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演繹鄉村振興“標準答案”

草長鶯飛四月天,行走在群幸村,看到的是良田千畝、美麗庭院,聽到的是清脆鳥語、質樸鄉音,美麗的村莊、興旺的產業、淳樸的民風.....儼然一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景象。

群幸村地處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南部,與浙江南潯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區域面積4.25平方公里,有21個村民小組,現有500多戶農戶,在冊人口2000多人。近年來,群幸村先後榮獲“全國首批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示範社區”“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村”“蘇州市先鋒村”等榮譽稱號。

“尖子生”演繹鄉村振興“標準答案”

破資源限制 念活鄉村“致富經”

提起群幸村的企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雙塔集團,這個80年代成立、七都人公認的電纜“黃埔軍校”。但如今,在群幸村內,卻看不到它的身影。在去年“三治”工作開展中,群幸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將雙塔集團地塊列入“三優三保”範圍,通過拆舊盤活237畝土地,為高質量發展騰挪空間。

“群幸村工業起步早,經濟實力雄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便在紡織行業獨領風騷。目前,村裡已建有二個工業小區,擁有近90家民營企業,集絲綢紡織、通信電纜、室外傢俱、地板等產業於一體,這些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初步完成原始積累,步入了穩步健康發展的軌道,為村民的小康生活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經濟保障。”群幸村黨委書記鄒根龍介紹。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背景下,群幸村在環境保護方面持續發力,用“綠水青山”喚醒“金山銀山”,通過“三治”工作深挖土地資源,淘汰低端落後產能,扶持高質量發展行業,形成良好的循環發展。

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要興旺。“在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群幸村保持‘歸零心態’和‘奮鬥姿態’,積極拓寬創收渠道,逐年加大第一產業投入,穩固第二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第三產業發展,目前已形成三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這也為群幸村民生工程建設提供可持續保障。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騰籠換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造空間。”如何突破環境資源限制,破解產業發展困難,作為群幸村的“當家人”,鄒根龍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打算。

“尖子生”演繹鄉村振興“標準答案”

品最香“稽五漾”大米 賞最“土味”農村風光

一顆飽滿的大米,裡面點綴著太陽、綠樹、小河、草地,外圍被兩根稻穗環抱——這個生意盎然的圖標是七都鎮群幸村剛剛註冊的農產品品牌“稽五漾”。待大米成熟後,印著品牌標誌的“稽五漾”大米就會登上百姓餐桌。

“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因此,群幸村在啟動中長期規劃時,重點在農田上做‘文章’,打造千畝糧田,迴歸鄉村環境,重塑鄉村本色,重點挖掘鄉村魅力和特色,其背後承載的是鄉村振興的現實祈願。”談起農業發展,鄒根龍感慨頗深,現在,群幸村農業正走向品牌化、產業化,延伸農產品研發、加工、銷售路子,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提升農產品品牌價值。

鄒根龍認為,群幸村的鄉村建設特點在於“土”。“這裡的‘土’並非破破爛爛、雜亂無章,是指保護好農村本來的自然生態,保持原有格局,保留田園風光。”鄒根龍介紹,比如,農民的房前屋後不一定都要統一栽樹種草,可以種上一片菜地,再圍上一圈竹籬笆,既美麗又實用。目前,群幸村已建成三個三星級康居鄉村,現在正在開展整村三星級康居村創建工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共建和諧宜居新典範。

農村保留“土味”的同時,何如讓人回味無窮?鄒根龍的回答是:做優環境,打造人人嚮往的樂園。“沒有好的農村環境,不如不吸引人來。因此,群幸村花了大量時間、精力治理鄉村環境,平整道路、清理河道、佈置景觀、增加綠化……這幾年,群幸村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生態保護,保持鄉村天藍、地綠、水淨、安居、樂業、增收的良好狀態,打造市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養生養老、回憶鄉愁的好去處。”鄒根龍說。

走在鄉間小道,看著剛剛種下的櫻花,鄒根龍腦海裡浮現的是明年春天,群幸村櫻花成片、遊客成群,大家在這裡品最香“稽五漾”大米,賞最“土味”農村風光。

“尖子生”演繹鄉村振興“標準答案”

黨建激活“紅色引擎” 內生動力引領鄉村治理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群幸村黨員衝鋒在前,高擎黨旗,吹響戰“疫”集結號;眾志成城,築牢疫情防控“紅色堡壘”。期間,黨員幹部主動站在疫情第一線,組成志願者服務隊24小時輪流值班,對全村全天候、無死角防控,為群眾生命健康築起一道“防火牆”。

群幸村經濟發達、企業眾多,讓群幸村成為人口數量不是七都最多,黨支部數量卻是七都最多的村,共有14個黨支部。電纜、金屬、紡織等發展良好的企業成立了國通電纜黨支部、群幸金屬黨支部、南達金屬黨支部、洲海噴織黨支部、華麗噴織黨支部、港豪花園黨支部、新南方花園黨支部、普欣電工黨支部、凱聯傢俱黨支部等9個非公企業黨支部,聚集在工業園、分散在村裡的企業聯合成立了虹橋工業園黨支部、桔園工業園黨支部、興農糧油黨支部和群幸村商會黨支部等4個行業黨支部,佔全村黨員總人數80%以上的企業黨員與群幸村綜合黨支部黨員——這168名黨員共同匯聚成群幸村磅礴的“紅色力量”。

村裡黨員對群幸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用鄒根龍的話來說,老黨員是智囊團、“老孃舅”,為村裡發展提意見,為村民糾紛作調解;青年黨員是突擊隊、“服務員”,聽黨指揮,盡心盡職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村民村務;企業黨員是主力軍、“帶富”能手,帶頭創業,解決村民就業,帶領群眾致富。

在村級經濟發展、民生實事項目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中,群幸村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領全體黨員幹部齊心協力投身到鄉村振興和服務民生上來,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精神風貌,提升群幸村黨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尖子生”演繹鄉村振興“標準答案”

此外,村黨委還將全村黨員網格化融入各小組、各企業日常活動中,將黨建力量全面融入重點、難點工作中;將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融入到到農村建房管理、環境衛生整治、文明村創建等長效管理中。(通訊員 顏貝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