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三观是什么样的?

鹊·鹞丶


《水浒传》的三观明显是扭曲的。

《水浒传》里,梁山号称有好汉一百零八,但他们既没有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反而经常滥杀无辜,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总的来说,梁山其实就是藏污纳垢之地,而梁山上的人的三观是扭曲的。

且来看看那些所谓的好汉们的三观。

  • 宋江、吴用。

宋江本来是朝廷官员,担任押司一职,偏偏却要给劫走生辰纲的晁盖通风报信,虽然看上去是讲义气,但是他很明显是知法犯法,并且没有尽忠职守,要是说晁盖他们劫生辰纲是为了劫富济贫还说得过去,但明天晁盖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宋江却偏偏认为这是讲义气。

再说,宋江当上首领之后,觉得梁山上人才不怎么够,所以使用各种手段拉拢或者逼迫别人上山,就拿卢俊义和柴进来说,这两人愿意落草为寇吗?自然不是,但是在宋江和吴用的算计下,他们被逼得已经走投无路了,只能上山。

  • 李逵、扈三娘、秦明。

李逵脾气暴躁,经常一言不合就杀人,像当初为了逼朱仝上山,连几岁大的小衙内都下得去手,后来更是灭了祝家庄、扈家庄满门,当时扈家庄都准备投降了,李逵却只是因为杀得兴起而没有收手。

事后,宋江也没有怎么怪责李逵,毕竟李逵是他最忠实的跟班。而扈三娘更是奇葩,家人都被梁山的这些人杀了,竟然还愿意投靠梁山,对宋江还感恩戴德,实在想不懂这些人是真没想的。

同样的还有秦明,明明一家老小都是被宋江害死的,竟然也归顺了,并且对宋江还非常忠心。

  • 张青和孙二娘、武松。

这两人根本就是没有三观可言,根本就是恶贯满盈的败类,为了谋取钱财,经常用药将过往的客人给迷倒,然后杀害取财,不知多少无辜旅客遭了他们的毒手。

武松本来也算英雄好汉,但竟然没有为民除害,还带着这两人一同奔赴梁山,这种三观同样让人崩溃,而宋江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有用的就行,根部不分善恶。

结语

所以总的来说,梁山上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鲁智深除外吧,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善恶之分,只看利益,所以《水浒传》的三观很不正。

我是文娱小士,喜欢小士的回答不妨点个赞,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文娱小士


水浒传的三观无非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已。但最近网传水浒三观不正匪气十足,并举出恶劣事件种种,还有水浒不配进四大名著之说。反正我个人不这么认为,问题出在三观我就从三观谈起,梁山众好汉聚义之初他们的三观基本一致替天行道.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宗旨。只是提到招安才产生了分歧当中有,坚持的.中立的.退出的,就不一一点名了。至于每个人是怎么上的梁山又做了怎样的事就不单个评论了。我觉得都是当时的年代及社会大格局所造就的。不应该一下把水浒扔进垃圾桶,既然水浒传被纳入四大名著,先贤所为肯定有一定的道理。

馮智学一己之见希望回答令你满意[祈祷][祈祷][祈祷]




馮智学


水浒传中的三观与现代人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不一样的,只是在内容上有本质的区别,今天只谈水浒传中的三观。

首先是世界观:

水浒传中神佛思想贯穿始终,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详见水浒传第一回)到"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微宗帝梦游梁山泊"(第一百二十回)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六和寺坐化尤其充满了神秘感。(详见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水浒传通过神佛的宣传,展现了天地万物皆有定数的世界观。

价值观:

水浒传同时通过宋江等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题,描写了宋江等人,尽管是被逼上梁山,但仍然心怀家国,时刻不忘对君尽忠。有为君分忧的忠君思想。心心念念等待招安,终于成其所愿。征辽,征田虎,征方腊等,也算是努力为赵氏王朝效过命,展示了当年那个局限时代忠君爱国的价值观。

人生观: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泊主要人物的描述,让宋江、柴进、武松、鲁智深等众位好汉的个性鲜明如画,宋江、柴进仗义疏财,视金钱如粪土,武松、鲁智深等人快意恩仇。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展示了放飞自我,快意恩仇,豁达的人生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