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祕(上)


【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秘(上)

無論是市場新手還是沉浮多年的老手,幾乎都知道有一個指標叫做均線。全稱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是由著名的美國投資家格蘭威爾在20世紀中期提出來的,可以說是目前人群基礎最廣泛的指標。

均線最簡單的使用方法就是在圖表上繪製單根移動平均線(如下圖),當K線走勢傾向於保持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時,它表明價格處於上漲行情之中;相反,當K線走勢總是保持在均線之下時,那就表明當前行情處於空頭趨勢之中。

【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秘(上)


實盤案例分享說明:

參考下圖中的安踏體育(02020.HK)價格一直處於下跌趨勢之中,但由於買盤的暫時增加,導致安踏體育(02020.HK)短線突然飆升。

此時,肯定有很多投資者會認為,現在K線正在試圖突破移動平均線,也就是說趨勢可能發生改變,而價格也會隨著價格突破均線而上漲,於是這些投資者選擇“進場”。

【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秘(上)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投資者有這樣的猜想並沒有錯,但是他們省去了驗證的步驟。

從上圖中不難發現,短暫上破均線的幾根陽線並沒有突破前一個波段的最高點,也就是說它只是突破了圖中所使用的均線這一個壓力位,而對於下一層阻力,K線並沒有突破。而且價格突破圖中唯一的均線壓力是因為受到市場突發消息影響,也就是說,這個突破行情並非是受到技術支撐而產生的,而是由突發事件所導致。

在沒有得到另一個進場信號的驗證的情況之下,投資者就選擇進場做多,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操作。於是隨後價格的走勢將令那些在數據公佈後就忙著進場做多的投資者感到失望。

單根均線在判斷市場趨勢的時候是非常簡單的,同時也是非常容易出現誤導的。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既然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發現了一條均線在很多時候不能起到過濾“假信號”的作用,那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考慮在一個圖表中設置兩個或更多的均線?

通過多根不同週期的均線,投資者可以更加清楚也更加準確的判斷趨勢。在上升趨勢中,小週期的移動平均線應該處於大週期的移動平均線之上;而在下降趨勢中,小週期的移動平均線則處於大週期的移動平均線之下。

例如,假設我們用20日和30日兩條均線來看安踏體育(02020.HK),那麼它們在上漲行情中的排布就如下圖:

【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秘(上)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上漲行情中,不同週期的均線往往是一致的。而當價格率先出現回調的時候,每根均線都可以當成一個支撐位置。


因此,利用多根均線去判斷價格走勢,既直觀又能多層次地過濾“假信號”。除了同時使用2條均線之外,我們還可以考慮在一個圖表上設置3根或5根不同週期的均線。比如:5、10、20、30、60、這樣的均線週期組合(設置方法如下圖)。

【技術分析】均線實戰乾貨揭秘(上)


只要均線是有序的(在上升趨勢中由小週期到大週期從上往下排列,在下降趨勢中由大週期到小週期從上往下排列),那麼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斷目前價格是在上升趨勢還是在下降趨勢中,而且多週期的均線組合,也避免了價格在遭遇突發事件影響之後,出現“假突破”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