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老舊小區:脫胎換骨更宜居

道路平坦暢通了,居民生活環境提升了,街巷的顏值變美了……近年來,我市堅持共創共享的原則,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宿城老舊小區得到徹底改變,居民生活環境持續優化,群眾洋溢著幸福的笑聲響徹在宿城老舊小區的大街小巷……

改造後的宿城北苑小區。本報記者 董虎 攝

小區街巷整潔通暢

傍晚時分,埇橋街道西仙橋社區居民嶽玲信步來到離家不遠處的八一遊園散步遛彎,遊園裡新裝設的體育健身器材一應俱全,鬆軟的塑膠地面、如茵的綠草、吐香的花木讓她勞累了一天的身心為之一振。

然而誰能想到,過去這裡是一處被破亂不堪的圍牆圍起來的垃圾成堆的地方!長時間以來,不僅成了八一路南北兩端居民同行的“腸梗阻”,也是垃圾成堆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頑疾固症。去年,街道、社區多次積極反映爭取,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佔地近10畝的八一遊園出現在社區居民面前,不僅方便了社區居民的通行,還大大改善了社區人居環境。放在以前,這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區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城區街巷道路由於建成時間較長,年久失修,大部分存在道路坑窪、龜裂、井蓋凹凸不平,路沿石破損等狀況。2018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城區精品街巷提升改造工程,積極改善群眾交通出行環境。通過近兩年的努力,2018年,完成城區76條泥土道路、171條街巷道路改造提升;2019年,完成18條精品街巷和204條一般街巷改造提升。

“街巷道路的鉅變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人們將從這一條條整潔的背街小巷,走向小康,走向明天,走向幸福。”宿城南關順河中路居民張衛華望著改造完工的順河路激動地說。

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推進

杜高田萬萬沒有想到,居住了多年的老舊小區還能通過改造工程,修好了道路實現了雨汙分流。杜高田是埇橋街道西仙橋社區的居民。西仙橋社區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自去年實施了八一小區改造工程後,今年又分兩批先後實施了12個老舊小區的改造。

路面坑坑窪窪、垃圾隨意丟棄、小區路燈不亮、私搭亂建、車輛亂停亂放、流動商販隨意出入、人居環境髒亂差……這些老舊小區普遍具有的規劃滯後、配套不足、設施老化、服務短板等通病,因為時間長久的原因,這些舊設備舊設施給居民帶來的安全隱患更是越來越大,給市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老舊小區的改造治理問題成為了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硬骨頭”難啃,但該啃!老舊小區改造,看上去是基礎建設項目,實質上是社會治理工程,是一項群眾期盼強烈的民生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好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環境變得優美,生活也會更幸福,精神文明的建設水平自然會提高。

2018年以來,我市在面臨著改造資金籌措難度高、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等困難重重情況下,大力實施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傾聽不同聲音,面對改造過程中的不同訴求,精準施策,滿足群眾需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水電線路更新等專項改造等,又有拆違拆臨、杆線整治、道路修復、照明完善及線路更換、停車場及休閒健身活動區域拓展等安排。同時,除了改善、維護小區秩序,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外,還協調社會各個方面,解決一系列的矛盾,創造出和諧的人文環境,真正讓眾多小區居民告別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的困境。

改造後的老舊小區環境變美了,配套設施更多了,小區的環境得到了大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了,提升了城市的良好形象。“現在的小區經過整治,怎麼看怎麼舒服,還有地方健身了,這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好政策說來就來了!”市民韓四振感慨地說。

目前,我市城區第一批2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基本完成,第二批6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施工已接近尾聲。老舊小區改造步伐的持續加快,進一步改善了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居民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

“紅色物業”破解老舊小區物管難題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業管理逐漸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民生問題。如何破解物業管理中“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群眾失望”等突出問題,回應百姓的呼聲,埇橋區黨委政府決定答好這張“考卷”。

為此,埇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立專班,深入基層實地調研,並組織街道社區及群眾代表召開聽證會傾聽民聲,順從民意。同時,組織人員赴武漢、南京、蚌埠等地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並結合埇橋區物業管理現狀,提出了“紅色物業”這一理念。

2018年10月,埇橋區出臺了《“紅色物業”實施方案》,並制定了《“紅色物業”工作指南》,成立了由埇橋區城投集團控股,引入社會資本和技術力量的宿州市埇橋區紅色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各街道辦事處成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社區成立“紅色物業”服務站,建立健全三級物業服務平臺,強化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創新,大力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位。

埇橋區紅色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堅持公益屬性,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堅持“黨建引領”的主線,把黨組織引入物業管理,把黨員充實到物業管理的“前沿陣地”,小區管理、客服人員均由社區工作人員兼任,24小時負責小區的管理及客服工作,真正用心去解決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如今,在埇橋區各街道社區,凡是道路損壞的,均重新維修;路燈亮化率100%;綠地面積增容……結合文明創建和老舊小區改造,各社區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紅色物業”正在用居民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變化,展現自身的魅力。

目前,全區共有28個小區入駐“紅色物業”,並正在按照試點擴面、全面覆蓋、鞏固提升的總體要求,統籌推進,分步實施,形成了“黨員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千帶萬”的示範輻射效應,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遍佈宿城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