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火燒的由來、傳承和發展

古往今來古城河間一直是通衢要塞,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稱,兩百多年前,乾隆帝下江南水旱兩路必經河間,一次錯過住處在農家吃飯,農家為了讓皇帝吃著方便,把精心煮制的驢肉加到方形的火燒裡,這物件外形金黃方正,層多而薄,外皮酥脆,層次鬆軟,驢肉鮮香可口。乾隆一口氣吃下三個,連連稱讚美味可口。問農家此為何物,農家如實回答:大火燒加驢肉。此時窗外荷塘蛙聲呱噪,乾隆見桌上的火燒張著大嘴,內含色澤鮮美的驢肉香悶,頓生靈感,提筆寫下“蛤蟆吞蜜”四個字作為驢肉火燒的雅稱,乘興賦詩一首:

河間處處毛驢旺,

巧婦擀麵似紙張。

做出火燒加驢肉,

一陣風來一陣香。

並差人在河間修築行宮常住,(河間乾隆行宮及手書御碑均有史料記載)以飽食驢肉火燒美味,後回到皇宮還時常想念驢肉火燒,遣和紳來河間尋找做驢肉火燒的那戶農家進宮,和紳也是一位美食家,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和紳吃驢肉火燒的故事,時值中秋和紳與幾位夫人在府內吃驢肉火燒賞月,當時皓月當空,和紳見鮮香酥脆的驢肉火燒裡面層次極多,一層層比紙張還薄,吃到嘴裡鬆軟異常。拿起夫人的玉手把玩時不禁詩興大發:

玉人指甲長,

火燒分外香。

兩相皆上品,

對月透華光。

此詩表述的意思是清朝女人們每日修剪的指甲非常長非常薄,薄到能夠透過指甲看到微弱光線的月亮,火燒的層就和女人的指甲薄厚一樣。

時至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皇宮內專做驢肉火燒的河間籍御廚小德張逃出紫禁城,回到河間,開店經營驢肉火燒謀生,因小店味美利薄,很快形成了一種飲食文化,幾十里路外的人們也都步行前往,只為品嚐幾個驢肉火燒。

後來小德張去世將店面交給他的得力夥計張實誠經營,張實誠老後又將店傳給徒弟張子華,張子華聰敏好學,人品一流,當時在尊祖莊一帶流傳著一個誠信的故事:張家的油不稱李家的錢不數。這是西城固莊一個李姓人家經常來張子華的店裡買驢油,每次都是提前把油裝好,李家來拿油放下錢就走,張子華也不數是多少錢就放進錢箱,這都是長期的合作張家的油不會缺斤短兩,李家也不會少給錢形成的信任,後來張家李家還做了親家。除了誠信經營張子華在製作工藝上也摸索出了很多前人沒有嘗試過的方法。以前沒有冰箱,加工出來的驢肉無法長期保存,夏天賣不掉一天就壞了,只能扔掉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很大的成本。張子華在地裡採來野麻(野麻是北方很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麻繩提豆腐中的麻繩就是用野麻的皮做的)的葉子把加工好涼乾的驢肉包好,外面用麻繩繫住,然後放到七八米深的地窖裡,這樣就可以保存七八天不會變質,沒想到這種包裝還有一種神奇的效果,經過野麻葉子包裹幾天的驢肉味道更加鮮美,清香味道更足,成功的解決了儲存問題開店就輕鬆多了。後來日本鬼子入侵,尊祖莊尤其嚴重,建了好多炮樓,鬼子們吃著驢肉火燒好吃常來店裡吃,後來地下黨越來越打出了名聲,鬼子兵平常不敢出來了就讓張子華隔幾天給送一次驢肉火燒到炮樓裡面去,張子華天生膽小打雷天都不敢去關窗戶,哪裡敢去鬼子的炮樓,和地下黨接觸後,在他們的鼓勵下開始頻繁的進出鬼子的活動地,給地下黨傳遞出很多有價值的情報。解放後張子華五個兒子都相繼有了不錯的工作,這個驢肉火燒店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直到2006年3月,張子華之孫張海濤先生接手經營驢肉火燒店,張海濤以老店祖傳技術為基礎,結合現在科學飲食製作經驗,獨創十九種特殊製作工藝,從驢的宰殺、驢肉的處理、驢肉的煮制、麵粉的選用、和麵的技巧,火燒的檊制、香燜的製作、湯汁的調製無不精益求精。為達到更科學的管理和發展,2008年張海濤成立了河北瀛韻留香管理有限公司。並註冊了一個時尚的品牌“功夫驢”以打入各大中城市市場,幾百年的發展完善,從只為果腹的廉價“大火燒加驢肉”一直髮展到如今擁有工業化流程,標準化操作的現代化股份公司。功夫驢視質量如生命,從驢源的選擇、火燒加工、出品的時間,都設置了規範流程,確保了品質的安全和統一。功夫驢卡通造型活潑、可愛,擺出中國功夫Pose的小驢,既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又寓意功夫驢驢肉製作的精細繁雜和功夫驢驢肉的非凡功效。背景的摺扇,體現了文化、傳統和高貴。剛勁瀟灑的毛筆字加上印章更將中國的傳統精髓體現的淋漓盡致。“做地道中國味道”是功夫驢得以生存發展的根本,

現今

驢肉火燒的由來、傳承和發展

驢肉火燒的由來、傳承和發展

市場驢肉火燒的製作五花八門,只要是用小麥粉製作的餅加上煮制好的驢肉就都稱呼他們為驢肉火燒。口感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功夫驢驢肉火燒以其繁雜的做工始終保持著口味的領先。在製作過程中一個人要熟練的把十六七斤活好的麵粉擀片、抹油、抻長、卷條、揪劑、兩面包皮,烙制、烘烤、出鍋、加肉,一次做出一百多個火燒,可謂一絕。

在驢肉火燒的製作基礎上張海濤走訪各處烹飪界名師,對傳統大膽改進,在不斷完善驢肉火燒的製作技術的同時,推出了驢肉火鍋、驢肉水餃、驢肉燻腸、功夫驢驢鞭酒等一系列驢肉產品,其中尤其以全驢宴最為有名,在2008年中國藥膳協會組織舉辦的藥膳大賽上,憑藉“黃芪紅湯燴金錢”一舉奪得特級金獎,中國烹飪大師焦明耀給予了高度評價。2009年,盛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加入中國烹飪協會,融入到了烹飪大家庭,增加了也同行的交流,在全聚德、東來順、小肥羊等前輩的指引下,也為了驢肉火燒這以美食得以保存併發揚光大,2011年功夫驢驢肉火燒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技術,2012年功夫驢製作技藝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同年在河間市市委市政府的提議下,盛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驢肉產業協會,並由張海濤出任協會會長。2014年盛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升級為河北瀛韻留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加盟事業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全國將近三百多家加盟店遍及九個省份。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路邊攤發展到現在的功夫驢連鎖企業,一路走來,體現了功夫驢接近市場和時代接軌和世界接軌的經營策略。在發展中功夫驢始終秉承“繼承傳統、精益求精、保健先行”十二字理念,堅守祖傳技術為根基,不刪減一道製作工序,盡力保持驢肉的原有營養成分,讓人們在品嚐美味的同時獲取身體的健康。時間積澱讓功夫驢有了今日發展能量,未來三年內,功夫驢將再發展三百家連鎖店,同時將準備進軍海外市場,把這一國粹美食發揚光大,推向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