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多數人把自律搞成了自虐,所以根本無法堅持

文 | 白紙娘魚

從理論上來講,選擇越多,人越能做出理性的判斷。然而事實是人的行為不完全由“你”決定,很多因素會導致你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情。甚至當人在有選擇的條件下,人就會產生許多的煩惱。


心理學:多數人把自律搞成了自虐,所以根本無法堅持

別創造太多的“好奇”

舉個常見的例子,在你準備睡覺的時候,突然旁邊的手機提示音響了,你就要選擇到底是看還是不看,看了可能會睡不著,不看那麼“好奇心”會讓你產生焦慮。無論你選擇哪一個,都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另外,睡覺的時候旁邊有手機,也是給自己創造了選擇的機會,睡不著就會想要不要看一眼,結果看著看著就又通宵熬夜了。

其實在工作上也是,給客戶的計劃方案越多,客戶就會產生更多的疑問和選擇焦慮,從而導致項目拖延或者是根本成交不了。因為人在面對有選擇的情況下,看似好像是自由了,但其實大腦需要處理的信息更多了,需要比較更多的因素,需要考量更多的問題,那麼在這一過程中人就會感受到由選擇帶來的“一些麻煩”。

過程體驗感越不舒服,那麼人越有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

很多做自媒體工作的人,寧可租用共享辦公室也不願意在家辦公。因為在家你就會時不時地思考,要不要吃點東西,要不要休息一下看看視頻,要不要泡個腳,總之在家有很多的選擇去做不同的事情。而在這些選擇中,人就會感受到精力分散。感受越不舒服,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就會越低。

自律不是自虐。自律是給自己創造條件,讓自己順著一定的規律達到一定的目的。自律是自然而然可以做到某件事情,而自虐會讓人精神受到極大痛苦,即便你在短時間內達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從長期考量自虐根本無法讓人堅持。

越自律越自由,越自虐越痛苦。想要達到自律的效果,就要給自己創造“沒有選擇”的條件,即讓自己剝離有選擇的環境,過簡單的生活。


心理學:多數人把自律搞成了自虐,所以根本無法堅持

簡單生活可以幫助你完成許多你曾經做不到的事情,比如:

控制體重

良好的體態會讓人感受到輕鬆和愉悅,而肥胖臃腫的身材不僅會加重身體的負擔,還會令自己常常感受到不自信。外賣、快餐以及零食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減肥的行列,但是大多數人無論怎麼減,都瘦不下來,或者在短時間內瘦下來後又快速的反彈回去。

那麼找到令自己肥胖的根源後,你就需要給自己創造無法獲得這些食物的條件:1、卸載掉所有可以叫外賣的軟件。2、行走的道路上遠離餐廳和超市。3、家裡不要堆放太多的食物。4、不買速食產品。

人都是害怕麻煩的,之所以會總是叫外賣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方便。如果你將這些“方便”變成了“不方便”,那你就會在選擇的時候遠離這些不方便的行為。

吃最簡單的食物,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便能減少高熱量的攝入,身體就會順其自然的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從而心情也會獲得到長效的愉悅。

節省開支

能讓人感受到壓力的原因之一必定和金錢相關,沒有物質基礎就無法滿足精神上的追求。剝離物質基礎,單純從情緒出發尋找負面情緒的解決方法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人的很多消極感受都是源於沒有保障的物質生活。

而現代人又在物質慾望中迷失自我,但實際上這些物質慾望都是虛擬的,它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這些物質都被商家注入了“神話”般的故事,你追求的到底是這個物質本身,還是由神話故事帶來的感覺,實際上你自己也說不清楚。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遠離這些“神話”故事,卸載會讓你激發購物慾的軟件,嘗試過最簡單的生活,感受物質本來的面目。

簡單的生活不需要你購買很多的東西,你只需要最基礎的生活用品,同一類型和功能的產品你只需購買一個足以。使用頻率極低的你可以買二手的,或者買便宜的。給自己創造簡單生活的環境,你可以節省出很多的開支,雖然短時間內你可能感受不到儲蓄的力量,但是積少成多,長時間的積攢後你便能感受到複利的力量。

減少開支就能增加金錢的可支配權,促使你將來有能力去做更大的事情,而是不被眼前的收入牽絆住前進的步伐。

心理學:多數人把自律搞成了自虐,所以根本無法堅持


減少浮躁的情緒

為什麼你靜不下心來做一件事?為什麼當你準備認真做事的時候卻又不知不覺的去做了其他事情?

原因很簡單,當擺在你面前有其他可以的事情進行選擇的時候,你的意識和行動可能就不受理智控制,而會被感覺控制住。而感覺又來源於情緒,所以不是你不想這樣做,而是你總是被情緒給綁架。

過簡單的生活,就要摒棄讓自己產生“行動選擇”的條件。首先你需要把自己的居住環境打幹淨,然後把居住區的功能劃分清楚。臥室就是睡覺的地方,與睡覺不相干的東西都要通通拿走,床上只能有枕頭、被子等,不要把電子產品放在床上。房間裡也不要放有零食。其次其他的區域都要按照功能進行整理,保證每個區域裡只能做一件事。書房只是書房,而不是餐廳也不是臥室。

把空間理順了,行為就能跟上節奏。在一個時間或空間裡只做一件事件,行為的節奏就不會被打亂,從而也就不容易產生浮躁的情緒。

以上列舉出的一些方法和案例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實際生活中其實有太多選擇性的細節。而這些選擇的瞬間往往會被我們忽略,有時候你明明計劃在做這件事,然而被某個瞬間打斷於是就去做了另一件事,所以你必須得時刻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心理學:多數人把自律搞成了自虐,所以根本無法堅持

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偏離了理智的行動,那麼以下一些方法步驟可以幫助你迴歸到正軌:

1、回憶時間

想一想自己前面在做什麼,而現在你又在做什麼,在最短的時間內感受到問題,瞭解自己此刻已經被情緒所綁架了。

2、感受情緒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經被打散後,你不要著急去抵抗這種情緒,這隻會讓你感受到痛苦在加深,越掙扎情緒就會被擠壓的越厲害,也就難以掙脫。此刻你只需要沉浸下來,去體會當下的感受,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停留當下。

3、即刻切斷此刻的選擇

人在激動的狀態下是很難做出任何正確的行為,因此當自己平靜下來後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切斷現在的行為,拋開任何雜念,即刻停止現在的行為。比如當你學習的時候,接到了朋友的邀約電話,你發現這一行為會干擾到你,但是又想聽下去,你就先閉上眼睛做個深呼吸然後告訴對方結束通話。

4、清除干擾條件

但凡當自己的意識被打散後,必定有了“選擇”的條件,可能是視覺,可能是聽覺等,總之有個干擾的條件存在。因此,為了讓自己儘快恢復到理智的狀態下,你需要再次清理干擾條件,或者讓自己遠離這個干擾因素。

我們試想一個實驗模型,在筆直火車軌道上增加一個路線,當小火車行駛到分叉路上,它就得選擇,而這個選擇其實是無意識的,它跟速度,風向以及軌道角度等等都有關係。因此它可能無法達到你最終設定的目的地,而如果只有一條軌道,它便能順其自然的達到目的地。所謂的自律也是如此,想讓生活變得更自律,去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那麼你就要去剷除生活上太多的選擇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