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外债较6月末增1620亿美元,主要由债务证券推动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25日公布的最新外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2944亿美元,较2020年6月末增长1620亿美元,增幅7.6%。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三季度外债增长主要由债务证券增长推动。

从债务工具看,截至三季度末,贷款余额为4726亿美元,占21%;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3498亿美元,占15%;货币与存款余额为5009亿美元,占22%;债务证券余额为6513亿美元,占28%;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98亿美元,占0.5%;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2558亿美元,占11%;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542亿美元,占2.5%。

外汇局表示,外债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从币种和期限结构上看,本币外债占比39%,中长期外债占比44%,占比较2020年6月末均上升1个百分点。

谈及外债的增长,王春英表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和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的体现。

一是国际投资者持续稳步增持境内债券,推动债务证券项下外债规模增长。2020年9月,富时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被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从债务证券投资主体看,主要是境外央行配置长期资产,具有一定稳定性。

二是我国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7.5%,累计增速由负转正。与此相关的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增长257亿美元,季度增幅为8%。

外汇局预计,未来外债仍将平稳运行。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际收支保持总体平衡,有利于外债规模保持平稳。下一步,外汇局将在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的同时,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王春英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