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在線新經濟成長的“創新生態”-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 勞幗齡

在線新經濟既著力於產業轉型的技術賦能,又兼顧生產生活的升級需求,是作為超大城市有效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落腳點。如果說看得見、數得清的成果是打造四個“100+”,那麼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的創新生態,則需要從技術賦能、業態模式、服務管理等方面付出數不清的努力。

在線新經濟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的特徵。以生鮮電商零售業態為例,表面看,生鮮電商似乎只是簡單的“買菜”,或者叫“搶菜”,但生鮮電商的業態並不簡單。一根小蔥從田頭到餐桌的旅程,從生產基地開始,經歷物流運輸,到達企業總倉,再分配到前置倉,最後由快遞小哥送達千家萬戶,經歷的是長長的產業鏈。如何保證質量、減低損耗、精準分倉、準時送達,背後是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是技術的輔助和保駕護航,是數字化技術在生鮮這一最為傳統的民生服務領域的滲透和賦能。正是這樣的技術賦能創新,使得傳統的“買菜”經濟發生了新變化,成為“雲買菜”,搭上互聯網快車,擁有新經濟色彩。

同時,生鮮電商領域還可以有更多的新技術融入,藉助5G普及熱鬧起來的網絡直播、裂變能力強勁的社交社群,都是智能營銷的新技術應用。此外,如製冷預冷、保溫保鮮、冷鏈倉儲、產品溯源等等,將給生鮮電商帶來巨大的技術賦能。

在線新經濟可以細分為“無中生有、有中啟轉、轉中做大”三大類。生鮮電商或許可以歸為“轉中做大”這一類,因為這種模式原本就存在,同時這次疫情使得線上需求激增,也就是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說的逆勢飛揚。那麼疫情過去後能否延續?答案是,有企業的努力、有政策的支持、有市場的需求,是可延續的。因為生鮮電商前期本身就有一定的使用基礎,經歷疫情這段時間的磨礪,對新用戶來說,越過了“習慣培養”和“信任建立”這兩大門檻,對於生鮮電商的擁抱不會輕易放棄,行業也就有了轉中做大的機會。最近盒馬推出“雙百”戰略、叮咚準備進軍新市場,就是例證。

但同時,業態模式的構成又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有金字塔尖領飛的頭雁,也有夯實底座的螞蟻雄兵,這樣的生態圈,才是生機勃勃的。叮咚的前置倉、盒馬的M IN I小店、重新定義的社區團購,或許沒有你死我活、最後只有一家獨大的必要。優化的創新生態,應該鼓勵業態的百花齊放,只要是適合民生需求,就是好模式。

同理,業態模式的創新,或許還不僅僅只是生鮮電商企業的創新。推動傳統零售和渠道電商整合資源,線上建設網上超市、智慧微菜場,線下發展無人超市和智能售貨機、無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終端,也是業態模式的創新,此外,老字號和傳統企業積極轉型擁抱電商,同樣是在線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生態的優化,需要營商環境的支持,需要服務管理的創新,需要監管審慎下的包容。這種包容,可以是當年盒馬創業時,上海自貿區那張“零售+餐飲”甚至疊加了互聯網功能的許可證;可以是今年復工復產復市之際,虹口區市場監管局為盒馬新店開張只用半天就簽發的許可證;可以是為幫助企業轉型,長寧區市場監管局發出的那張東航食品“空餐地享”的“一址兩證”……

不管是無中生有,有中啟轉,抑或是轉中做大,新業態的發展、老業態的轉型都離不開創新生態環境的土壤支持,優化創新生態,鼓勵跨界、允許試錯、寬容失敗,才能為在線新經濟的培育壯大留足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