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西遷60多年了,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現在是什麼關係?

情之初


兩個互不相屬的大學。正宗的“交通大學”(原“南洋公學“)現在只有三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交通大學(臺灣新竹)。1949年以後,老交大一部分師生去了臺灣成立(“覆校“)了“交通大學”(類似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等)。後來,留在大陸“交通大學”主體部分西遷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留在上海只有船舶工程系,叫“南洋工學院”後來更名“上海交通大學”。中央最終決定交通大學在上海和西安分兩地獨立招生。但後來上海經濟遠遠好於西安,上海交通大學是三者中最強的,後來華東交通大學,蘭州交通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都是冒“交大”之名,引起老交大校友強烈反感,校友會發函給教育部反映過這個事情。


未央散人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現在還在為爭奪正統而辯論,應該是同宗同源的競爭關係。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通同屬於交通大學的分支,交通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名為交通大學後,在上海辦學。1952年交通大學院系調整後,成為理工科大學。1955年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沿海城市,今後一般不應該再新建和大規模擴建高等學校。

在此指導精神下,國務院考慮到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足,工業基礎薄弱。為了為振興經濟提供人才,教育部按照新工業基地的分佈,決定將交通大學主體遷往西安,其電訊系遷往程度,建立成都電訊工程學校,而汽車專業調往長春,建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規定要求較大在1956年到1957年兩年內,分批完成全部遷校工作。

交通大學校方與陝西省西安市等相關人員研究決定,交大定址在西安皇甫莊興慶宮遺址之上,佔地1260多畝。1956年7,8兩月,學生3906人,教師243人,職工572人,家屬1200人登上上海鐵路局開出的交大支援大西北的特殊專列,分趟離開上海,奔赴西安。當時的交大師生和家屬,都持有一張粉色乘車證,正面印有火車圖案以及“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字樣。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在西安人民大廈禮堂舉行開學典禮。至此交通大學在西安已有師生員工及家屬共計六千多人。此後,遷校活動繼續進行,然而此時一些交大教師向交大校友寫信,動員他們為遷校問題出面說話,否則將來會有人搞護校運動。部分人認為,在遷校宣傳工作中,只講遷校的好處,而對壞處支字不提。

((第一批西遷交大學生抵達西安)

交大師生開始對遷校問題的看法出現分化。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彭康考慮到這種情況,請示了當時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決定在全校師生和員工之中展開討論,廣泛聽取意見。一部分人認為應該繼續實施遷校工作,但多數人並不贊成繼續遷校。最後統一共識,如果現在撤回已經遷移的師生,不僅浪費資源,還不好達成西部開發的國家戰略,也不好向西北人民交待。

教育部在聽取各方意見後,認為交通大學不必全部搬遷,也可以搬遷一部分。但是由於已經搬遷了大部分物資,交大仍按原計劃遷校。此時交大內部已經就遷校時宜發生分歧,副校長程孝剛提出,交大有安土重遷的傳統。1957年7月29日,交大將新方案呈交高教部,希望兩地對辦學資源,設備,圖書等做重新安排。西安部分設置21個專業,上海部分設置14個專業。

正式分校後,兩地學校又對一些專業設置進行了調整,兩地交大又分別合併了一些學校。西安部分並校工作完成後形成11個系23個專業,上海部分並校工作完成後形成6個系19個專業。1959年6月2日,教育部向國務院發出報告,認為交通大學上海和西安兩個分部都有較大規模,但是距離較遠,不便統一管理,而且兩校都已經確立為全國重點學校,因此將交大上海和西安兩個部分獨立成為兩個學校。上海部分改稱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部分改稱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則另覓人選。後來原交通大學副校長朱物華和程孝剛留任上海。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同屬211工程與985工程院校,同在C9聯盟之中。但是交大西遷過程中,由於西安交大繼承了當時大部分交大的師資和設備等教育資源,以正統自居。並且兩校都把西遷這段歷史作為校史的重要部分,西安交大更是修建了紀念館。

但是隨著上海交大重新崛起後,兩校部分人員對於兩所交大誰才是老交大的繼承,爭論不休。兩校校徽非常相似,且校門掛牌均為交通大學”,並沒用上海和西安以區分,雙方都在爭奪交通大學的老字號。

支持西安大學為正統的人認為,西遷時交大的大部分教學設施器材與60%的師生遷到了西安,西安部分的專業和教授數量多於上海部分,甚至在師資和高年級學生等方面給予上海交大部分適當支援,而且原交大校長彭康成為西安交大校長,有一脈相承的涵義。

而支持上海交大的人認為,交大西遷前辦學地一直在上海,上海交大繼承了原交大的校舍,圖書館等場所,包括全部四名中科院學部委員在內的大部分老教授也留在上海,故上海交大應為正統。

但是大部分交大校友還是能秉持客觀的態度,認為兩所交大同源於老交大,並無正統支庶之別。在一致對外上,兩所大學都能達成共識。兩所交大校友都認為,對於某些大學,與歷史上的老交大並無關係,但是也假冒交大的品牌,濫用其名號,應該制止這類現象。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兩校應摒棄瑜亮情結,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援,共同進步,共同建設祖國的交大西遷初心。


梓蕤


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同宗同源,兄弟分家。

巍巍中華,有我交大。

東西兩地,共同發展。

胸懷祖國,服務華夏。

教育大業,C9有二。

魔都現代,華夏古都。

上海西安,並肩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