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我們身邊有很多聰明的懶人,腦子好使,就是不努力。經常聽到家長聊自己的孩子,說他家的孩子多聰明。學東西多快,但就是懶,不願意幹。很多家長對孩子懶惰的性格也十分的無奈,什麼事情都不願做,這對孩子的未來也十分的擔心,就怕孩子以後也養成這種個性。


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懶惰?

1、家長的過分溺愛

當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的話,就會讓孩子有依賴的心理產生,明明我們自己可以完成的事,但是卻希望得到父母來代勞。而父母也因為溺愛常常答應孩子的請求,甚至是當孩子想要提高自己動手的時候,家長會傾向於打斷孩子,選擇適合自己代勞。這樣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及自然環境容易使孩子生活變得懶惰。


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2、受父母懶惰行為的影響

當父母養成了懶惰的習慣,他們就會逃避在家裡的責任,甚至懶得整理家務,這無疑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榜樣,影響了孩子,不願意參加勞動。 孩子對父母行為的模仿一直存在,父母的行為懶惰很難使孩子實現勞動的幸福。

3、家長的錯誤引導

有些家長本身對勤勞的品質有認識偏差,對這種品質的養成不夠重視,對孩子的關注點更多放在智力開發,以及一些技能的提升上。這樣錯誤的教育理念對孩子形成一定的誤導,勤勞的孩子想孩子的這種錯誤的理念並不重要,懶惰正常。


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面對孩子懶惰家長應該怎麼辦?

1、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自己動手的意識,有助於提高孩子勤勞品質的養成。讓孩子對自己的應該付出的勞動有正確的認知,父母儘量不為孩子發展提供特權,引導教育孩子獨自完成教學任務,從勞動中感受到成就感。


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2、為孩子樹立勤勞的榜樣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最有說服力的,父母為孩子建立起來的榜樣可以使孩子擁有正確的參考範本,進而在模仿父母言行的過程中自然地學會了勤勞。 勤奮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懶惰習慣會逐漸得到改善。

3、鼓勵孩子參加到家務勞動中來

父母可以進行適當的鼓勵孩子參加家庭勞動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企業之一,有義務幫助父母一起勞動。同時,巧妙的藉助孩子的好奇心,以有趣的切入點來引導孩子,在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家務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肯定。

孩子懶惰成性,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在這3方面沒做到位

當孩子不愛勞動有懶惰的表現時,家長有必要在某些方面適當的“勉強”孩子去做,避免孩子養成沒長性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