不堪,也想有一個安定的居所。


宋太祖兩次設宴,為的就是結束唐朝這一藩鎮制度


到了969年,趙匡胤再以同樣的方式,再設宴款待有兵權的將領,把最後的地方有藩鎮節度使的兵權全都收回。到此,延續了兩百多年的節度使蕃鎮割據,就這樣讓宋太祖通過兩次的宴請解決了,避免大宋再步五代割據的後塵,也讓大宋得以成為一個統一中原的王朝。

後語

宋太祖的深謀遠慮,看到了蕃鎮割據對建立的宋朝影響深遠,禍害無窮,所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兩設宴席,上演“杯酒釋兵權”的平和手段,鞏固和加強了中央的分集權,避免割據分裂局面。

也正是這兩次宴席取得完滿的成果,讓宋太祖沒有像以往的朝代那樣濫殺功臣的事情發生。從而讓大宋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皇朝,在天文、文化、手工業、政治、社會等方面處在遙遙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