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作者:斜槓先生

01

  • 你,活在別人的評價裡嗎?

王菲又上熱搜了。

1月1日,她和李亞鵬、周迅、竇靖童罕見同框,一起出現在嫣然天使基金舉辦新年派對上。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這是一種怎樣的奇妙同框?

李亞鵬是王菲的前夫,周迅是李亞鵬的前女友,竇靖童和李嫣然是同母異父的姐妹。

四個人,都與王菲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但不妨礙當晚的氣氛相當熱鬧。

無論是結婚、生娃、離婚,王菲不強秀恩愛,也不互相撕X。

雖然,這麼多年來,爭議不斷。

可王菲在乎嗎?她不將就,不勉強。不管別人的眼光,只是默默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終於,謾罵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網友感慨,王菲真是王者思維,能把複雜的關係處理得如此和諧。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不得不說,不愧是王菲!

別說明星,普通人這一生,大到找工作、結婚生子,小到發朋友圈、塗什麼色號的口紅,多多少少都會受到議論。

“你都172了?女孩子長得太高,以後找不到老公的。”



“100來塊的口紅就不要發朋友圈了吧,顯得你很廉價呢。”



“30丟紅,40丟綠,你都40歲了怎麼還穿花裙子?”

我們的人生需要指點,但絕不是指指點點。

面對種種評論,有多少人能瀟灑如王菲?

中青報的一項調查顯示,50.6%的受訪者在意他人對自己網絡社交動態的反應;

55.8%的受訪者發完動態後,會反覆刷新查看是否有點贊或者評論。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韋奇定理”。

說的是即使你有主見,但如果有十個人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介意,很難不動搖。


02

  • 過度在意別人,往往吃力不討好。

我們真的有必要這麼在意別人的評論嗎?

事實上,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反而很難獲得別人的好評。

日劇《凪的新生活》一度爆火,豆瓣評分9.2,劇情直戳人心。

28年來,女主大島凪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不惜壓抑真實的自己。

為了受到同事的喜歡,她幫同事加班、替同事背鍋。

就連在親密關係中,她也不放鬆自己,長期對男朋友低眉順眼。

天生嚴重自來卷的她,每天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來卷平自己的頭髮。

男朋友曾摸著她的直髮,“我最喜歡小凪的頭髮了。”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結果呢?

同事在背後吐槽,堅決不要成為她那樣的人,拿她節約時間正好;

男朋友在背後調侃她性生活很奉獻,和她之間並不是認真的感情。

知道真相後,她過度呼吸,暈倒了過去。

從醫院醒來時,沒有一個人聯繫、問候她,更沒人去探望她。

《奇葩大會》中,蔣方舟說,“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呵故作討喜的樣子。”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曾經看過一個微採訪,節目組問,“你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一位60歲的女士表示,後悔年輕時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我們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買單,自然不需要過度在乎別人的評價過生活。

與其到年紀大了的時候後悔,不如大大方方做自己。

很喜歡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的一段話。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03

  • 不去過度在意,反而酣暢淋漓。

喬布斯曾說,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

比起過度在意別人評價,那些打破“韋奇定理”桎梏的人,過得更加舒爽。

洪川大師是日本江戶時代知名的禪師,寫得一手好字。

有一年,日本當時最大的寺廟京碧寺落成。

幕府將軍德川家康派人請洪川大師為京碧寺書寫“第一義諦”的牌匾。(注:“第一義諦”意為至高無上圓滿究竟之真理)

洪川大師來到寺廟時,寺院裡擺上了桌子和文房四寶,也擠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圍觀的老百姓。

“這麼多人看著,可一定不能出醜,一定要寫出四個好字來。”他一邊拿起筆蘸墨,一邊這麼想。

可是,事與願違。

書寫時,洪川大師用力不穩,寫出來的字連自己都不滿意。

“沒寫好,我重新寫。”洪川大師說。

小和尚重拿一張紙,放在洪川大師面前。

就這樣,一連寫了84遍,他還是沒有寫出滿意的字。

最好的人生:不勉強,不將就,不在意

轉眼到了中午,太陽正辣,圍觀的老百姓不再搖頭嘆息,紛紛回家吃飯。

終於,院子裡只剩下洪川大師一人。

他深吸一口氣,定下心來,第85次寫下“第一義諦”四個大字。

這一次,洪川大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終於寫好了。”

不久後,德川家康參謁京碧寺,讚揚洪川大師:

“我早就知道你特別嚴格要求自己。聽說光是這四個字你就寫了85遍,真是讓我欽佩。”

洪川大師卻慚愧了。

“這不是我在嚴格要求自己,而是當時圍觀的人太多,我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感受才沒有發揮好,這不是值得讚美的精神,反而是我最值得批評的缺點。

作為一個老禪師,我居然一直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人越怕丟人,就越在乎別人的看法。

越在乎別人的看法,就越忘記自己。

忘記自己的人,哪還有靈魂呢?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歡》裡寫道: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願我們每一個人,既不活在別人的眼中,也不活在別人的嘴裡。

不屈從於世俗,不隨波逐流。

不嫉妒,不詆譭,也不做隨意指點他人生活的批評者。

一生溫暖純良,也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