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大明寺雄踞在古城揚州北郊蜀岡中峰之上。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唐朝鑑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龍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蹟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千年古剎,歷經劫難,重獲新生。隋朝仁壽元年(601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該寺建"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鑑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唐會昌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燬。後經僧人募化重建,但屢有圮廢。

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大明寺的山門殿兼作天王殿,正門上額"大明寺"三字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集隋代《龍藏寺碑》而鐫,字體古風流溢。殿內供有彌勒像,背面為護法韋馱,兩旁分立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過天王殿,但見庭院開闊,古木參天,香菸繚繞。東有百年檜柏,西有百年黃楊,中有寶鼎兩尊。

走過一條花崗岩甬道,就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前後迴廊,簷高三重,鏤空花脊。屋脊高處嵌有寶鏡,陽有"國泰民安"四字,陰有"風調雨順"四字。大雄寶殿內法相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正中坐於蓮花高臺之上的釋迦牟尼大佛,被尊稱為"大雄"。

大佛兩側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葉和阿難,東首坐著藥師佛,西首坐著阿彌陀佛。佛壇背後是"海島觀音"泥塑群像。兩邊是十八羅漢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裝修,金光煥彩,法相莊嚴。 大明寺內僧人甚眾,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每年除夕,寺內舉行撞鐘活動,中外嘉賓鹹集,共祈平安多福。

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雄寶殿附近,有幾處著名建築。1985年建成的藏經樓,二層五楹,軒敞疏廊,屋脊之上陽嵌"法輪常轉",陰刻"國泰民安"。"藏經樓"匾額由趙樸初題書,正廳兩側有趙樸初集《金剛經》句題聯:"當知是處恭敬供養,不可以百千萬說其功德;若復有人受持讀誦,已非於三四五佛種諸善根。

"大明寺庭院東側有平遠樓。此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祿寺少卿汪應庚初建,樓名取自宋代畫家郭熙《山水訓》中:"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咸豐年間樓毀於兵火,同治年間兩淮鹽運使方浚頤重建,增題"平遠樓"額,並撰聯雲:"三級曩增高,兩點金焦,助起杯中吟興;雙峰今聳秀,萬株松栝,湧來檻外濤聲。

"聯語造句雄渾,寫樓外風景極為切當。平遠樓共三層,構築精緻,有庭院竹石之勝,現為方丈室。平遠樓北為晴空閣,現為鑑真事蹟陳列室。​

中國十大千年古寺之大明寺

大明寺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著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著名詩人秦少游讚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著名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遊)暢遊大明寺,作詩唱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